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08-17 10:30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伍夢堯
“今年以來,我國光伏發電行業維持高速發展態勢,又登上了一個大臺階。”正如中國光伏行業協會名譽理事長王勃華所說,202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全產業鏈維持迅猛發展姿態,取得驕人業績。
數據顯示,2023年1~6月,我國光伏制造端延續了2022年的飛快增速,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的產量均實現快速提升,均同比增長超60%。其中,多晶硅產量超60萬噸,同比增長超65%;硅片產量超250吉瓦,同比增長超63%;電池片產量超220吉瓦,同比增長超62%;組件產量超200吉瓦,同比增長超60%。
與此同時,光伏市場發展波動不斷。例如,硅片環節在成交價格逐漸回落、市場供過于求的情況下,擴產潮仍在持續——“老玩家”新、擴產名單不斷拉長,“新玩家”滿懷熱情積極入場,為行業健康發展增添幾分隱憂。
為深入探討我國光伏行業發展形勢,近日,多位光伏龍頭企業負責人齊聚“2023光伏行業供應鏈發展(宣城)論壇”,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快速發展的背后仍有隱憂
“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光伏行業在剛開始起步的8年時間投產產能近280吉瓦。而今年僅前六個月,我國就已新投產產能280吉瓦。”正泰新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陸川的一席話,呈現出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的發展狀態。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行業在已告別中央財政補貼支持、實現獨立“行走”的情況下,依然保持著高速發展態勢。旺盛的市場需求、有力的政策支撐,帶來的不僅是行業發展形勢的持續向好,還持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社會資本涌入光伏賽道。
“整個行業都認為自己發展是理性的,別人是不理性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紀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及光伏產業界本身都開始對光伏行業的健康發展產生一定擔憂,其實就是因為行業發展過快、過熱。
陸川認為,出現這種情況,主要還是由于產業鏈存在發展瓶頸。首先,近兩年來,受到階段性供需失衡影響,玻璃、硅料等環節的利潤空間驟然拉大,導致外部資本瘋狂涌入、產能快速擴張,有時其規模甚至在超過市場需求后仍會“瘋狂”上漲,導致行業剛擺脫供不應求又立刻陷入了供過于求。其次,為規避上下游價格波動帶來的利潤影響,有越來越多的龍頭企業選擇通過垂直一體化布局,從而更牢固地掌握發展主動權,導致產業鏈規模快速擴大。
實際上,盡管發展前景看好,國內乃至全球光伏市場的發展并不會一直維持高速上揚曲線。據業內預測,2023年全球市場有望增長50%以上,達到450~480吉瓦,2024年可能會達到550~600吉瓦,但在2027、2028年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后,產能增長曲線會逐漸放緩,增速或將低于10%。
光伏發展即將進入市場選擇期
盡管多位光伏企業負責人對行業產能供需結構表現得憂心忡忡,實際上,以龍頭企業為首的擴產潮仍在繼續。
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1~6月,我國光伏行業制造端主要環節投資擴產項目近200個,累計投資額超萬億元。
一邊是在公開場合大談產業發展過熱,希望可以給行業“降降溫”;一邊是如火如荼的擴產熱潮,新、擴產名單快速更新,這互相矛盾的場景讓人不禁疑問,難道是這些企業太“自私”了,想把錢都留給自己賺嗎?
高紀凡認為,作為一個頗具發展前途的賽道,有“新玩家”加入是正常情況。然而,當前,我國光伏行業的市場發展已呈現高強度競爭局面,對企業在技術研發、資金、產能等方面提出了較高要求。龍頭企業在多年發展中已構建起了相對完整的綜合能力體系,在人才、技術等方面享有明顯優勢,更有可能占據主導地位,但也需要持續努力以保持3~5年的優勢地位。
“通過市場的‘篩選’,能夠讓行業發展逐漸歸于平穩。”陸川指出,當前,硅料等多個環節的階段性產能過剩主要是技術迭代引發的庫存積壓。伴隨技術路線逐漸明確,在市場機制的遴選下,落后低效產能將逐漸被淘汰,行業整體市場規模、結構及發展趨勢有望更貼合市場需求。
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表示,我國光伏行業一直是在同質化競爭中成長起來的。想要抗擊同質化,關鍵是要實現自身發展的“差異化”。其中,不僅有技術路線的差異化,還包含營銷差異化、組織差異化、文化差異化等不同方面。企業一定要聚焦主業、做強核心競爭力,才能確保自身的健康、長久發展。
一道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勇舉了這樣一個例子:現在,光伏企業都在布局TOPCon(隧穿氧化物鈍化接觸太陽能電池)和異質結電池產能,呈現出了大概念上的同質化發展。但是,假設生產1吉瓦電池要用5000噸水,企業能否減少1000噸的耗水量;生產1瓦電池需要耗電超過1千瓦時,企業能否壓縮到只用1千瓦時,這些都是差異化的體現。而這些在技術、管理等方面體現出的差異化,才是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只有從生產、營銷、供應鏈管理、資金鏈管理各個環節找到自身發展方向,培養出較強的綜合能力,才有可能實現健康發展。
不可否認,經過了多年的高速發展,我國光伏行業即將進入“良幣驅劣幣”的市場選擇期。企業還需繼續提升技術實力、增強現金流管理能力、提高售后服務能力,才有可能頂住一輪又一輪的大浪淘沙,繼續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