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專訪丨瀾湄區域電力互聯互通需雙輪驅動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12-06 14:22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余璇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以綠色為底色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為全球低碳轉型發展注入了新動能,也成為各國重振低碳經濟發展活力的共同需求。當前,瀾湄區域作為能源電力合作重點區域,在電力互聯互通方面的現狀是怎樣的?推動瀾湄區域電力互聯互通仍需加強哪些方面工作?對此,中能傳媒記者采訪了南方電網瀾湄國家能源電力合作研究中心研究員郭子暄。

  中能傳媒:今年是“一帶一路”倡議提出10周年。瀾湄區域作為能源電力合作重點區域,推動電力互聯互通的重大意義是什么?現狀是怎樣的?存在哪些問題?

  郭子暄:“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中宜遵循“有的放矢、重點突破”原則,差異化開展區域合作。其中,湄公河五國與我國山水相依,在電力互聯互通、清潔能源開發、多邊合作機制等方面均具備良好的合作基礎。未來,瀾湄區域在經濟增長、能源產業發展方面仍有較大潛力,對于進一步深化電力聯通、標準互通、產業融通的需求也將日益增長,宜作為近期推動“一帶一路”能源電力合作的重點區域。

  電網互聯方面,截至目前,瀾湄國家110千伏及以上聯網線路共有55回,按實際運行電壓等級統計,包括500千伏線路9回、230/220千伏線路23回、132/115/110千伏線路23回。其中老撾—泰國互聯互通線路共有24回,是瀾湄國家電力互聯互通的最主要組成部分。中國與老撾、緬甸、越南均實現了電力互聯互通,共計線路15回。電力貿易方面,2022年瀾湄國家電力貿易總量為430億千瓦時,其中老撾—泰國電力貿易占區域比重的85%以上,中國進出口電量占區域比重的8%左右。

  但當前區域互聯互通也存在形式相對單一、交易規模較小、多方訴求協調難度大等問題。

  一方面,當前互聯互通大多呈現“散點式”“單向式”的特點,跨國交易規模仍處于較低水平。瀾湄國家220千伏及以上互聯互通項目大部分為電源點對網外送線路,網對網互聯互通項目基本為單向送電線路。“雙向”貿易規模仍然較低,2022年瀾湄國家電力貿易總量占同年云南省及湄公河5國全年總用電量不足6%,離建立區域多邊、多向、資源共享的共同電力市場仍存在較大差距。

  另一方面,瀾湄國家電力工業發展階段差異較大,電力系統規劃、建設及運行標準各異,擴大區域互聯互通存在一定技術壁壘。各國對互聯互通的技術訴求與商務實際狀況較難平衡,在多邊電力貿易關鍵問題上不易達成共識。

  中能傳媒:推動瀾湄區域電力互聯互通仍需加強哪些方面工作?

  郭子暄:瀾湄國家之間電力發展差異將長期存在,推進區域電力互聯互通應遵循“軟硬聯通”雙輪驅動原則,以“硬聯通”夯實“軟聯通”物理基礎,以“軟聯通”化解“硬聯通”標準、機制壁壘,從而實現瀾湄區域“系統聯通、標準互通、市場相通”。

  系統聯通層面,宜聚焦當前發展痛點,為拓展多邊、多向電力互聯互通局面打好基礎。一方面,共商加強瀾湄國家電力基礎設施資源配置能力,加強各國規劃對接,提升區域電網安全、可靠運維水平;另一方面,助力破解多國交流同步電網互聯技術難題,聯合研究柔性直流等核心優勢技術在瀾湄區域應用,探索構建區域交直流混合聯網格局。

  標準互通方面,充分發揮瀾湄電力標準促進會機制優勢,依托電力互聯互通技術工作組、瀾湄國家電力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等合作機制和平臺,圍繞區域互聯互通技術壁壘,重點在電力裝備、工程建設、電網運行、供電服務等領域推動標準對接和互認。

  市場相通方面,持續推動共建瀾湄共同電力市場。近期,可依托中國—老撾500千伏聯網項目,在計劃性雙向電能量交易的基礎上,逐步引入多樣化、多時間尺度的市場交易標的,打造區域雙邊、雙向市場化交易樣板。遠期,結合區域電力“硬聯通”進程,與瀾湄各國探索破解多邊交易中的輸電網成本分攤、調節性資源跨境共享、新能源參與短期電力貿易等關鍵難點,協力推進區域共同電力市場建設。

  中能傳媒:提高中國標準在瀾湄區域影響力需要在哪些點著重發力?

  郭子暄:面對當前能源轉型加快推進、瀾湄合作不斷深化的歷史機遇,宜揚長避短,在加強電力標準國際化合作、推動人才隊伍建設、加強新興產業科技成果轉化方面著重發力。

  一是著重強化國際影響力建設。加強中國電力標準翻譯及對標力度,梳理研究電力標準規范互認及翻譯需求,推動多語種標準規范翻譯立項;深化中國標準與國際領先標準的比對工作,提升電力技術標準國際適用性;持續推動標準化國際合作,主動對接國際標準化機構,積極推動標準體系國際化交流,開展國內、國際標準同步編制。

  二是加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及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建立國家層面國際化標準化人才培養體系,科學制定培養方案,加強重點領域技術標準及其國際化領軍人才隊伍建設。

  三是加大先進電力科技成果轉化力度。重點在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等方面加強科技成果向國際領先標準的轉化工作,逐步推動以中國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國際電力技術標準的制定。

  四是以產能合作促瀾湄標準互認。發揮國內龍頭企業的牽引作用,重點聚焦光伏、風電、儲能、數字電網等領域,推動產能合作,深化區域清潔能源技術和產業標準的對接與互認,形成廣泛的標準聯盟、產業聯盟。

  中能傳媒:瀾湄國家新能源發展潛力巨大,綠色產業合作存在哪些新機遇?

  郭子暄:隨著發展綠色低碳經濟逐漸成為區域共識,瀾湄國家光伏、風電、新型儲能等產業將進一步釋放發展動能。以越南為例,其新能源裝機及產業發展基礎在瀾湄五國中位于相對領先地位,并將持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根據其2023年5月發布的《越南2021~2030年及遠景2050年國家電力發展規劃》,預計到2040年,越南全國新能源裝機將達到1.45億千瓦,是當前新能源裝機規模的近9倍。

  然而,目前瀾湄國家綠色產業鏈、供應鏈發展還有待完善,產業發展綜合成本依然較高,尚未實現區域綠色產業要素、資源的高效流通與配置。《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生效后,隨著市場和投資準入、規則、標準的日益開放,中國綠色產業的集團性優勢將進一步凸顯,綠色產能、綠色金融等領域合作將迎來巨大發展機遇。

  從產能合作來看,中國企業在把握核心技術的基礎之上,可加強半成品加工、設備裝配等領域產能合作,與瀾湄國家尋求建立更為緊密的綠色產業貿易和產業分工體系,應對國內要素成本提升、產能過剩的客觀挑戰。優化瀾湄區域投資布局,構建包容性區域綠色產業價值鏈,推動加快國內、區域產業升級,逐步提升產品、服務附加值,實現國內外產業高效互動。

  從綠色金融來看,中國可與瀾湄乃至東盟金融機構發展綠色金融服務,發展并完善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租賃等多樣化產品序列,支持綠色發展及產能合作項目,進而抵御逆全球化對自由貿易合作帶來的不利影響,破解綠色融資難題并降低產業發展金融風險。

責任編輯:張棟鈞

校對:吳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