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6-27 14:11
《2024國家能源互聯網發展年度報告》發布
能源互聯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
中國能源新聞網見習記者 王可
“2024年國家能源互聯網大會”于6月20日在京召開。大會以“AI賦能能源互聯網,創新發展新質生產力”為主題,旨在搭建能源互聯網相關企業、科研高校、創投機構等創新資源跨界交流平臺,推動行業共建能源互聯網開放共享、合作創新的產業生態,塑造未來能源互聯網產業低碳智能發展新格局。
會上,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國家能源互聯網產業及技術創新聯盟副秘書長高峰發布了2024年《國家能源互聯網發展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
記者在會上獲悉,近年來,我國能源互聯網產業在企業發展及數量、金融發展等維度,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展。
產業新形態引領低碳高效未來
能源互聯網是利用先進信息技術,通過多品類能源在生產、傳輸、存儲、消費等環節有機結合,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市場優化配置與低碳環境友好的能源產業發展新形態。能源互聯網具有設備智能、多能協同、信息共享、供給分散、需求多元、系統扁平、交易開放等主要特征。
《報告》指出,在技術創新驅動下,能源互聯網不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在促進能源結構優化升級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它推動了可再生能源的廣泛應用,減少了化石能源的依賴,為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的緩解和環境污染壓力的減輕貢獻了力量。
《報告》指出,在“3060”目標背景下,發電行業“十四五”規劃加大新能源裝機和新能源發電比例,積極開發氫能業務,成立綜合能源公司,陸續開展能源數字化轉型實踐。電網行業鞏固電力輸配領域實力,拓展綜合能源服務與電子商務,向儲能、新能源等領域擴展服務范圍。汽車行業電動化潮流已經形成,圍繞出行與能源互聯網互動,培育移動能源新業態。這一系列的積極變化,無疑為能源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支撐和動力。
在此背景下,《報告》指出,未來,我國的新型能源體系將以能源互聯網為依托,以新型電力系統為核心,實現橫向“多源互補”、縱向“源-網-荷-儲-碳”協調,能源與信息高度融合的新體系。這一體系將實現能源與信息的深度融合,推動能源產業向更高效、更低碳的方向發展,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注入新的活力。
能源互聯網企業數量已超32萬家
《報告》指出,“能源互聯網”的概念吸引了資本市場的熱情,關于能源互聯網的概念股層出不窮。
以銳思數據庫中新能源、鋰電池、充電樁等概念板塊為基礎,經不完全統計,截至2023年12月31日,能源互聯網上市企業數量迅速增長至1678家,總市值達25.73萬億元。
以概念板塊視角展開分析,各板塊對應企業數量排名的前十名依次為:光伏概念、鋰電池概念、儲能概念、氫能源、充電樁、風電、工業4.0、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核電。《報告》指出,新能源汽車及其配套產業是2023年能源互聯網市場的發展與投資重心。
此外,2023年概念板塊中還出現了諸如數據中心、虛擬電廠、碳交易等新興內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能源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趨勢。
《報告》披露數據顯示,能源互聯網行業快速發展,相關企業數量從2022年的216626家增加到2023年的324584家,增幅近50%。
同時,能源互聯網領域的研究機構也在快速增長。根據《報告》內容,截至2023年12月,能源互聯網相關研究機構增至21432家。與2022年相比增加了 5844家。
高峰表示,回顧過去十年,能源互聯網企業由2014年的3000余家增至32萬余家,超過100倍。據測算,年度復合增長率50%左右。能源互聯網研究機構的數量,從2014年不到2000家,到2023年已有2萬多家,已經增長了十五六倍的規模。能源互聯網不僅發揮產業帶動效益,另外從科技創新角度也起到帶動效應,科技創新是促進產業發展重要的抓手。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