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報告

中能財經 | 年終歲末看油氣大宗商品走勢

來源: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時間:2023-12-26 16:20

年終歲末看油氣大宗商品走勢

——油氣市場研報(2023年12月)

楊永明

  焦點月評

  ? 年終歲末看油氣大宗商品走勢

  市場供需

  ? 國際原油供應緊張形勢未根本改變

  ? 國際天然氣供應相對穩定

  ? 國內天然氣資源量總體充足

  ? 11月國內原油、天然氣生產增速均有所加快

  企業動態

  ? “三桶油”部署2024年油氣勘探重點工作

  ? 中國海油、中國石化獲批當“鏈長”

  行業資訊

  ? 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重要進展

  ? 國內最大商業地下石油儲備項目全面開工

  ? 吉林油田CCUS碳注入量突破50萬噸

  ? 國內油價迎來年內最大降幅

  行業政策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 國務院:加速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

  ? 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首次分區域核定


  焦點月評

  ? 年終歲末看油氣大宗商品走勢

  近期國內、國外均有重要會議召開。國內方面,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要求,明年要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穩預期、穩增長、穩就業的政策,在轉方式、調結構、提質量、增效益上積極進取,不斷鞏固穩中向好的基礎。2021年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總基調均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今年的會議在2021年和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基調“穩字當頭”基礎上,又進一步增加了“以進促穩,先立后破”的新要求,傳遞出更為積極的政策信號,顯示出對中高速增長水平的進一步重視。國內經濟向好的大方向為市場信心形成托底,良好的預期將成為2024年大宗商品市場的一顆定心丸。

  國際方面,當地時間12月13日,美聯儲召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議息會議并公布聲明稱,本輪加息周期或已結束,降息周期即將啟動,美國2023年經濟增長預測由2.1%上修至2.6%,2024年經濟增長預測下修0.1個百分點至1.4%。至此,美聯儲數十年來最激進的加息周期開始轉向,美國歷史性的貨幣緊縮周期或將宣告結束。美聯儲貨幣政策立場轉變的跡象,疊加美國商業原油庫存環比大幅減少等因素,推動國際油價小幅上漲,結束了2018年以來最長連跌周期的七周連跌,WTI油價漲至每桶70美元關口上方。

  當前,世界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周期性和結構性變化,增長周期和金融周期的下行決定了2024年的基本大局。然而,無論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美聯儲議息會議,均釋放出一定的寬松信號。在市場內生動力穩定釋放以及穩經濟政策進一步發力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回穩向好運行仍具備基礎。美聯儲議息會議的召開雖然仍未給出明確的降息時間指引,但對降息的預期給市場帶來了不小的信心提振。在國內穩增長預期升溫和海外緊縮預期緩解的共振作用下,海內外大宗商品市場迎來利多。這從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就可見一斑,而原油又是大宗商品之王,油價止跌回升帶動市場氣氛,大宗商品價格有望企穩。

  總的來看,當前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但總體復蘇的格局并未發生改變,大宗商品整體環境預期繼續改善。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預計2024年我國油氣需求仍將是全球油氣需求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我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產業鏈最全的生產大國,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第三大天然氣消費國,原油對外依存度超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超過40%,油氣對外依存度高位運行。因此,除了仍需要從全球市場大規模進口油氣外,還應持續加大勘探開發力度,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強調,“必須堅持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市場供需

  ? 國際原油供應緊張形勢未根本改變

  市場供應方面,11月30日,歐佩克宣布,“歐佩克+”的多個成員國同意額外自愿減產,總減產量達到每日220萬桶,以支持石油市場的穩定與平衡。此外,“歐佩克+”還邀請南美洲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巴西加入該聯盟,2024年1月巴西或將加入“歐佩克+”《合作憲章》。減產措施的期限為2024年1月到3月,明年3月底之后將根據市場的情況逐步恢復。歐佩克12月13日稱,由于伊拉克、安哥拉和尼日利亞減產,歐佩克原油產量在11月下降5.7萬桶/日至2784萬桶/日。

