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能源要聞

新聞調查丨大鳥筑巢導致電網跳閘?護鳥使者建起 “鐵塔家園”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時間:2024-08-27 17:36

  大鵟是一種大型猛禽,是草原生態系統中的頂層捕食者,主要以鼠兔、田鼠、旱獺等小型食草類動物為食,是草原生態健康的指標性物種。雖然生性機警、兇猛,但是在繁殖生育的時候,大也極為脆弱。

  三江源自然保護區,位于青藏高原腹地,平均海拔約3500米至4800米,是全球生態系統最脆弱也是最原始的地區之一。河流富集、物種豐富、水草豐茂。依托生態優勢,這里生活著約300種珍稀鳥類,其中有金雕、獵隼、大等20多種猛禽。

  近年來,隨著青藏高原電網建設,鐵塔、電網等電力設備在過去人跡罕至的三江源地區拔地而起,連綿延伸。大型鳥類捕食需要廣闊的視野,高達數十米的輸電桿塔就成了鳥類棲息筑巢的理想之處。

  這些擇高而居的猛禽,在輸電線路上停留、筑巢、覓食、育雛,排出的鳥糞以及筑巢時掉落的異物非常容易引起線路跳閘,影響線路的穩定運行。

  在最初排查涉鳥故障時,當地供電公司的員工們對于高原鳥類和猛禽的知識了解甚少。

  原國網玉樹供電公司運維人員 徐文琪:當時第一次看見大的“”,我說這是什么字,我們還去查字典,我們剛開始叫老鷹。

  最開始,玉樹供電公司的員工們想到的是能不能嘗試著將大從輸電桿塔上驅趕走。

  原國網玉樹供電公司運維人員 徐文琪:只要鳥不在我們的線路上落了,這個線路就平穩運行了,我們的老百姓就可以正常用電,當時出于這個想法,我們裝驅鳥器。剛開始兩三個月的時候是有效果,幾個月以后大也適應了。因為這里的紫外線比較強,驅鳥器時間一長比較脆,大在落的時候就容易將驅鳥器擊落下來。

  驅鳥器的嘗試沒有成功,但是供電公司的員工們還是希望它們能離開輸電桿塔,因為大在建巢過程中,可能會有異物掉落在線網上引發跳閘故障,即使已經搭建完成的鳥巢,如果遇到天氣異常,也會因為不夠穩固對鳥巢中的幼鳥和電網安全運行帶來威脅。于是供電公司的員工們又試著幫大搬去更安全的位置筑巢。

  如何在輸電桿塔上為大打造一個舒適的家,玉樹供電公司的工作人員一邊跟牧民和專家討教經驗,一邊開始自己動手做鳥巢。

  做多大尺寸的鳥巢,內部要不要裝修,放置在輸電桿塔上的什么位置,甚至連要不要給大的家裝個頂棚這些細節,賈永雷和他的同事們都考慮到了。

  2016年,玉樹供電公司制作的第一批200個人工鳥巢被安裝到了不同區域的輸電桿塔上。

  原國網玉樹供電公司運維人員 徐文琪:裝了第一個點,我們大概做了十天以后,發現有筑巢的。過了兩三個月,應該是七八月份,當時我們拍到第一個鳥寶寶的時候特別興奮。因為當時孵出鳥寶寶的時候,大家很多人參與到這個過程當中,大家一看新的生命孵化出來以后,大家都特別激動。

  2017年,在前期試點的基礎上,國網青海省電力公司在三江源地區鳥類活動頻繁區域,不斷改進人工鳥巢的安置高度、尺寸和類型,增加鳥巢的安全性和舒適度。

  搭建“生命鳥巢”后,當地鳥類在輸電桿塔危險區域停留的現象明顯減少,供電公司因鳥類活動引起的10千伏線路跳閘率也下降了近30%。現在,索南和班組其他同事在巡線之余,新增了一份職責:負責人工鳥巢的日常監測、檢查、維護等工作。

  國網玉樹供電公司綜合服務中心車輛調度 索南才仁:在我們檢查其它鳥窩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一窩小鳥,像這樣的鳥窩,保護區的工作人員也特別交代過,不要去觸碰。

