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09-02 11:13
中央企業產業基金發展邏輯分析
王琳璘 劉糧 陳挺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指出,鼓勵和規范發展天使投資、風險投資、私募股權投資,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基金的作用,發展耐心資本。產業基金是耐心資本發揮支撐科技自立自強作用的最典型、最重要的實現方式之一,也是目前支撐科技創新的最重要的投融資方式之一。中央企業發揮產業基金助力科技創新優勢,應重視歷史邏輯、問題邏輯、比較邏輯、發展邏輯四大邏輯。
歷史邏輯:產業基金天然帶有創新基因
美國借助產業基金形成“資本+科技”創新模式,在其崛起成為世界頭號科技強國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硅谷奇跡”和今天幾乎所有知名科技和互聯網企業的出現,背后都有產業基金的身影。我國私募基金同樣因創新需要而產生和發展。從歷史邏輯來看,產業基金的起源、發展離不開創新發展內生的金融需求,一是更高的風險,以及與之相匹配的資金,二是創業者和投資管理人職能的分離。作為社會資源配置工具,產業基金雖然在整體金融資本中占比不大,卻在技術和企業創新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問題邏輯:央企基金目前出現的問題是發展中的階段性問題
央企產業基金近年來發展迅速,同時在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包括主責主業的問題、集團管控問題、投資運作的問題等,但總體來看央企基金目前出現的問題是發展過程中的階段性問題,不會出現系統性顛覆性風險,其主要原因:一是央企產業基金投資在資金端不會面向公眾募集資金,在資產端是直接投資實體企業或項目,不會出現脫實向虛;二是依據央企基金業務管理有關政策要求,央企發起設立和出資參與基金均需履行決策程序,受國資監管、集團管控、基金管理公司、投資協議等多維約束,從監管流程來看管得嚴、管得??;三是從規模體量看,國資背景存續產業基金規模占我國金融總資產比重低于2%,不具有全局性系統性影響力。央企基金主要風險來自募資集中與投向失控,約70%由各類國有企業“內部”出資,地方政府投資平臺、母基金、民營企業和個人出資占比約30%左右,且相當一部分基金存在返投、互投等約定。總體來看,當前央企產業基金存在的問題屬于發展中階段性的問題,而且是可以解決的問題,要把握好發展和規范的關系和尺度。
無論是從新質生產力和新質生產關系來看,還是從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打造一地一鏈來看,中央企業發展產業基金都是非常必要、恰逢其時的。首先,產業基金是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重要一環,產業基金的引入有助于解決目前科技創新鏈條中的兩個問題:一是系統性協同創新的問題,當前我們面臨的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已經不再是單一技術的突破,而是一整套技術體系的突破,是整個產業鏈的創新,具有多主體、多路徑、長周期、強外部性等特征,需要以產業基金這種市場化紐帶,激活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等各方力量,形成新型的投入機制;二是長周期迭代創新的問題,因為產業基金可以覆蓋到科創企業生命周期的全部階段。產業基金具有與創新高度匹配的金融服務特征,事實上近年來國際性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對全球范圍內戰略性前瞻性行業深度滲透,央企產業基金理所應當作為中央企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搶占前沿陣地的一個重要抓手。
比較邏輯:央企產業基金的功能定位與央企的功能定位一脈相承
央企產業基金與市場化產業基金的差異從根本上來看源于國資央企功能定位的本質性差異。市場化私募基金以追求財務回報為核心,投資科技創新帶有一定的投機性,喜歡追求熱點和短頻快,而央企基金能夠更加專注于培育戰略新興產業實現推動產業升級目的,更符合耐心資本的要求。因此,央企產業基金的功能定位與央企的功能定位一脈相承,中央企業發展產業基金應堅持把聚焦做強做優主業,支撐中央企業創造性地貫徹落實國家戰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利用產業基金作為連接科技部門、政府財政、社會資本和創新企業之間的橋梁和紐帶,實現對央企現行投融資模式的補充、完善與創新。
發展邏輯:央企基金的監管需要體現國資監管的特殊性
國有資本的特殊性決定了國資出資的央企產業基金功能的特殊性,進而決定了央企產業基金監管的特殊性。央企產業基金的監管首先需要突出國資監管,即在“管資本”中通過管資本準入、資本投向、資本收益分配、資本運作的透明度來管好央企產業基金。此外,還需充分吸收產業基金監管的一般規律,以及激勵相容機制等方面的優勢,激發央企產業基金活力。去年以來,相關部門陸續出臺了私募基金監管政策,未來央企產業基金的監管一方面應注重基金投資對產業目的的引導性,另一方面應加強國資監管和私募基金監管規律之間相互銜接,同時應注意加強央企產業基金信息披露。此外,針對當前產業基金發展面臨的困境,未來需進一步加強創投政策出臺的前瞻性,推動“創投十七條”等原則性的政策加快落地,重視退出渠道和機制建設。(作者單位:國網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