  市場需求方面,季節性影響雖導致10月總體處于淡季,但從11月中旬開始,伴隨冬季用油需求抬升,原油和成品油需求有所上漲。從宏觀角度看,來自歐美的經濟數據表現不佳,使得全球經濟前景承壓,伴隨而來的是對原油需求的擔憂。美國11月CPI同比上漲3.1%、環比上漲0.1%,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同比上漲4%,市場預計美聯儲仍將在一段時期內維持利率高位水平,進而拖累經濟復蘇。美國汽油庫存超預期增長,汽油期貨價格跌至近兩年最低,進一步加重了對需求疲軟的憂慮情緒。美國能源信息署最新報告再度下調今明兩年需求增速,同時將明年原油平均價格預測值大幅下調12%。

  從市場的反應來看,“歐佩克+”減產效應很快被原油需求下滑預期抵消,油價并未就此提振;相比而言,美聯儲降息信號導致美元指數大跌,直接觸發以美元計價的原油期貨價格被動上漲。受12月14日凌晨美聯儲釋放明確的降息信號導致美元指數從104驟跌至102影響,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報價大幅回升。截至12月15日19時,WTI原油期貨主力合約報價徘徊在72.03美元/桶附近,逐步遠離此前一周創下的5月以來最低值67.71美元/桶。短期來看,油價可能震蕩運行。一方面市場對經濟增長前景信心不足將繼續給油價帶來壓力,另一方面,近期紅海海域接連發生油輪等船只遭襲事件,中東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抑制油價下行空間。

  ? 國際天然氣供應相對穩定

  11月以來,國際市場上,美國等主要天然氣生產國的天然氣供應相對穩定。美國11月天然氣總產量持續保持高位并不斷小幅上升。同時,據美國能源信息署數據,截至12月1日當周,美國天然氣庫存總量為37190億立方英尺,較此前一周減少1170億立方英尺,較去年同期增加2540億立方英尺,同比增幅7.3%,較五年均值高6.7%。

  全球氣溫相對溫和,導致亞歐供暖需求持續不振。對國際市場影響較大的歐洲,近日寒潮過后,當地氣溫恢復到略高于往年同期的水平。即便氣溫意外降低,目前的充足庫存也可緩沖歐洲大陸供應短缺的風險。據GIE數據,截至12月10日,歐洲儲氣庫庫存水平為90.75%,歐盟接收站庫容占有率為59.6%。預計到2024年1月初,歐洲天然氣庫存仍可保持在歷史高點附近。在亞洲市場,中日韓各國庫存維持較高水平,貿易商已于冬季來臨之前提前布局采暖季現貨資源,進入12月份以來,進口商對現貨資源采買興趣偏弱。

  根據Rystad Energy的分析,受歐亞庫存水平較高的影響,自11月16日以來,2024年1月交付的亞洲現貨LNG價格下跌了3.4%,截至11月21日約為1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相比之下,2023年12月,歐洲的荷蘭所有權轉讓中心TTF價格降至14.08美元/百萬英熱單位,原產于美國的LNG現貨轉向亞洲的套利空間打開,不僅有利于為亞洲冬供提供新的氣源保障,也有利于降低亞洲各國冬供的經濟成本。

  ? 國內天然氣資源量總體充足

  今年以來,國內天然氣市場重新回到正增長通道中,天然氣消費量止跌回升,供應量持續增長。從國際看,隨著國際天然氣市場供需格局的大幅調整,地緣政治影響逐步消退,歐洲天然氣市場供需恢復平衡,價格也隨之大幅下降,為我國進口天然氣創造了良好環境。今年1至11月,我國進口天然氣約10740萬噸,同比增長8.5%,進口來源涵蓋全球主要出口國和周邊資源國,為保障國內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撐。

