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5-03-11 17:04
推動新型儲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專訪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社區經理錢海軍
記者 周倜然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的轉型和“雙碳”目標的推進,新能源產業和儲能產業市場規模快速增長。“新能源和儲能產業發展面臨著多方面的挑戰,需要通過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市場培育等綜合舉措共同發力,推動產業健康發展。”全國人大代表、國網慈溪市供電公司客服中心社區經理錢海軍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表示。
推動新能源和儲能產業有序發展
推進新能源和儲能產業有序發展是實現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由于在技術、商業模式等方面還不夠完善,新能源和儲能產業發展面臨一些挑戰。對此,錢海軍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完善標準體系,夯實發展基礎。依托專業研究機構、高校、行業協會等平臺,推動覆蓋設備制造、系統集成、并網驗收、運行檢修、安全監測、應急響應等全鏈條標準制定,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提升我國在該領域的技術話語權。二是優化市場機制,激發產業活力。加快推動新能源、儲能參與電力中長期市場、現貨市場、輔助服務市場,適時擴充容量備用、快速調頻等市場品類,增強新型儲能在安全備用、快速調節等方面的價值體現;探索通過虛擬電廠聚合新能源、儲能、負荷側資源參與需求響應;探索新能源+儲能一體化價格機制,允許儲能成本分攤至新能源溢價,促進各主體公平承擔責任。三是加強技術研發,突破關鍵瓶頸。重點突破高能量密度固態電池、長時儲能、氫儲融合等技術,開展構網型儲能應用場景試點示范。發展人工智能預測、智能控制技術在新能源+儲能系統中的應用,實現系統的精準調度和優化運行,提升系統效率和可靠性。
進一步健全完善排污許可制度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法律法規等規定,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健全排污許可制度,錢海軍建議通過制定和完善政策機制、技術創新、群眾監督等多方面措施,不斷推動生態環境領域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一是優化排污許可制度頂層設計。以排污許可制度為核心,推動固定污染源環評審批、排污許可、輻射安全許可、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后執法監管等制度的充分銜接,統一分類管理名錄,推進多項行政許可事項合并試點;進一步修訂排污許可技術規范,簡化許可證格式,優化發證流程,在全社會形成“企業守法、部門執法、社會監督”的共識氛圍。
二是有效加強數字技術應用。結合數字化、AI人工智能技術,優化全國排污許可統一平臺建設,完善查詢、統計、數據導出等功能,推進固定污染源相關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強化數據整合應用和協同管理,大力推行非現場監管模式,落實“無事不擾、有求必應”的目標。加大AI人工智能模型技術的場景應用,擁抱最新科技發展浪潮,強化AI大模型新技術對排污許可數據的填報、分析和研判,自動識別異常排污行為,提升精準執法、有效服務、無感許可的能力和水平。同時用好排污許可制度相關數字化平臺,根據排污許可證到期、執行報告填報等證前、證中、證后環境監管重點環節的時間節點,提供提前預判、精準提醒等政務增值服務,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給排污單位預留足夠填報時間和修改時間,提醒企業及時辦理續期、變更等手續,避免因疏忽導致無證排污、不依證排污、超期排污等違法行為發生。
三是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建立環境守法和誠信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將排污許可制度納入環境信用監管體系,將排污單位處罰決定納入全國信用信息共享平臺并及時在“信用中國”網站公開。積極推進排污單位將排污許可制度相關信息通過環保信息電子公示牌、互聯網網站、企業年度生態環境保護報告、新媒體等形式進行主動公開,有效破解生態環境保護基礎設施的鄰避效應。建立健全公眾有獎舉報機制,鼓勵群眾通過手機 APP等平臺,“隨手拍”等形式參與排污許可監督,推動社會公眾、企業職工、行業協會、民間團體等積極參與監督,營造“政府引導、企業守法、社會監督”的良好氛圍。加強環保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和參與度,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環境監督的良好氛圍。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