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論壇丨美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形勢分析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2-01 09:43

苗中泉

  在拜登入主白宮100天時簽署的“百日強鏈”報告中,將建設安全韌性、自主可控的先進電池產業鏈作為施政的重要內容。主要辦法是憑借2021年通過的《基礎設施投資和就業法案》和2022年8月生效實施的《削減通脹法案》,實施強力產業補貼,為電池產業提供超過2450億美元的聯邦投資,吸引私人投資大規模進入。同時,兩法案將稅收抵免等政策與關鍵礦物原料海外采購限制和先進電池本土化生產的要求緊密掛鉤,防止其政策優惠通過國際貿易鏈條大規模轉移至國外。受此推動,盡管時間不長,但美國動力電池產業已經呈現崛起勢頭。

美國加大動力電池產業布局

  從投資規模看,拜登政府目前已向動力電池產業領域投資超過1200億美元,其中接近1100億美元的投資發生于《削減通脹法案》生效之后。從產業發展看,2019年美國本土僅有2家在運電池制造商。截至2023年12月底,美國以從密歇根州到阿拉巴馬州的南部地區為產業帶,規劃、建設或者已經投入運營的電池工廠超過37家,年產能131吉瓦時,年產值超過320億美元,遠期年產能1000吉瓦時,足夠裝備1000萬~1300萬輛電動汽車。其中,密歇根州(140吉瓦時/年)、佐治亞州(136吉瓦時/年)、田納西州(128吉瓦時/年)、肯塔基州(119吉瓦時/年)和印第安納州(97吉瓦時/年)的電池產能增長最快。

  與此同時,全球先進電池生產商和知名汽車制造企業紛紛赴美投資布局。電池廠商方面,日本電池技術公司AESC、中國國軒高科、韓國LG能源方案公司、日本松下、韓國電池生產商SKOn等均已在美國投資設廠;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商寧德時代則通過特許經營和專利授權的方式,與福特汽車合作在密歇根州建設電池工廠。車企方面,寶馬、福特、通用、本田、現代、豐田、特斯拉等德、日、韓、美頂級車企均已公開宣布在美國新建、擴建或追加電動汽車和電池產業投資,總規模達到2100億美元。2023年,美國首次成為在電動汽車和電池制造領域吸引國際投資最多的國家。

或將重塑全球電池產業經貿格局

  美國電池產業的強勢崛起亦將對全球電池產業經貿格局造成潛在的重大沖擊。產能過剩、格局重塑、政經糾合,會是未來演化的大概率圖景。

  首先,從中期來看,全球動力電池產業供給過剩將加速到來。美國龐大的國內電池供應能力并非基于全球經濟貿易體系的自發分工,而是基于地緣博弈、意識形態競爭等方面考量的政治干預。與此同時,歐盟地區亦借助《關鍵礦物原材料法案》強化本土電池和關鍵礦物生產,歐美之間圍繞電池產業的“補貼競爭”隱然浮現。根據規劃,到2030年,歐美雙方電池產能將等量齊觀。這意味著如果當前作為全球電池產能中心地帶的亞太地區,尤其是核心供應方中國、日本、韓國不能做出前瞻性應對,全球電池總產能大幅過剩將無可避免。未來全球先進動力電池行業或將呈現為亞太、歐洲、北美三足鼎立的基本格局。

  其次,從近中期來看,圍繞電池產業鏈的地緣政治博弈將日趨激烈。一方面體現在主要由歐美的電池生產需求所激化的全球關鍵礦物原材料領域地緣工具化持續上升。得益于經濟技術創新,我國在全球關鍵礦物煉化、生產、供應方面居于主導地位。近幾年,歐美有意過濾南部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包括鋰礦、銅礦在內的資源開采情況,不斷渲染我國企業在相關地區開展合法經營活動的負面后果,限制、分化、消解我國企業經過幾十年國際開拓而積累的產業優勢。另一方面,未來不排除出現歐美日韓電池產業聯盟,歐美日韓在國際電池產業方面既有顯而易見的互補性,也有不可忽視的競爭性。

  我國2023年動力電池累計裝機預計接近400吉瓦時,占全球總量的57%,蟬聯全球最大電池生產國和出口國。美國電池產業的崛起不可避免地將給兩國經貿合作乃至外交關系帶來復雜影響。一方面,短期內,美國將保持對中國電池產業的旺盛需求和大幅依賴。2015年美國自我國進口的鋰電池貿易額僅為8億美元,到2022年底已經擴大至135億美元,增長逾16倍。在車用電池和非車用電池領域,我國對美鋰電池出口額均接近70%。2023年上半年,美國自我國進口的鋰電池同比增加額超過60億美元,同比增速超過51%。而美國關鍵動力電池技術積累有限,短期內還無法繞開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及其在全球電池產業中的伙伴關系網絡。同時美國及其盟國在關鍵礦物和原材料方面的“強鏈”行動仍需要較長的建設周期,以及短期內發展電池產業所必需的鋰、鎳、鈷和石墨材料等,強行降低對兼具強大供應能力和突出經濟效益的我國廠商的進口依賴、搞單邊“脫鉤”對當前的美國而言得不償失。

  另一方面,我國也需時刻對美國電池產業的實際進展保持高度的關注與警醒。其初衷是要重新振興國內制造業、創造就業崗位、強化供應鏈韌性、應對我國的經濟和產業挑戰。因此,我國鋰電池一開始就被美國額外加征“301關稅”,且從未獲得豁免。2023年12月1日,美國財政部發布新規,要求滿足《削減通脹法案》財稅補貼條件的新能源車輛,從2024年1月1日起,不得包含任何來自外國“受關注實體”制造或組裝的電池組件;且從2025年1月1日起,不得包含任何由外國“受關注實體”生產或組裝的關鍵礦物材料。可以肯定,隨著美國國內電池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壯大,美國將持續加碼,加大對原產中國的電池、關鍵礦物原料等產品和相關技術的打壓力度。

  總體上看,美國電池產業崛起之勢頭強勁,未來發展盡管存有變數,但不可小覷。這會深刻重塑全球電池產業格局。我國應予以充分重視,精準跟蹤。著眼全球競爭,應加快推進電池產業的全球布局,重點向歐洲、北美以及與歐美簽署了自由貿易協定的國家和地區開拓。有關部門可積極引導、推動電池龍頭企業、有關社會組織等多方參與,盡快建設、完善全球電池產業治理機制,提出電池技術規則、生產管理流程等領域規范發展的聲明倡議,爭搶電池產業國際治理的主動權。

  (作者系國網能源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