  從國內看,天然氣的增儲上產效果逐步顯現,供需形勢趨于寬松。西氣東輸三線、西氣東輸四線、中俄東線等一批干線管道加快建設,天然氣管輸能力和互聯互通水平不斷提升,石油天然氣“全國一張網”日趨完善,管網干線管輸“硬瓶頸”基本消除,重點區域保供能力顯著提升。今冬明春供暖季,進入國家管網集團天然氣管網輸送的資源量預計超1000億立方米,進口管道氣、國產氣、LNG外輸、儲氣庫采氣均有增長。目前,我國主干天然氣管網日輸氣量突破9億立方米,創歷史新高。

  錨定今冬明春天然氣保供任務,國內油氣企業全力增儲上產,地下儲氣庫在10月中旬即提前完成年度注氣計劃,增強保供底氣。作為國內首個500億立方米大氣區,今年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已開展氣井增產措施6.5萬井次,增產氣25億立方米以上,累計生產天然氣421.88億立方米,日產量提升至1.46億立方米。今年供暖季以來,中國石化天津LNG接收站已接卸12船約70萬噸LNG,氣化外輸天然氣7億立方米,有力保障華北地區人民群眾溫暖過冬。12月15日,為應對強寒潮天氣帶來的持續極端低溫天氣,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儲氣庫群開啟極限保供模式,日沖鋒采氣量突破4000萬立方米,成為全國第一個日采氣突破4000萬立方米的儲氣庫群,為東北及京津冀地區千家萬戶送去寒冬中的溫暖,2021年至今,遼河油田儲氣庫群日采氣量連續跨越2000萬立方米、3000萬立方米、4000萬立方米大關,彰顯了遼河油田儲氣庫群的能源保供“頂梁柱”作用。

  從中國氣象局預測來看,2024年初出現整體偏暖的概率較大,但“倒春寒”出現的概率也較高,這意味著2024年開年國內天然氣需求仍有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春節假期出現在2月,工作日較往年延長,再加上處在深冬,成為促進1月份天然氣需求量可能會較大幅度增加的重要因素。

  供暖季前,國家能源局召開2023—2024年采暖季天然氣保供專題會議,針對性部署重點地區、重點時段及重點環節天然氣保供工作。預計今冬明春供應形勢總體平穩,國產氣持續較快增長,進口氣穩中有增,全國天然氣資源量總體充足,能夠保障市場用氣需求。

  ? 11月國內原油、天然氣生產增速均有所加快

  12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數據,與11月份比,原油、天然氣生產增速均有所加快。其中,原油生產增速加快,進口增速由增轉降。11月份,生產原油1720萬噸,同比增長2.6%,增速比10月份加快2.1個百分點,日均產量57.3萬噸。進口原油4245萬噸,同比下降9.2%,10月份為增長13.6%。1—11月份,生產原油19125萬噸,同比增長1.8%。進口原油51565萬噸,同比增長12.1%。原油加工保持增長。11月份,加工原油5953萬噸,同比增長0.2%,增速比10月份回落8.9個百分點,日均加工原油198.4萬噸。1—11月份,加工原油67622萬噸,同比增長10.1%。天然氣生產增速加快,進口穩定增長。11月份,生產天然氣19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5.3%,增速比10月份加快2.7個百分點,日均產量6.6億立方米。進口天然氣1095萬噸,同比增長6.1%,增速比10月份回落10.0個百分點。1—11月份,生產天然氣209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0%。進口天然氣10740萬噸,同比增長8.5%。

  另據12月21日召開的2024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披露的數據,今年以來,我國大力推動油氣增儲上產。新建原油產能2250萬噸、天然氣產能420億立方米,全年原油產量穩定在2億噸以上,天然氣產量超過230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超過4.5%。

