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7-02 16:55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卜建芳 張志武 李春龍)6月20日清晨,金色的陽光灑滿綿延起伏的山崗,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鄧廠滿族鄉高窩鋪村黨支部書記王秀英,風風火火地推開了駐村工作隊的大門。這一天,他們要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用國家能源集團國電電力承德熱電公司黨員志愿者捐獻的4000元助農款,采購補欄豬仔。與此同時,100多千米外的承德熱電公司6名黨員志愿者也正張羅著將為村民準備的養殖寶典、生活用品和防暑藥品裝車,一場跨越10年的愛心接力即將再次啟程。
?村民爭先恐后地為剛剛送到的豬寶寶松綁。
高窩鋪村,這個藏在深山里的小村莊,2014年還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村。自2015年起,該公司先后派駐三位駐村“第一書記”,用10年時間見證了這個村莊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華麗蛻變。10年幫扶,始終涌動著一股“紅色”力量,該公司基層黨支部每年都與村里失去勞動能力或突發變故的家庭,建立定點幫扶關系,通過黨員捐助的形式幫助村民渡過難關。
6月初,該公司通過駐村工作隊了解到,幾戶村民飼養的豬仔因瘟病死亡,而這些村民大多年老體弱,全年的收成僅靠地里的糧食和出欄后的畜禽。得知情況后,該公司黨委發動黨員,共募集助農款4000元,用于購買補欄豬仔。
村民們對志愿者送技術、送產業表示熱烈歡迎。
銀灰色的農用三輪車在蜿蜒的山路間顛簸前行,王秀英撥通了豬場負責人的電話:“老陳大哥,咱們再有個把小時就到,這錢可都是承德熱電黨員們一分一分捐的。”
“王書記,你就放心吧!”電話那頭傳來爽朗的笑聲,“承德熱電公司的親人們來了,必須親情價!要不是他們10年前送來的第一頭豬仔,哪有我陳老漢的今天!”
養殖場里,陽光透過窗欞灑在潔凈的圈舍上,一群活潑的小豬仔正在歡快地進食。老陳親自挑選了6只最健壯的“豬寶寶”,小心翼翼地裝進特制的透氣編織袋。這位曾經的深度貧困戶,如今已是遠近聞名的養殖示范戶。10年前承德熱電公司送來的那頭豬仔,不僅讓他賺到了脫貧的“第一桶金”,更點燃了他對生活的希望。
村民們滿心歡喜地迎接豬寶寶回家。
“來了來了!”當三輪車駛進村委會時,等候多時的村民和黨員志愿者們紛紛迎上前去。老陳顧不上擦汗,立即指導村民如何安頓豬仔;志愿者們則把一本本圖文并茂的《科學養殖寶典》送到每位養殖戶的手中。
70歲的李大爺前些日子摔傷了腿,看著志愿者們幫他把小豬趕進修繕一新的圈舍,老人彎腰輕輕愛撫著剛進圈的“豬寶寶”笑得合不攏嘴:“這可不是普通豬仔,這是咱‘致富的種子’啊!”
“是啊,這一頭豬刨去飼料,一年來總有2000來塊錢的收益呢!”村支書王秀英也被這歡樂的氛圍所感染,笑著算起了經濟賬。
駐村第一書記張赫濤的筆記本上密密麻麻記錄著村民們的一切需求:“老張家豬仔該打疫苗了。”“李嬸家飼料配比要調整。”……這位第三任駐村干部說:“過去扶貧是送米送面,現在我們要送技術、送產業。”
村民撫摸著安家落戶的豬寶寶笑開了花。
夕陽西下,6只“豬寶寶”在新家撒歡打滾,仿佛在播撒新的希望。作為該公司派駐高窩鋪村的首位駐村干部張志武,此次以黨員志愿者身份重返村莊,幾乎認不出這個曾經極度貧困的山村:10年前,第一次來這里時,村里還是土路破房,村民靠天吃飯。如今,寬闊的水泥路、整齊的新民居、熱鬧的文化廣場……一切都欣欣向榮。
10年幫扶,變的是一茬茬駐村干部的面孔,不變的是那顆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的初心。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這場溫暖的接力,仍在大山深處繼續書寫著動人的新篇章。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