  從黃河之源的青藏高原到黃海之濱的黃河入海口,2600公里之外的東營市,這里的電網規劃密度和電壓等級更高,每年遷徙過境的候鳥達392種,600多萬只。能源保供與鳥類活動之間的矛盾更加突出。

  東方白鸛是一種大型的涉禽,體態優美,全球野生種群數量僅有7000至9000只,屬于世界瀕危鳥類,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2003年,人們第一次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觀測到了東方白鸛筑巢繁殖的活動。

  東方白鸛習慣在高大喬木上筑巢,而東營為退海之地,鹽堿化程度較高,缺少高大樹木,這些40多米高的輸電鐵塔就成了它們筑巢的首選。可東方白鸛的“無心之舉”,卻影響了電網的可靠運行。它們的酸性排泄物有導電性,會造成導線通過鳥糞短接絕緣子形成導線與鐵塔鋼材間放電通道,導致線路設備腐蝕、短路跳閘等故障。

  在不到24小時的時間內,因為同一只東方白鸛,線路發生了兩次跳閘,剛入職不到兩年的賀文君跟著師傅從凌晨一直忙到了晚上。

  國網山東東營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輸電運檢技術 賀文君:當時心里很難受,因為畢竟起了個大早,來了以后又發生了第二次。當時心里挺沮喪的,覺得我們做了防范措施,但是防范措施在那個時候沒有起到作用,沒有給大家再去思考的時間就發生了第二次,當時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中國是世界上鳥類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全球9大候鳥遷飛通道中有4條途經我國。2024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候鳥遷飛通道保護修復中國行動計劃(20242030年)》,全面加強我國候鳥遷飛通道保護和修復工作。

  而隨著我國電力系統的提速建設,目前35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長度已超過226萬公里,與候鳥遷徙路線之間存在相當程度的交叉與重疊。面對日益突出的鳥線矛盾,電力企業為了保障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最初采用的都是驅鳥的方式。

  為了阻止鳥類在輸電桿塔上筑巢,東營供電公司輸電運維人員使用過防鳥刺、防鳥針板、防鳥風車等各種裝備來防鳥驅鳥。但是鳥類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性,傳統的防護措施并沒有起到很好的效果。

  趕不走,那就試著替東方白鸛在同一鐵塔上相對安全的位置另筑新家。東營供電公司采用了與玉樹供電公司類似的辦法,制作人工鳥巢,并將人工鳥巢安裝在鐵塔相對安全的位置,希望能吸引東方白鸛搬遷入住。

  東方白鸛的窩,最上層是軟草,中間是厚厚的墊土,最下層是粗樹枝,為了吸引東方白鸛入住,寧文波和他的同事們要把所有的建筑材料一點點搬遷到新家中。這些學習電氣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的年輕人之前從未想過,他們現在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是要去研究一群鳥的吃喝拉撒。

  幾天后,在人工鳥巢不遠處的輸電鐵塔上,東方白鸛又自己選擇了新家,開始繁衍生息。大家辛苦努力搭建的安居工程并沒有得到東方白鸛的認可。

  國網山東東營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副主任 李常勇:第一代,安裝的第一年它住了之后,從2019年到2020年,它離巢了之后,連續幾年之后從來沒住過。我們擔心是不是我們做的鳥巢并不是它喜歡的,或者說我們做的“精裝房”并不是符合它理想狀態的毛坯房,我們后來做了二三四代。一二三四代每一代都有鳥住過。

  從傳統防鳥驅鳥到線鳥和諧共生,通過升級和研發新型防鳥措施,東營供電公司因鳥類活動引發的停電次數同比下降了60%。截至2024年7月,運檢人員在東營市的輸電桿塔上共發現了近200處東方白鸛鳥巢,其中近70處是今年東方白鸛筑巢繁殖的。

  在三江源,隨著越來越多的生命鳥巢出現在嘉塘草原、巴塘草原、隆寶自然保護區、通天河流域等地區,大的數量明顯增多了。

  如今,護線愛鳥已經成為電網人的共識。但是鳥類的遷徙、筑巢等行為受季節、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隨著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和電網進一步快速發展,如何更好地平衡電網供電安全和鳥類保護,還有很多功課要做。