  企業動態

  ? “三桶油”部署2024年油氣勘探重點工作

  近期,“三桶油”分別召開2023年度油氣勘探開發大會,總結2023年油氣勘探開發工作,部署2024年油氣勘探重點工作。

  展望2024年,中國石油提出,要強化觀念轉變,正確理解增儲上產,只有先增儲才能上產,緊緊扭住增加規模經濟可采儲量、提高SEC儲采比這個“牛鼻子”,努力實現增儲和上產的良性循環。要強化國內勘探,加大風險勘探力度,大力提升探井質量,高度重視油氣藏評價工作,實現SEC儲量儲采平衡目標。強化海外勘探,以合同為基礎、以效益為中心,加大現有項目勘探力度,加大優質資源新項目獲取力度,努力實現規模效益增儲。強化攻關突破,深化地質理論創新,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積極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著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管理創新,突出價值創造,進一步深化內部改革,加強礦權保護和管理,堅持依法合規治企,著力提升本質安全環保水平,切實提升勘探效率效益。

  中國石化提出,在高質量勘探上抓落實抓成效,持之以恒推進“深地工程”大突破,堅定不移推進非常規油氣勘探大突破,積極穩妥推進海域油氣勘探突破。在效益開發上抓落實抓成效,全力推進原油穩增長、天然氣快上產。在提質降本增效上抓落實抓成效,在降低油氣盈虧平衡點、提高投資質量和效益上下功夫。

  中國海油提出,要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認識油氣勘探的重要性、緊迫性,不斷提高油氣儲量規模,爭當國內油氣增儲上產主力軍;要保持戰略定力,錨定大中型油氣田勘探思路,加大領域探索力度,堅定不移走領域突破之路;要加強理論與技術的創新攻關,努力提高勘探本領,不斷獲取新形勢下的油氣勘探新成果。

  ? 中國海油、中國石化獲批當“鏈長”

  在12月6日召開的中國海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暨產業聯盟大會上,中國海油董事長汪東進明確表示,中國海油已獲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鏈長。在今年更早時,由國務院國資委指導,中國石化主辦的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暨專家咨詢委員會成立大會上,以及中國石化與河鋼集團簽署共建綠色氫能產業鏈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會上,都透露出,中國石化成為氫能應用現代產業鏈鏈長。

  近兩年,國資委全力推動央企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提升重點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國資委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報告(2023)》顯示,截至2022年底,國資委先后分兩批遴選出16家“鏈長”企業,主動在重要行業、關鍵領域進行布局。2023年9月,國務院國資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組織開展共鏈行動,聚焦中央企業的產業鏈間協作、中央企業與優質中小企業之間的融通發展兩大重點,搭建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合作交流平臺,在采購訂單、協作配套、創新合作、資源共享、產融合作、產業賦能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引領性的示范合作項目。共鏈行動是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重要內容,中央企業開始用鏈式思維繪制產業鏈圖譜,打造產業鏈生態圈戰略合作,有效促進大中小企業在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實現供需匹配、協同創新、成果共享、生態共建。作為提高我國產業鏈供應鏈基礎能力和發展韌性而提出的創新制度,“鏈長制”決定了央企的戰略眼光應從單一企業投向產業化布局,能力邊界也不僅限于本企業本集團,而是聯動整條產業鏈上的企業、貫通上中下游,以點帶鏈,以鏈帶面,在技術攻堅克難、科技創新發展、處理政府市場關系中,起到融通、協同、引領作用。

  行業資訊

  ? 油氣勘探開發取得重要進展

  12月1日,中國石油長慶油田歷經兩年的勘探攻艱,在甘肅省環縣洪德地區發現地質儲量超億噸級整裝大油田,標志著鄂爾多斯盆地西部斷層裂縫區域石油勘探獲得重大突破,開辟了盆地西部石油勘探開發新領域。鄂爾多斯盆地是我國油氣資源的聚寶盆,歷經50余年的開發建設,長慶油田已在這里建成了年產6500萬噸世界級特大型油氣田。洪德地區石油勘探快速突破,油田開發也加速跟進,目前原油日產水平達到504噸。已發現的石油儲量,形成具備建設年產50萬噸規模的原油生產能力,打開了盆地西部原油增儲上產新動力,為中國第一大油氣田持續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強力支撐。

