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4-18 11:10
田慶軍:儲能價格還會下行,技術進步的空間還非常大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楊娜
2023年儲能電芯價格一路震蕩下滑,業內人戲稱不如“白菜價”。價格“內卷”原因何在?很多人認為原因是磷酸鐵鋰的價格下降所致。4月10日,第十二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ESIE2024)間隙,遠景集團高級副總裁、遠景儲能總裁田慶軍在接受采訪時回應,磷酸鐵鋰價格下降,的確給儲能節約了成本。但是近一年來,儲能更多是通過技術創新、工藝創新來降低成本,磷酸鐵鋰價格的下降只是原因之一。
他認為:“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認為‘卷’應該是我們這個行業‘甜蜜的煩惱’。這恰恰說明儲能行業現在有活力,大家都在關注它,有更多的資本和人才涌入進來,恰恰說明它的市場空間非常大?!?/span>
田慶軍認為,現在的儲能都是分散式儲能。不論是強配還是共享,現在基本是按照電站邏輯在進行建設,并沒有經過真正的電網系統規劃。它的調度難度和調度管理成本很高,所以它的利用率、使用效率還非常低。在這種情況下,儲能并不能如風電、光伏一樣給投資方帶來直接的價值。如果儲能價格不持續下行,儲能的發展一定會受到巨大的阻力,不符合商業邏輯的本質。
田慶軍指出,價格下行將為行業繁榮和技術進步帶來巨大價值創造。儲能的價格還會下行,技術進步的空間還非常大。
實際上,近一年來的降價,只是儲能企業未來生存空間爭奪戰的表象。背后反映出的是他們對未來儲能市場的積極心態。
“從某種角度來說,儲能還是新能源的伴侶,所以在發展節奏上是相對同步的。”田慶軍從四個方面分析表達出其對未來儲能市場的信心。
第一從大型地面儲能看,截至目前全國各地在政策上要求新建的風電和光伏配儲能,只是比例有差異。只要裝機還有增量,儲能只會更多,不會變少。
第二“雙碳”在倒逼各個行業改革。像煤炭、鋼鐵、建筑等行業,都在自建儲能,減少碳排放。未來的工商業,還有一些大型園區級的儲能,也會蓬勃發展。
第三隨著儲能產品越做越好,工藝越來越漂亮,安全性越來越高,度電成本越來越低,將來會走進更多家庭。隨著鄉村能源革命的推進,儲能一定不會缺席。風電和光伏,如果是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話,沒有儲能,怎么可能抓住農村新能源的紅利?所以未來這塊市場也會快速成長起來。所有這些都是以產品創新、成本下降、質量提升作為前提。所以儲能在中國還是處于快速上升的通道。
第四國際市場也是如此。東南亞、中東、非洲等國家對儲能的需求也很大。越南、老撾等周邊國家,大部分都在復制中國目前的新能源發展道路。中國現在輸出的不僅僅是產品和技術,更多的是能源轉型的經驗。很多的亞洲和非洲的國家以在中國設立辦事處或是投資的方式,來了解中國的發展,把中國過去幾十年的先進經驗,尤其是最近十年新能源蓬勃發展的經驗帶回去。國際市場的能源革命也在轟轟烈烈進行中,儲能的空間非常大。和中國的不同是,在發展的初期,這些國家對儲能就有依賴。因為,這些國家沒有中國這樣的堅強電網,他們的電網和穩定的電源調節能力太有限了。
田慶軍認為“儲能的本質是交易”。他總結,儲能的兩個作用,一個是在電源和電網側做穩壓器,把波動性、間歇性的能源穩定地交給電網——電源的穩定輸出;第二是在用戶側,如同電力銀行,“存、取”,跟銀行一樣吃利息差——峰谷差套利。也正是因為這兩項重要的作用,所以儲能也被稱為“新型電力系統的‘穩壓器’、電力市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北美、歐洲等發達國家的電力市場非常發達,他們的電力市場化程度非常高,儲能交易的本質在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峰谷價差有時相差十幾到幾十美元,儲能的套利空間非常大。
面向未來,田慶軍明確強調,大容量、高密度、超安全、長循環、智能化,肯定是儲能未來若干年的核心方向。大容量和高密度,意味著可以節約投資,減少土地成本,尤其在國際市場,土地資源很寶貴;極致安全是底線;循環的次數越長,意味著同等情況下,度電成本越低;大容量的電芯也有助于降低成本;智能化可以讓儲能自動參與市場交易。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