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2-20 15:19
鄒止寒
粵西陽江,風機葉片悠然旋轉,與海陵島波光粼粼的水面共同映照出絲綢之路的悠遠光輝;粵北清遠,峽谷深處單晶硅組件如藍色綢帶綿延;粵中廣州,工商業屋頂的光伏陣列如脈絡般漸漸顯現……
在廣東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國家能源集團所屬新能源場站南北跨度達874公里,東西相距最遠達到944公里。面對如此廣泛的分布,傳統管理模式下的挑戰接踵而至:設備狀態難以實時掌握、運維分散導致數據分析滯后、地理位置偏僻加大監管難度等。為應對這些挑戰,國家能源集團廣東公司緊跟集團新能源一區域一集控建設步伐,勇于創新,率先建立了廣東區域新能源集控中心。這一舉措打破了原有的單一管理模式,實現了運維管理的集約化與區域化。集控中心的建立,讓集團在粵新能源運營單位得以“坐在一起”協同管理,形成了安全生產的全方位、深層次管控體系。數據的全域實時收集與業務的全要素智能控制,不僅提升了管理效率,更確保了新能源場站安全穩定運行。
數據全景打造轉型升級新引擎
新能源場站生產數據的接入,是廣東公司積極響應集團全量場站實時數據“應接盡接”號召的具體行動,為構建區域內新能源場站的集中控制體系,推動“無人值班、少人值守”模式,以及強化區域級調度協同能力奠定了堅實基礎。
針對廣東區域新能源協同管理存在的協同性差、決策流程長、響應速度慢及精細化管理不足等問題,廣東公司定制化開發新能源集控平臺,將區域內57個新能源場站、35萬個測點進行全量接入,全面匯聚設備、人員檢修、在線檢測數據,實現新能源場站的全面感知和作業現場實時監管。
“各位務必要把好回裝質量關,按照作業流程,做好跟蹤、監督和檢測,尤其是集線器、DTU設備電纜點位的連接,千萬不能發生把關不嚴導致返工的問題,一旦返工就是幾十公里的山路。”在清遠的山谷光伏屋頂項目中,數據入湖小組晨曦而出、夜幕人歸,克服重重困難,協調解決接入工作中的各類問題,為數據入湖工作掃清了障礙,確保數據接入的順利進行。
數據的全景接入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乘數效應”,實現生產、安全數據可記錄可追溯,促進數字技術和安全生產深度融合,進一步提高生產運營調度指揮效率和生產安全在線監控的準確性,為國家能源集團進一步加強廣東區域新能源生產一體化管控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智慧運營激發提質增效新動能
走進國家能源集團廣東公司新能源集控中心,智能電站一站式運營的魅力盡展眼前。電子大屏上實時跳動的運行數據,如同為新能源生產管理安裝了“千里眼”,讓千里之外的設備運行情況一目了然,實現新能源項目“集中控制、數據共享、智能運維、資源協同”。
生產運營模塊聚焦于實時監控、數據分析、故障預警等功能,通過生產態勢的實時監控,系統能夠實時更新1417臺逆變器、81臺風機的運行狀態。海量的數據被深度挖掘與分析,數智化平臺能夠準確診斷設備異常狀態,并統籌調度各單位及時消除缺陷,實現新能源項目的精益化管理。此外,新能源集控平臺在缺陷管理的基礎上,創新開發短信推送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巡檢智慧化水平。
新能源集控中心作為調控樞紐,一端連接著新能源場站,另一端則與集控調度緊密相連。通過新能源集控平臺,可以遠程監測風機、升壓站和電氣設備,指導新能源場站開展檢修工作。同時,一站式對接各運維隊伍,確保調度指令能夠迅速傳達至各場站,強化“管一級、看一級”能力,實現新能源場站生產動態的精準感知和安全風險的精準預警,提高了集約化管理能力,為智慧運營注入了新動能。
資產閉環構建協同發展新支撐
為聚合形成區域新能源數據資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更好解決新能源場站資源重復配置、分工不明確、工作效率低等問題,項目團隊精心制定施工計劃,科學組織人員施工,接連拿下奪旗任務,助推“集中控制、智能運維、無人值班、少人值守”的生產管控模式廣泛應用,提質增效效果顯著。如今,運行人員坐在集控室里就能監控全域各地場站,這正是“一區域一集控”模式帶來的優勢。
歷經千錘百煉,方得真金閃耀。要想更貼合滿足現場需求,就要兼顧“高效率”與“精雕琢”。在“一區域一集控”項目建設過程中,面對新能源項目資產閉環管理需求,研發團隊潛心鉆研,對多個方案進行反復優化調整,最終在團隊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上線設備管理功能,使集團在粵9家新能源運營單位、51個場站以及上千臺設備得以在新能源集控平臺上順利錄入,運維人員能夠實時掌握各子系統的設備信息,進而實現資產、物料、運維成本與效率的持續優化,完整實現資產閉環管理。
針對新能源維護人員流動性大、工作延續性難以保障的問題,研發團隊深入開發人員管理與承包商管理模塊,以適應區域整體集約管理的需求,全面提升系統一線人員的安全生產專業化管理水平。目前,已有7家承包商單位、百余名維護人員在新能源集控平臺上完成登記,實現了由分散型新能源運維向“運、檢、維”集約一體化管理的跨越轉型。
創新的背后,是云端數據的飛速傳輸、數字化平臺生態的蓬勃發展與集控平臺的強勁動力。這些數智化力量持續有力地推動各環節生產過程的信息化與要素協同現代化,為新能源資產從監控到故障檢修的閉環管理提供了強大支撐,促進了生產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顯著增強了廣東區域新能源項目的統一管控能力。
區域新能源一體化協同管控契合國家能源集團“戰略管控+一體化運營”要求,通過創新技術和管理手段,打造“清潔化、一體化、精細化、智慧化”能源產品,并積極融入地方發展,形成了國家能源集團廣東區域新能源產業統一指揮、統一管理、統一運營的協同模式。未來路上,廣東公司將不斷探索科技創新與企業生產經營的深度融合,奮力打造“安全一流、質量一流、效益一流、技術一流”的能源產品品牌,為新能源產業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