  除了此次超億噸級大油田的發現,作為國內油氣保供的主力軍,2023年以來,“三桶油”相繼獲得多個勘探突破。今年4月8日,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部署在四川內江的頁巖氣井資201井,測試獲穩定日產氣量73.88萬立方米,這是全球首次在距今5.4億年的寒武系古老頁巖地層,鉆獲具有商業開發價值的高產工業氣流。

  2023年中國石化油氣勘探重點突破和發現主要集中在“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4月初,部署在四川省達州市的頁巖氣專探井雷頁1井,試獲日產42.66萬立方米頁巖氣流,是我國首次在二疊系大隆組地層實現海相深層頁巖氣勘探突破;8月初,部署在重慶市南川區的深層煤層氣井陽2井實現自噴生產100天,標志著中國石化實現了渝東南地區深層煤層氣的勘探突破;11月初,在元壩氣田的深層致密砂巖重點預探井——元陸2HF井試獲高產工業氣流解鎖千億方級氣藏。此外,8月21日,中國石化新聞辦消息顯示,中國石化“深地工程·川渝天然氣基地”獲重大突破,由勘探分公司提交的巴中氣田首期305.5億立方米探明地質儲量,順利通過自然資源部油氣儲量評審辦公室審定,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再添新氣田。該氣田的發現進一步揭示了川東北地區致密砂巖良好的勘探潛力。

  截至目前,2023年中國海油發現2個大油田。3月1日,中國海油對外宣布,我國渤海再獲億噸級大發現——渤中26-6油田。該油田為國內最大的變質巖潛山油田,也是我國第一大原油生產基地渤海油田連續三年勘探發現的億噸級油田。10月23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在鄂爾多斯盆地東緣2000米地層發現我國首個千億方深煤層氣田——神府深煤層大氣田,探明地質儲量超1100億立方米。

  ?  國內最大商業地下石油儲備項目全面開工

  12月9日,由中國海油投資建設的我國最大商業地下石油儲備項目——大榭商儲項目全面開工建設。該項目位于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大榭島,設計庫容300萬立方米,總投資約30億元,建設周期40個月,地面設施占地面積約50畝,預計2026年底建成。項目投產后,將實現進口原油的快速存儲、加工消化和周轉,推進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油氣全產業鏈發展,為華東及長三角乃至全國油氣資源穩定供應提供保障。

  目前,我國石油商業儲備主要有地面儲罐和地下水封洞庫儲存兩種方式。與地面儲罐相比,地下水封洞庫通常建設在地下一定深度,運營安全可靠,建設成本降低約20%、運營成本減少約50%、同等規模油庫可節約建設用地約950畝,同時解決了油品蒸發損耗的問題,在綠色低碳環保方面有顯著優勢。據統計,全球范圍已建成200多座地下水封洞庫,我國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研究、建造地下水封洞庫,2000年以后進入高速發展期。經過二十幾年的技術積累,首次將地下水封洞庫技術用于大榭商儲項目,將為我國推進石油商業儲備開辟新的路徑,對保障經濟的持續快速協調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 吉林油田CCUS碳注入量突破50萬噸

  12月12日,中國石油吉林油田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50萬噸,占中國石油年注入量的三分之一,實現中國石油最大規模注入,為中國石油億萬噸級埋存工程奠定基礎。中國石油高度重視CCUS產業發展,在吉林油田打造的CCUS-EOR(碳捕集、驅油與埋存)項目是全球正在運行的21個大型CCUS項目中唯一一個中國項目,也是亞洲最大的EOR項目。

