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專訪 | 人民幣國際化利好新能源企業“走出去”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10-24 09:46

——訪中關村發展集團資深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董曉宇

中能傳媒記者 王睿佳 

  近年來,人民幣國際化的大趨勢對我國新能源產業有何影響?對此,中能傳媒記者采訪了中關村發展集團資深專家、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政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董曉宇。

  中能傳媒:當前,全球新能源行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如何?

  董曉宇:自2022年2月俄烏戰爭爆發以來,天然氣、煤炭、石油三大傳統能源價格飛漲,由此引發的能源危機從歐洲發端并彌漫全球,對世界能源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其深度和復雜性前所未有,各主要經濟體對能源供給的自主可控和能源安全高度關注,這些新的變化對新能源行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從積極的方面看,能源危機促使各國加快新能源的開發利用,以應對化石燃料供應中斷的風險;但從另一面看,由于各國短期內為保能源供應安全,將更加依靠化石能源,歐洲“去煤化”進程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逆轉,客觀上對發展新能源的節奏產生了延緩效應,也可能給實現全球氣候目標帶來負面影響。

  雖然有新的不利干擾因素,但全球新能源發展的趨勢向好。2022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裝機容量創紀錄地增加了3億千瓦,其中太陽能和風能裝機容量增加2.66億千瓦。太陽能發電量增長24%,連續18年成為增長最快的電力來源;風力發電量增長17%。未來5年,風能和太陽能發電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到2027年將提供全球近20%的發電量。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有望在2027年超過煤電,成為全球裝機最大的發電來源。由于發電成本不斷下降,太陽能發電不僅在發達國家廣泛應用,在發展中國家也得到了廣泛應用,目前有超過60個國家和地區10%以上的電力來自風能和太陽能。

  從發展趨勢看,主要表現為:一是支撐新能源發展的技術體系將獲得更快更大進步。構建新能源供應鏈體系成為新的國際賽道,誰擁有完整的以新能源技術為核心的供應鏈體系,誰就會處于國際競爭優勢,也將在重塑全球能源供需格局中占據主動和先機。二是助推新能源發展的產業政策更加深入持久。當前世界各主要經濟體從氣候行動、能源安全、產業戰略等多維角度出發,加大釋放產業政策紅利,對建立自主可控的清潔能源產業鏈供應鏈作出戰略部署,并多元化重組清潔能源供應鏈,以此搶占巨大的市場機遇。三是新能源領域投資力度持續加大,能源結構轉型具備堅實基礎。各國把促進新能源和清潔能源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日益重視并持續加大對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入,對新能源的投資將超過傳統能源。

  中能傳媒:請談談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新能源產業有何影響?

  董曉宇:人民幣國際化將對新能源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特別是為新能源企業“走出去”和擴大進出口業務規模插上騰飛的“翅膀”。第一,最直接的是提升企業海外競爭力。加強和擴大在新能源國際貿易中以人民幣結算的比重,能夠有效規避市場上匯率波動風險,降低新能源企業換匯成本,鎖定企業貿易利潤。第二,進一步提升我國新能源產業的國際地位。深化新能源貿易的人民幣結算,有利于加強我國與主要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經貿關系,提升我國在新能源貿易中的話語權和地位。第三,加強我國新能源產業與全球的雙向合作。從進口的角度看,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先進新能源技術的引進和產業鏈關鍵環節重要原材料的進口,為我國與其他國家在新能源合作上提供結算便利。第四,擴大我國新能源企業在海外的直接投資和產能布局。人民幣國際化有利于國內新能源企業“走出去”,投資參與非洲、拉丁美洲及歐洲等國家或地區的新能源發展。

  當然,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也能從反向助推人民幣國際化向縱深發展,新能源貿易領域人民幣結算規模持續擴大能夠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國際結算的廣泛度,有利于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的完善,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中能傳媒:面對新的國際貨幣競爭格局,在新能源領域應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以持續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融資中的使用?

  董曉宇:我國一直在不斷推進跨境人民幣結算,目前全球已經有20多個國家同意使用人民幣結算。根據《2022年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1年全年,原油、鐵礦石、銅、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貿易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為4054.69億元,同比增長42.8%。鋰、鈷、稀土等新能源金屬大宗商品貿易跨境人民幣收付金額合計為1005.63億元,同比增長27.7%。央行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央行人民幣貨幣互換規模達36587億元。人民幣國際化程度居全球第五位,上升勢頭明顯,在官方儲備、跨境收付和外匯交易方面進展顯著,人民幣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投融資貨幣。為持續提升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資和融資中的使用,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一是在新能源領域擴大與主要油氣貿易國及“一帶一路”參與國的國際合作,提供國家信用支撐。我國與傳統油氣貿易國在能源領域以人民幣結算有了較好的合作基礎,新能源領域又恰恰是我們的優勢領域,可以發揮優勢互補的作用,順勢在新能源的貿易、投融資領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廣度、深度,建立健全雙邊本幣互換、人民幣結算與清算的法律制度環境。另外,在與“一帶一路”國家的新能源國際合作中,充分展示合作共贏優勢,暢通人民幣流動渠道,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從而進一步拓展人民幣的使用范圍并增強其影響力。通過政府、企業的共同努力,持續增強新能源安全水平和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信用和信心支撐。

  二是調動新能源企業的積極性,為擴大人民幣在國際貿易中的使用創造更加有利的制度環境。提升新能源企業使用人民幣跨境支付的積極性和內生動力,政府部門之間要加強政策協同,從財政獎補、稅收優惠等政策方面予以激勵,優化和提升人民幣國際使用的政策環境,不斷營造人民幣結算的良好生態環境。

  三是健全完善人民幣國際化基礎設施建設、開放拓寬投融資市場渠道。通過經常項目與直接投資渠道,人民幣可以用于結算新能源大宗商品貿易,增加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市場上的流通。在與我國開展新能源合作的國家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有效促進人民幣在該地區金融市場的應用和發展,企業可以用人民幣進行理財、投資以及更加廣泛的貿易結算,人民幣也可回流國內形成循環流動的格局,促進人民幣使用場景的普遍化。金融機構根據新能源企業或項目的融資需求,提供人民幣計價的債券、股權、資產證券化等金融工具,促進新能源行業金融市場渠道開放,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供重要的載體。

  責任編輯:江蓬新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