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廣網 時間:2024-05-11 21:29
5月10日上午,由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舉辦的錫林郭勒能源裝備制造產業推進會·2024在北京國際飯店會議中心如期召開。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羅青作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專場推介,行署副盟長楊立發布《錫林郭勒盟綠電和新能源裝備制造指數白皮書(2023版)》,京能集團、中船科技等新能源和裝備制造領軍企業分享在錫發展壯大經歷,企地共話高質量發展愿景。
羅青盟長作能源裝備制造產業鏈招商引資專場推介(錫林郭勒盟融媒體中心供圖)
此次推介會吸引了國內能源裝備制造和優質載能產業諸多領軍企業熱切參與,中船集團、紫金礦業、北京能源集團、金風科技、三一集團、明陽智能、特變電工等全國500強企業和贛峰鋰業等民營500強企業,國能集團、華能集團、國家電投集團、華電集團、大唐集團等全球500強企業,來自北京、上海、重慶、廣東、山東、江蘇、湖南、新疆等地100多家能源、裝備制造和優質載能領域領軍企業齊集峰會,共謀產業發展大計、共話高質量發展藍圖。
會議現場(錫林郭勒盟融媒體中心供圖)
會上,錫林郭勒盟公開發布了《錫林郭勒盟綠電和風機裝備制造指數白皮書(2023版)》,涵蓋風機裝備先進性指數、發展指數、貢獻指數、市場競爭力指數和綠電裝機指數、綠電貢獻指數。
白皮書顯示,過去的一年,錫林郭勒盟堅持新能源開發與裝備制造產業發展并舉,加大產需對接,不斷發展壯大風電裝備產業。2023年,全盟風機主機企業實際產量達到658臺套,實現產值38億元,風機主機本地化采購率達到100%,均居內蒙古自治區首位。
隨著國家第一批大型風光基地、蒙能東蘇風儲等重大項目并網投運,全年新增風電并網規模603萬千瓦,風電并網總規模達到1819萬千瓦,新能源并網裝機規模達1968萬千瓦。2023年,新能源累計發電378億度,同比新增發電量77億度,跨區域外送新能源電量252億度。經過一年的努力,新增風電并網規模、風電并網總規模、新能源并網總規模、新能源發電量、新增新能源發電量、跨區域外送新能源電量六項指標均居內蒙古自治區首位,其中新能源并網總規模、風電并網總規模在全國293個地市級中排第3位。
簽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錫林郭勒盟融媒體中心供圖)
會上,錫林郭勒盟行政公署與金風科技、中澤集團分別簽署了裝備制造、綠色鐵合金項目框架協議,錫林浩特市人民政府與中車株洲電力機車研究所、太仆寺旗人民政府與山東恒力源新能源有限公司分別簽署項目合作框架協議。
錫林郭勒盟委副書記、盟長羅青推介指出,錫林郭勒“風光”無限,是全國少有的一類優質風光資源區,可利用資源分別占內蒙古的1/3和1/6,可開發風電規模6000萬千瓦、光伏1億千瓦以上。同時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通道和能源體系支撐、綠電低電價優勢,是能源與負荷中心距離最近的地區,已建成錫盟至山東、錫盟至江蘇兩條特高壓通道,白音華至遼寧營口、上都至承德兩條500千伏超高壓輸電通道,勝利至張北通道已開工建設,總外送電能力2500萬千瓦左右,特高壓外送能力占內蒙古自治區的一半。2023年向北京、華北和華東地區送電812億千瓦時,綠電占比達到31%,居內蒙古自治區十二個盟市首位。錫林郭勒盟煤炭資源富集,已核準煤礦2.05億噸/年,產能達到1.4億噸/年,依托豐富的煤炭資源,規劃建設了六大坑口電站群,火電裝機達到1568萬千瓦,到“十四五”末將達到2100萬千瓦。錫林郭勒盟擁有豐富的綠電資源和多種低價綠電供應模式,對先進化工材料、先進碳材料、先進金屬材料、儲能電池、電供熱和充換電設施等12方面40余類戰略性新興產業到戶電價0.29元/度;年耗電量達到3億度的負荷產業,支持申報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終端供電價0.26元/度—0.3元/度;年耗電量達到5億度的項目組團,可支持申報園區綠色供電項目,端供電價0.31元/度—0.35元/度。
近年來,錫盟立足風光資源和產業基礎,堅持“一手抓新能源開發、一手抓裝備制造等關聯配套產業”,盟委、行署主要領導親自掛帥,錨定“風光氫儲”產業鏈精準招商,以全鏈視角謀劃引進鑄鏈延鏈補鏈強鏈項目。吸引和匯聚了明陽智能、上海電氣、海裝風電、金風科技、遠景能源等一批裝備制造領軍企業投資興業,風機整機產能700萬千瓦以上,涵蓋5.0—10.0MW各類機型。為精準延鏈補鏈,打造從整機生產到關鍵零部件協同、核心零部件配套的全產業鏈組團發展的緊密型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推動遠景能源氫能裝備產業鏈制造基地、三一錫林郭勒零碳智造產業園、明陽大兆瓦葉片制造、中慧新能源機艙罩、四合光能高效單晶硅棒切片及光伏組件、璟程電纜、中科三正電氣等項目相繼落戶,中船錫林浩特裝備制造產業園項目開工,首期年產1000套高端風電電控系統、1000臺風電發電機、500套偏航變槳齒輪箱總裝、400萬千瓦鋰電池儲能系統總裝及風電智慧運維保障中心5個項目落地建設,填補了全區電控系統制造空白。積極推動搶占氫能產業發展新賽道,京能查干淖爾1.2萬千瓦風電制氫一體化、大唐多倫15萬千瓦風光制氫一體化示范和明陽多倫10萬千瓦風電制氫一體化示范項目開工,遠景能源物聯網零碳氫氨醇一體化項目、格盟風光制氫一體化項目等正在開展前期,遠景氫能裝備產業鏈制造基地項目開工建設,氫能產業實現破題發展。
錫林郭勒盟依托富集的風光資源和鋰、錳、鎳、鈷和螢石等戰略性礦產資源和豐富的低價綠電,大力引進資源精深加工及配套項目,恒力源2.5萬噸/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新蒙新10萬噸/年、雁大3萬噸/年等鋰電池負極材料項目開工,安達科技8萬噸/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紅豆能源2GW電芯、特變電工儲能變流器等一批項目簽約,贛鋒鋰業鋰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主體建成,全盟在建和投運儲能電池產能14GW/年,風光氫儲裝備制造走向規模化、高端化,全產業鏈配套能力走在內蒙古前列,正在打造“輻射三北、面向全國”的錫林郭勒新能源裝備制造基地。
據悉,“十四五”期間,預計錫林郭勒盟大兆瓦級風電裝備年需求量1000臺套以上,光伏組件年需求量100萬千瓦以上,儲能電站年市場規模200萬千瓦時,10千瓦時新能源戶用設備市場2萬套,100千瓦時礦用重卡替代市場3000輛以上,大型輸變電設備年需求量200余套,市場容量巨大、前景廣闊。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