  這個全副武裝的人叫汪湜,大家都叫他鳥叔,是位鳥類攝影愛好者,也是國網安徽電力池州供電公司的一名員工。

  國網安徽電力池州供電公司員工 汪湜:我們要解決問題,所以逼著我們去學習鳥類的一些常識,要掌握它的習性。從我們目前了解情況,全中國一共是1448種鳥,與我們輸電線路有直接聯系的鳥類不超過20種。如果我們把這20種鳥的習性掌握住了,做適當防護,那就解決了這個問題。講起來容易,實際上做起來很難。

  從日常的辛苦巡護工作中不斷觀察、總結,與專家學者討論、反思,汪湜和同事們試圖在已有的防護措施基礎上,繼續不斷創新來找到可實施、可執行的守護鳥線雙安全的新方法。

  這套輸電線路鳥類分析及預警裝置是汪湜和他的同事們目前正在開發測試的新設備,他們希望能夠通過人工智能系統對可能影響輸電線路安全的鳥類進行識別,然后對它們發出預警。

  目前汪湜和他的團隊還在對這臺預警裝置進行不斷測試和優化,希望能夠實現通過向鳥類發出預警,降低鳥類在輸電桿塔上的活動頻率,從而達到保護鳥類的目標,更好地保證鳥線雙安全。

  因為工作而成了愛鳥人,這條候鳥生命線將不同城市的電網人連接到了一起。2024年6月,汪湜來到了江蘇省高郵市。幾天之后,被高郵供電公司和老百姓救助的東方白鸛即將被放歸野外。

  在高郵市界首鎮大昌村的野生動物救助站,有5只受傷后被當地老百姓和供電公司員工救助的東方白鸛。經過王站長的精心護理,它們已經基本恢復了健康。

  2003年,東方白鸛第一次在遷徙過程中被發現在高郵市經停,當時就是棲息在界首鎮大昌村附近。高郵地區河湖縱橫、魚蝦資源豐富,如今每年都吸引著超過200只東方白鸛來此越冬。原先只是在遷徙途中偶爾逗留停歇的東方白鸛,現在不僅年年都來這里的輸電桿塔安家育雛,而且在育雛期結束后,也并不急著返回北方,一部分甚至選擇在高郵湖周邊長期定居下來。

  根據高郵市最新統計的數據,目前生活在高郵境內輸電桿塔上的東方白鸛已經超過了80巢。可以說,高郵市供電公司已經成為東方白鸛最主要的守護人。

  江蘇省高郵市界首鎮野生動物保護站工作人員 王旭:東方白鸛的巢在我們這里基本上是筑在高壓電塔上面。電力部門有一支每天巡線的隊伍,加上我們也要進行巡護,我們找到了一個共同點,成立了護線愛鳥志愿者服務隊。

  南京師范大學的常教授帶著他的團隊來為即將被放飛的東方白鸛做最后的檢查并安裝環志和追蹤器。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五只被救助的東方白鸛中有三只即將被放飛野外。

  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常青:這幾年我們一直跟蹤這里的救助情況,一直跟他們做交流。其實供電部門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就關注到在電網上東方白鸛筑巢的情況。有時候為什么突然不在了,說不定是出現意外了。他們給我們報告了好多。比方說小鳥,特別是這里有一個巢,原來是三只小鳥,突然變成兩只了,還有一只哪里去了?其實很有可能就是這三只小鳥在巢上,親鳥過來喂食的時候,它們有一個爭搶,一不小心它從巢中掉下來了。這個時候掉下來對小鳥是致命的。它沒有覓食的能力,還是靠親鳥來育雛,屬于雛鳥階段。所以如果它一旦掉下來,在這個時候我們不救助,作為鳥類它可能就會死亡。

  從被放飛的這一刻開始,所有人都將關注著這三只東方白鸛每一天的行動軌跡。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 錢法文:國家電網在鳥類保護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他們可能只是為了輸電安全,但其實反過來他們也是做了生態保護方面的工作。我們是專門從事候鳥的遷徙研究工作,所以我們中心積累了大量候鳥遷徙的數據,其實我們數據是可以給國家電網,今后包括輸電工程的規劃設計,為他們的工程建設評估,比如這個線路是否與鳥類的遷徙路線有沖突的地方,我們可以提供非常好的建議。

責任編輯:于彤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