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09-11 09:35
技術創新是破解能源資源約束的關鍵支撐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白宇
創新貫穿于社會發展的過程,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源泉,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由之路。
為搭建能源技術創新交流研討的平臺,9月7日下午,由國家能源局、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和江蘇省人民政府主辦,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指導,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年國際能源變革論壇能源技術創新分論壇在江蘇蘇州召開。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能源技術創新建言獻策,強調多方合力、銳意探索,為推進能源電力高質量發展持續貢獻智慧力量。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司長劉德順表示,技術創新是破解能源資源約束的關鍵支撐,還是搶抓轉型發展先機的戰略選擇,是提升能源產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支撐引領能源高質量發展,加快關鍵核心技術裝備攻關、鞏固拓展戰略性優勢產業并加快產業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廣輝表示,能源技術創新已經進入了一個“軟硬兼施”的剛柔并濟新階段。能源技術不能只解決能源行業的自身問題,而應更多指向解決“能源之外”的問題。
王廣輝明確,智庫并不是技術的旁觀者,智庫應致力于研究能源資源的安全保障,對技術要有智庫的理解和定義,成為思想的排頭兵。同時,能源技術創新已是當前智庫研究的“重鎮”,國網能源研究院將把“中國的能源、我們的事業”作為信念,團結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爭取向業界交出一份又一份優異的能源技術創新研究的智庫答卷。
在主旨發言環節,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總干事弗朗西斯科·拉·卡梅拉作了題為《智能電氣化的創新前景:以可再生電力推動終端用能部門減排》的主旨報告。報告指出,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近期發布的“智能電氣化的創新路徑”,針對進一步加快終端電氣化的關鍵環節提出了以技術、商業模式、市場設計、系統運營為主體的系統創新模式,以及100種創新經驗分享,并提出各國政府應加強創新支持力度,促進交流與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懷柔實驗室主任、國網智能電網研究院名譽院長湯廣福在題為《能源低碳轉型關鍵技術》的主旨報告中表示,在能源轉型過程中,無論是現有技術的升級替代,還是新型、變革性技術的研發,都面臨一系列重大挑戰。應打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集中優勢資源開展有組織攻關,實現清潔能源對化石能源的有序替代,推動能源體系從高碳向低碳轉型。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劉合則表示,油氣行業上游的數字化轉型是謀劃業務戰略、應對業務挑戰、助力組織機構與管理變革、實現全業務鏈協同的現實需求。當前,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正全面展開,將引導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沈馨蕊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