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6-27 16:29
——南方電網貴州銅仁供電局“數字員工”引擎一流企業建設側記
李莉 陳廈華
“過去查一條線路故障,得在十幾個系統間來回‘翻山越嶺’,現在‘數字員工’10分鐘就精準‘破案’,還能提前預警!”在南方電網銅仁供電局生產指揮中心,工作人員謝菲輕點鼠標,大屏上實時跳動著254條高故障線路的運行數據。這是銅仁供電局以“數字員工”為核心推動數字化轉型的縮影。
自2022年6月系統全面上線以來,全局累計減少人工工時超1.5萬小時,工作效率提升10倍。一場由AI賦能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技術驅動的電網管理變革,正以改革為筆、創新為墨,書寫著銅仁供電局建設“一流企業”的新篇章。
改革之刃斬數據“孤島”打造銅仁特色名片
在銅仁供電局生產指揮中心,動態大屏實時展示設備狀態、作業風險、生產指標等關鍵數據,實現了從“人海填表”到“數據自流”。而兩年前,這里卻是另一番景象:10余名員工每天淹沒在20多個系統的“數據海洋”中,僅日周月報編制就需120小時/月,配網停電預警、缺陷超期閉環等核心業務依賴人工排查,效率低、易遺漏。“數據散落如孤島,人工統計如‘大海撈針’;有數不好用,冗余的報表編制、數據統計及分析成了基層肩上的‘巨石’。”生產指揮中心副總經理安廷愛道破傳統管理痛點。
基于此,銅仁供電局結合“公司要求干的、銅仁特色名片、突破提升點”三類思考驅動創新實踐,緊扣南方電網“十四五”數字化轉型戰略,錨定“云大物移智”技術方向,組建30人“技術鐵軍”,聚焦“數據破壁”,自主研發135個RPA數字員工,覆蓋數據采集、業務監測等8大場景,打通83項關鍵業務,將配網停電預警、缺陷閉環等45類報告生成自動化,人工干預量銳減80%,真正實現了“數據一屏盡覽,指令一鍵直達”。
截至目前,累計發布缺陷預告警3000余條,超期缺陷數量同比下降80%?!?/span>現在數據‘跑腿’代替人‘跑腿’,質量與效率雙提升!”而謝菲和同事們的工作重心已從“數據搬運”轉向“價值挖掘”。
以創新為翼,筑安全防線
在銅仁供電局,一場“配電線路零故障記錄創先活動”正在展開。員工每日自動掃描11家分縣局線路狀態,生成日報、周報,精準追蹤零故障天數。
2023年8月至今,11家分縣局線路零故障持續天數顯著提升,而這一切僅需1名員工在后臺“運籌帷幄”——從“人盯線”到“數據盯線”,電網管理實現了“質的飛躍”。“缺陷監測才是真正的‘定海神針’!”數據員工展示了一條預警信息:“10千伏洋雙線線缺陷超期未閉環,請2小時內處理!”原來,實時監測電網管理平臺缺陷數據,一旦發現超期問題,立即化身“智能哨兵”,推送至責任人,并生成整改臺賬。截至目前,累計發布缺陷預告警3000條,超期缺陷數量同比下降80%,讓“隱患無處遁形”。最“硬核”的應用當屬“領導掛靠整治頻繁停電線路”項目。數字員工對銅仁供電局254條高故障線路進行24小時“全天候守護”,一旦停電次數超閾值,立即向掛靠領導發送“紅色警報”,停電信息準確、實時提醒100%。改革與創新讓電網管理從“被動響應”邁向“主動預防”,為建設一流企業筑牢安全防線。
以思維革新鑄一流之基
“數字員工”不僅解放了生產力,更重塑了管理思維。在銅仁供電局,技術人員開始用數據“說話”:通過分析缺陷填報質量問題,他們發現基層班組存在“重處理、輕記錄”現象,隨即推動建立缺陷標準化填報模板;通過關聯可靠性指標,他們優化了配網巡視計劃,將巡視效率提升25%。“現在,我們能用80%的時間思考如何改進技術,而不是重復做表?!鄙a指揮中心技術員龍蔚感慨道。2023年,銅仁供電局生產指揮中心通過“數字員工”實現業務全生命周期監控,從前期規劃到后期退役,每個環節都嵌入智能分析模型。例如,在設備退役階段,系統能自動生成資產全壽命周期報告,為采購決策提供“數據金礦”。目前,銅仁供電局正探索將AI技術融入“數字員工”,開發設備故障預測模型。安廷愛透露,“下一步,我們要讓‘數字員工’從‘執行者’升級為‘思考者’,主動提出優化建議,真正實現生產管理的‘無人化、智能化’。”從依賴“人海戰術”到構建“智慧中樞”,從“工具革命”到“思維革命”,銅仁供電局的改革創新之路印證:數字化轉型絕非簡單的技術替代,而是管理思維、組織模式、工作方式的全面革新與范式轉變。隨著技術的持續迭代,這座“智慧中樞”必將釋放更澎湃的能量,為銅仁供電局一流企業建設注入源源不斷的“創新活水”。
責任編輯:劉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