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時間:2023-12-05 10:29
11月27日,長安汽車品牌東南亞發布會在泰國曼谷舉行,亮相兩款將在泰國上市的新能源車型,同日,賽力斯汽車的問界新M7大定數突破10萬輛,再創業界紀錄。近日的重慶汽車產業重磅消息不斷,引發市場關注。
當前,作為老牌汽車工業城市,重慶正聚力打造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萬億級主導產業集群。11月30日,重慶市印發《重慶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提升專項行動方案(2023—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計劃5年內建成跨域融合、上下協同、互利共贏、全國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全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營業收入達到7000億元。
龍頭引領 重慶汽車產業表現亮眼
重慶是全國重要的汽車生產基地,近年來,重慶錨定打造萬億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目標,持續推動汽車產業加快新能源化、智能化、網聯化、高端化、綠色化發展。今年1—10月,重慶全市汽車產業實現產值3816億元;產量184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32萬輛、增長14%。
作為重慶汽車產業龍頭企業的長安汽車表現尤為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長安汽車集團批售187萬輛,實現營業收入1082.06億元,同比增長26.8%。其中,長安自主品牌新能源1—10月,累計銷售36.4萬輛,同比增長88.8%。
不僅是銷售成績,長安汽車近期接連落地一系列成果布局,更是在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這條賽道上跑出了“加速度”。
11月25日,長安汽車與華為在深圳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攜手打造一家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的新公司,加速智能化技術大規模商業化落地,推動中國智能汽車產業向規模化、集約化、共享化發展,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應鏈韌性。
采用行業最新一代超級拉線技術,工廠自動化率達到95%以上,從投料到成品產出的全周期內,可實現1秒產出一個電芯。11月24日,長安“金鐘罩”首款標準電芯在時代長安工廠正式下線,標志著長安汽車正式進軍新能源動力電池行業。
11月,長安泰國工廠開始動工,同月27日在泰國舉辦長安汽車東南亞發布會;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將在泰國布局全球的“右舵生產基地”,首期產能10萬輛,二期將增加至20萬輛。
這一系列贏得市場關注的“組合拳”,正是長安汽車從2017年起相繼推出新能源“香格里拉”計劃、智能化“北斗天樞”計劃、全球化“海納百川”計劃三大戰略以來,堅持不斷創新取得的成效顯現。
據了解,長安汽車在中國、美國、德國、英國、日本、意大利構建起“六國十地”全球研發布局,已成立16個技術研究、產品開發中心,17家科技公司,擁有來自全球30個國家、共計1.8萬余人的工程技術團隊。布局長安啟源、深藍汽車、阿維塔三大智能電動品牌,未來幾年長安汽車還將相繼推出20余款智能電動汽車。全方位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轉型,向世界一流汽車品牌邁進。
補鏈強鏈?加速完善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
“當前全球汽車產業格局正在重塑,世界汽車供應鏈發展呈現四大趨勢。”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專務秘書長姚杰表示,一是“雙碳”目標引領,驅使汽車供應鏈加速脫碳進程。二是技術變革加快,促使汽車供應鏈向網狀生態演變。三是跨界融合深化,促使汽車供應鏈邊界外延拓展。四是數字化技術應用賦能,汽車供應鏈轉型加速。
重慶汽車產業體系健全,擁有整車企業20家,長安、上汽、東風、吉利、長城等國內頭部車企集聚;整車產品種類齊全,涵蓋輕、重、客、微、轎全譜系;零部件配套也十分完善,有規模以上汽車零部件企業上千家,電裝、大陸、麥格納、弗迪等國內外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集聚發展,汽車零部件本地配套化率達70%。
補鏈、強鏈、延鏈,重慶持續加速完善汽車零部件供應鏈體系,推動傳統燃油汽車零部件企業向智能網聯新能源配套轉型。
11月20日,“2023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重慶)”在重慶舉行,作為國家級的產業對接活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專題對接活動成為了重頭戲。此次活動特別邀請國內外150余家知名汽車零部件企業前來對接洽談,希望大力引進汽車軟件、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配套環節企業,引進一批補鏈強鏈項目。
近日印發的《行動方案》,不僅為重慶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給出政策指引,也將對落地重慶的生產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企業,提供重要支持。
《行動方案》結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中的“軟件+硬件”結合,推動硬件智能化,強調7大發展重點:動力電池系統、智能底盤系統、智能網聯系統、電子元器件、汽車軟件、輕量化零部件、熱管理系統。同時,提出了加強整零協同、加快傳統零部件企業轉型升級、促進行業融合等10項重點建設任務。
重慶市經信委副主任涂興永表示,重慶將以現有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為基礎,大力引進汽車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汽車軟件、智能駕駛、智能車控、智能座艙等關鍵環節配套企業,打造全國領先的應用生態,構建國內最為完整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體系。力爭到2027年,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量達200萬輛,產業規模達到萬億元,加快建設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雍黎)
責任編輯:高慧君
校對:吳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