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6-03 17:36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余璇)日前,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2023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研究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我國95.4%的用戶選擇快充,慢充持續在下降。
調查顯示,從快慢充的比例可以看出,直流快充樁平均單次充電量比慢充樁高2.72度。用戶單次充電的特征也與不同類型用戶對時間敏感度、南北方氣溫差異等因素有關。
對此,《報告》指出,公共充電樁存量中大功率充電占比顯著提升,270千瓦功率以上公樁占比為3%。同時,充電站建設呈現小型化、分散化趨勢,擁有11至30把充電槍規模站建設占比下降29個百分點。
調查發現,超90%的用戶有跨運營商充電行為,平均使用數量為7家。而38.5%的新能源車主有跨城市充電行為,較2022年的23%提升了15個百分點,此數據表明新能源車行駛范圍正在隨著續航能力的提升而增加,充電焦慮得到有效緩解。
記者發現,受下午電價、服務費上漲影響,新能源車主充電時段有所變化,每天14點至18點充電時段占比略有下降。相較于2022年,該時間范圍內每度電上漲0.07元左右。節假日和非節假日,充電時段的行為趨勢基本相同。此外,用戶平均單次充電量為25.2度,平均單次充電時長為47.1分鐘,平均單次充電金額為24.7元,與2022年對比,平均單次充電量有微增,平均單次充電時間微降。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顯示,目前雖然整體充電滿意度進一步提升,推動了新能源車銷量增長,但仍有71.2%的用戶對設備電壓電流不穩定、79.2%的用戶對燃油車占位、74.0%的用戶對充電服務費較高、85.4%用戶對高速公路排隊時間過長等問題較為關注。
針對以上問題,《報告》建議,一是統籌推進城鄉充電“一張網”建設,優化充電基礎設施布局;二是探索“統建統營統服”模式,完善社區公共充電設施建設;三是推進“光儲充一體化”充電站建設,加快形成行業統一標準;四是創新充電設施建設運營模式,推動充電場站評級體系建設;五是推廣應用智能充電基礎設施,加強車網互動協同發展;六是加強公共充電設施互聯互通,提升產業鏈及生態協同能力;七是提供差異化的充電服務。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