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2-05 16:35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李欣智
當前,我國光伏發電產業規模迅速增長,隨之而來的低價中標、功率虛高等隱憂也逐步顯現,業內對于相關配套政策規范出臺的期望值日益提升。
避免低價中標帶來不良影響
光伏發電項目在投資開發中的“低價中標”現象,正在持續考驗行業高質量發展。盡管裝備制造企業都能看到低價帶來的不良后果,但在成本優先的導向驅動下,也不得不按照低價競標的機制參與競爭。
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投資開發企業、制造企業間的成本壓力也在層層傳導。“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建設百萬千瓦級的沙、戈、荒風光大基地項目時,經常對投資開發企業提出附加條件,間接帶來了投資運行成本的增加。”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謝宏文表示,面對這一現狀,投資開發企業向下轉移壓力,帶來了招標價格的持續下壓。在謝宏文看來,“地方政府對投資開發企業的附加條件缺少明確、統一標準,甚至一個省的不同地區對企業也會有不同要求,增加了項目投資的不確定性。”
目前,光伏組件價格已經逼近甚至跌破了1元/瓦。“這樣的低價,很多企業是沒有辦法持續的,為了降本,只好在硅片厚度以及各類輔材上偷工減料,給產品質量、履約率和企業發展帶來諸多不可預知的新風險。”
對于資源開發利用以外的“附加任務”,謝宏文建議:“應該出臺統一標準和明確要求。項目投資最怕的是不確定性,在總體規劃上就要對項目具體要求進行明確。”
為解決“低價中標”問題,相關業內人士建議:“建議投資開發企業參考通信行業經驗,在招標中設置“最低限價”相關要求,對低于成本價的投標予以廢標認定,并推廣采取‘合理靶心價’制度,去掉最高價、最低價,取中間的‘靶心價’,確保項目建設在合理區間內開展。”
統一檢測標準 防范功率虛標
除了“低價中標”問題,光伏制造業領域的“功率虛標”現象也正在成為新隱患。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室主任江華指出:“我們關注到,在企業爭相發布的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中,部分存不符合基本物理規律的地方,數據也不能經多家機構復現。”
“出現這類現象,一方面是檢測技術對新型組件的適應性還沒跟上,不同檢測機構之間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由于檢測設備、檢測方法的不同造成檢測結果偏差;另一方面是部分檢測機構利用檢測標準的不統一和檢測方法的不成熟,為企業不當競爭行為提供數據支持。”江華表示,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正在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的指導下,組織企業簽署《光伏組件功率規范誠信標定和溯源自律公約》,面向新型組件逐步統一測試標準和測試方法。
長期來看,全球市場的增長空間仍蘊含巨大機遇。江華表示:“接下來,我們應在‘幾何級’速度發展的光伏產業中持續鼓勵創新,關注于提升電池轉換效率,將競爭回歸技術主賽道。在新的技術迭代期里,N型電池組件將迎來巨大需求。布局Topcon電池等新產品,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積累。未來,擁有核心技術優勢的龍頭企業,才能真正擁有競爭力。”
責任編輯:張棟鈞
校對: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