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8-22 17:34
發揮綠能資源優勢加強青海綠算布局
黃亞玲 壽永成 程泰富 戚蒙
算力已經成為塑造國際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核心要素之一,具有高能耗特征。數據顯示,2022年全國數據中心耗電量約2700億千瓦時,到2025年,預計用電量將突破4000億千瓦時,大規模電力的消耗將帶來高性能、低功耗、控成本多元平衡的挑戰,從而決定了推動算力和綠色電力協同發展,對算力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青海省擁有國內其他區域難以復制的自然氣候和綠電資源,具備大規模發展綠色算力的潛力和優勢,但目前綠色電力支持算力的功能尚未充分發揮,建議進一步提升青海省綠色算力的戰略地位,持續鞏固綠電比較優勢,推進綠算品牌價值轉化。
青海綠能資源優勢突出
黨的二十大以來,青海省作為黃河發源地,充分結合青海的綠能資源優勢,著力把“綠電”變“綠算”,在培育綠色算力產業,統籌推進生態保護和塑造新質生產力上取得了突破性成效。
青海省作為黃河源頭,氣候干燥冷涼潔凈,2023年平均氣溫3.4攝氏度,數據中心可實現全年314天自然冷卻,制冷用電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0%,有效降低近20%的投資成本和30%的運營成本,投資回報周期縮短近2年。同時,青海省擁有國內其他區域難以比擬的“光富、水豐、風好”的綠能資源優勢。太陽能資源占全國的11%,位居全國第二,光伏發電成本優勢明顯;水電資源蘊藏量約占全國的3%,位居全國第五;風能資源儲量約占全國的9.4%,處于我國IV類風區。此外,地熱能、天然氣、頁巖氣儲量豐富,鹽湖鋰資源和鹽類資源優勢顯著,有力支撐電化學儲能和光熱發電產業發展。
青海省已經形成了領先全國的綠色電力優勢,為綠色算力大規模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電力保障。從結構看,截至2023年年底,青海清潔能源裝機達5000萬千瓦以上,發電量占比84.5%。從規模看,青海已建成多個領先全國乃至全球的水電、風電、太陽能基地,發電量均達千萬千瓦級以上,比如國家電投黃河公司投建的全球最大的龍羊峽水光互補光伏電站與海南州共和生態光伏園區,裝機規模分別為85萬千瓦和652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13億千瓦時和100億千瓦時。從成本看,青海電價遠低于大部分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等算力樞紐節點區域,與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安徽、重慶等地相比,電價成本降低了近50%,與四川、甘肅、寧夏相比,電價成本降低近25%。
覆蓋存儲災備、通算、智算、超算的數據中心已實現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全國的綠色算力基地完成初建。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該中心標準機架規模超過10萬架,上架率達到65%以上。在算力方面,總規模超過2.06EFLOPS(每秒浮點運算次數),其中智能算力占比超過35%;在運力方面,省內數據中心間時延低于2毫秒,至國家算力樞紐節點時延不高于20毫秒,重點場所算力網絡(OTN)通達率超過50%,1毫秒全光城市數量達到5個;在減碳方面,依托異構算力網絡技術支撐,全面提升算力設施清潔能源利用效率和算力碳效水平。比如,電信大數據通過自建分布式光伏+電化學儲能的綠電供應系統,打造大數據算力中心領域全國首個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智慧供應系統,園區內能源消費數據實現可視化、顯性化。
青海綠算產業面臨挑戰
與提出的發展戰略和成為國家算力樞紐節點的目標相比,青海綠算產業還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戰略引領支撐力度不夠。2021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對納入節點的城市發展大數據中心集群創造了先發優勢,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戰略支撐。一方面,給予節點城市在特別領域的優先發展權,比如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節點內的數據中心集群優先承接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另一方面,鼓勵地方政府發揮政策牽引作用,比如重點圍繞國家樞紐節點布局國家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國家互聯網骨干直連點等網絡設施,對于符合條件且納入節點數據中心集群范圍的建設項目,積極協調安排能耗指標予以適當支持,加強對政務大數據中心布局引導。青海省在生態安全、地理交通、社會穩定以及資源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但是未被納入國家樞紐節點,獲得的戰略支撐效應有待進一步提升。
綠電資源尚未充分利用。整體看,國內算力產業呈現出東部強西部弱的不平衡態勢,青海省算力產業落后于其他先發區域,綠電支持算力的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在算力發展方面,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區域算力發展水平處于領先,其中廣東排名首位,算力發展指數約110,幾乎是青海的27倍;在算力規模方面,北京、廣東、上海位列前三,其中,北京的算力規模指數高達120,是青海的60倍左右;在算力應用方面,明顯低于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等省份,行業數字化轉型拉動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以廣東為例,算力應用指數高達130,幾乎是青海的26倍。
綠算價值有待深度挖掘。調研情況表明,目前國內算力的綠色價值認識不充分,綠色品牌的價值轉化效應不明顯。一方面,市場對入駐青海省大數據中心普遍存在意愿不高、動力不足的現象,從業務收入結構來看,阿里、百度、騰訊、京東等互聯網龍頭企業客戶收入為主要業務收入來源,比如電信大數據的營業收入中,來自上述幾家互聯網企業的業務收入合計占比達65%以上。但是,即使是這些大型客戶,入駐動機更側重于數據存儲的安全性而非綠色性。另一方面,與先發國家相比,綠色算力品牌價值的經濟性未得到充分釋放。比如,亞馬遜專門針對賣家推出了一款綠標認證服務,旨在鼓勵賣家提供符合環保標準的產品。通過獲得綠標認證,賣家可以提升品牌形象、增加銷量和市場份額,同時也推動了社會可持續發展。
提升青海綠算戰略定位
提升青海綠算戰略定位。《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根據發展需要,適時增加國家樞紐節點”。建議將青海省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明確青海省綠色算力大數據集群的國家戰略地位。據悉,目前青海省政府也在積極推進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增強市場落實“東數西算”“東數西存”“數據援青”等戰略的信心和動力。
持續鞏固綠電比較優勢。建議持續推進電力直接交易,建立綠色電力交易市場,增加交易電量規模。探索開展新能源電力直供電試點,支持大數據產業綠色微電網和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建設,推進多能互補高效利用,提高終端用能的新能源電力比重。研究風光水儲多能互補關鍵技術,支持大數據中心負荷側儲能、光儲一體化供能系統建設。數據中心行業納入峰谷分時電價政策范圍,鼓勵數據中心靈活調整用電時段,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建議電網調度機構對大數據行業優先安排綠色電力交易形成的合同電量,逐年提高綠色電力消費占比,有序促進更多綠色電力消費。
推進綠算品牌價值轉化。建議創新綠色電力交易機制,研究制定支持數據中心綠證、碳證交易等相關政策措施,增加數據中心綠證交易、碳交易收益,著力推動數據中心共享綠電附加價值。建議通過籌辦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算力大會和大賽等形式,開展綠色算力技術、產品、應用的宣傳推廣,吸引更多大數據產業骨干龍頭企業、能源類集團產業投資公司在青投資,鼓勵國家部委、科研機構以及重點行業、大型企業的區域大數據中心落戶青海。【作者單位:國家電投集團創新投資有限公司中國電信(國家)數字青海綠色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三江源國家大數據基地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