  隨著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長和氣候變化的威脅日益嚴重,低碳經濟發展成為全球各國的共同目標。CCUS兼具減碳、增油兩大功能,更是集“端牢能源飯碗”和實現國家“雙碳”目標于一體的戰略性技術。2023年以來,國有油氣企業繼續加快推進CCUS工業應用專項工程建設。除了上述提到的吉林油田項目,中國石油還在長慶、新疆等油田加大CCUS項目實施力度,注氣能力明顯提升,二氧化碳年注入量突破100萬噸,產油30萬噸。“十四五”期間,中國石油將加快推進CCUS規模化工業應用專項工程建設,力爭2025年CCUS年注入二氧化碳達到500萬噸,產油量達到150萬噸。中國石化與殼牌、寶鋼股份、巴斯夫簽署華東CCS四方合作項目聯合研究協議,旨在為華東地區長江沿線工業企業提供靈活有效的二氧化碳減排方案,為國內大規模CCS項目提供案例。中國海油已實施國內海上首個二氧化碳封存量超百萬噸級——恩平15-1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并推動大亞灣區海上規模化CCS集群研究項目、渤中19-6氣田/渤中25-1油田沙三段項目海上CCUS示范工程研究,規劃建設一南一北2個CCUS/CCS示范中心。鑒于二氧化碳驅油技術在開發低滲透油藏方面的優勢,以及我國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巨大潛力,應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開發邊際油藏無疑是國內石油行業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 國內油價迎來年內最大降幅

  根據近期國際市場油價變化情況,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自2023年12月19日24時起,國內汽、柴油價格每噸分別降低415元、400元。本輪是2023年第25次調價,也是年內最大幅度下調,全年成品油調價呈現出“十漲十二跌三擱淺”的格局。漲跌互抵后,汽油、柴油全年累計均下調50元/噸。據測算,本次調價折算成升價,92號汽油每升下調0.32元,0號柴油每升下調0.34元。以油箱容量50升的普通私家車計算,加滿一箱油將少花16元左右。對市區百公里耗油7升至8升的車型,平均每行駛一百公里費用減少2.5元左右;對滿載50噸的大型物流運輸車輛而言,平均每行駛一百公里燃油費用減少13.6元左右。

  本輪調價周期內,倫敦布倫特、紐約WTI油價分別比上個調價周期下降了6.77%、6.92%。目前來看,地緣局勢暫無進一步惡化跡象,全球經濟表現依然欠佳,原油需求前景受到抑制,以當前的國際原油價格水平計算,預計下一輪成品油調價上調的概率較大。

  行業政策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強調,明年要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突出重點,把握關鍵,扎實做好經濟工作。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低碳發展。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打造綠色低碳發展高地。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加快打造綠色低碳供應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落實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加快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強資源節約集約循環高效利用,提高能源資源安全保障能力。

  ? 國務院:加速能源清潔低碳高效發展

  近日,國務院印發《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明確了今后一段時間大氣污染治理的工作重點和行動舉措。《行動計劃》是我國繼2013年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2018年發布《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之后的第三個“大氣十條”,明確了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總體思路、改善目標、重點任務和責任落實。本次出臺的《行動計劃》堅持突出工作重點,堅持PM2.5改善為主線,明確PM2.5的下降目標;堅持系統治污,大力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結構調整。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行動計劃》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20%左右,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30%左右。持續增加天然氣生產供應,新增天然氣優先保障居民生活和清潔取暖需求。

  ?  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首次分區域核定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核定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的通知》,首次分區域核定了國家管網集團經營的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通知》分別明確了西北、東北、中東部及西南價區的跨省天然氣管道運價率,其中西北價區運價率為0.1262元/千立方米·公里(含9%增值稅,下同),東北價區運價率為0.1828元/千立方米·公里,中東部價區運價率為0.2783元/千立方米·公里,西南價區運價率為0.3411元/千立方米·公里。《通知》要求國家管網集團根據各價區運價率,以及天然氣入口與出口的運輸距離,計算確定管道運輸具體價格,并向社會公開。

  此次核價是天然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以來的首次定價,也是國家首次按“一區一價”核定跨省天然氣管道運輸價格。價格核定后,國家管網集團經營的跨省天然氣管道運價率由20個大幅減少至4個,構建了相對統一的運價結構,打破了運價率過多對管網運行的條線分割,有利于實現管網設施互聯互通和公平開放,加快形成“全國一張網”,促進天然氣資源自由流動和市場競爭,助力行業高質量發展。

責任編輯:于彤彤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