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5-08 16:08
斯志斌
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沙河鄉香鋪村的崇山峻嶺間,云霧常年繚繞,這里生長著漫山遍野的高山野生茶樹。曾經,這些野生茶樹如同被遺忘的珍寶,雖擁有獨特品質,卻困于交通閉塞、技術匱乏,未能給當地村民帶來顯著收益。近年來,在國家能源集團安徽公司的定點幫扶下,香鋪村積極發展高山野生茶產業,成為帶動脫貧地區農民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讓一片片茶葉化作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
金寨縣沙河鄉香鋪村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腹地,平均海拔300至600米,優良的地理環境,孕育出純天然無污染、味道醇厚的高山野生茶。每年的3至4月間,隨著氣溫升高光照增強,在春雨的滋潤下,茶樹開始吐出新芽,采茶季逐漸拉開帷幕,一個個忙碌的采茶人,成了大別山間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指尖擷“金”,茶芽裝滿豐收籃
天剛蒙蒙亮,山間晨霧如輕紗般在林間游走,露珠順著松針滴落,在枯葉上敲出清脆聲響,駐村第一書記、工作隊隊長劉斌就和村民張大媽一同踏上了前往茶山的小路。
安徽公司駐村工作隊與村民們一起采茶。
一路上,張大媽腳步輕快,眼神中滿是期待,她望著遠處若隱若現的茶林說道:“劉書記,今年這茶長勢特別好,多虧了你們工作隊帶來的好法子。”
劉斌笑著回應:“張大媽,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結果。咱們今天可得多采些好茶!”
轉過幾道山彎,一片墨綠與嫩綠交織的茶海豁然展現在眼前。漫山遍野的茶樹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嫩綠的茶芽鮮葉上還掛著晶瑩的晨露,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碎鉆般的光芒,散發著清新的草木香氣,混合著泥土的芬芳,直往人鼻子里鉆。劉斌深吸一口氣,贊嘆道:“張大媽,還是咱山里的空氣好呀,都帶著甜味!”
兩人踩著松軟的腐殖土,鉆進茶樹叢中,立刻開始了采茶,只見張大媽布滿老繭的手指,宛如靈巧的蝶兒,在茶枝間輕盈翻飛,每當發現鮮嫩的芽葉,她的拇指與食指便如鑷子般精準配合,“咔嗒”一聲脆響,茶芽便脫離枝頭,穩穩落入腰間的袋子,幾乎不帶一絲多余的晃動。
“張大媽,您采了這么多年茶,這野生茶和普通茶園的茶采手法有啥不一樣?”劉斌一邊采摘一邊問道。
張大媽直起腰,用搭在肩上的粗布毛巾擦了擦額頭的汗珠,目光掃過層疊的茶枝:“這野生茶啊,不打農藥不施肥,不像茶園里的茶樹那么規整,這兒一株、那兒一叢,分布得散,找起來費些勁。但你看這芽頭……”她摘下一枚肥壯的茶芽,放在劉斌掌心,“比普通茶葉厚實得多,里頭的汁水也足,做出來的茶香得很,還帶著股獨特的山野韻味。以前不懂技術,也沒好銷路,好多好茶芽鮮葉都老在山上,可惜得很。現在可不一樣咯,工作隊帶來的新法子,讓這些‘野寶貝’成了真金白銀!”
深山尋“金”,奏響鄉村富民曲
原來,駐村工作隊剛到村里時,就發現了高山野生茶的潛力。他們邀請了茶葉專家對當地的野生茶資源進行評估,發現這里的茶葉因海拔高、晝夜溫差大,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品質上乘。為了將這一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工作隊首先從提升茶葉采摘和加工技術入手。他們組織村民參加專業的茶葉采摘培訓,讓村民掌握正確的采摘標準,保證茶葉的質量。同時,幫助村茶廠引進先進的茶葉加工設備,并邀請制茶師傅對村民進行加工技藝指導,將傳統工藝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提升茶葉的品質和口感。
安徽公司駐村工作隊在村茶廠挑選茶青。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工作隊與村茶廠一起將拍攝的照片和視頻整理成宣傳資料,通過網絡平臺進行推廣,幫助村民搭建線上銷售渠道,讓深山里的茶葉能夠直接走向全國各地的消費者。同時,他們積極聯系各地的茶葉經銷商,邀請他們到村里實地考察,品嘗茶葉,建立長期合作關系。
香鋪村茶廠負責人張孔梅介紹說,“茶廠收購茶農當天采下的鮮葉,經過攤晾、殺青、揉捻、拉老火等多道工序制成干茶,每年村茶廠可加工鮮葉2萬余斤,制成干茶5千余斤,在安徽公司和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近年來相繼開發出高山野生茶、六安瓜片、紅茶等多個產品,年產值超過100萬元。”
產業生“金”,紅土地上繪新篇
經過工作隊和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今年村里的高山野生茶迎來了豐收。同時,茶葉產業的蓬勃發展,如同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層層漣漪,帶動村里其他相關產業如雨后春筍般興起。
安徽公司幫銷香鋪村高山野生茶。
村里的熊大叔,在工作隊的鼓勵和幫助下,將自家老宅改造成獨具特色的農家樂。每逢采茶季,門口總是坐滿了從各地趕來體驗采茶、品茶的游客。
“以前看著這些老房子空著,心疼得很。現在好了,游客們來了不僅能嘗到地道的農家菜,還能體驗采茶、制茶,這收入比以前翻了好幾番!”熊大叔一邊熱情地招呼客人,一邊開心地說道。在他的農家樂里,游客們圍坐在土灶旁,品嘗著用山里食材烹飪的美食,飯后還能跟著上山采茶,體驗從茶芽到香茗的奇妙過程,臨走時再帶上幾盒茶葉,滿載而歸。
而在茶葉包裝車間里,李大哥正帶著一群村民將分揀后的干茶分包稱重。“以前在外打工,一年到頭見不著家人。現在好了,在家門口就能掙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李大哥說。隨著茶葉銷量的不斷增加,村里成立了沁香園茶葉專業合作社,不僅解決了村里剩余勞動力的就業問題,還通過統一規范的包裝,提升了茶葉的品牌形象。
茶葉產業帶來的收益,也讓村集體經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跨越。村里利用這筆資金,修繕了村組道路,增添體育健身設施,進一步提升了村民的生活質量。“現在村里的變化太大了,路好走了,環境美了,日子也更有盼頭了!”村民們提起這些變化,臉上都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工作隊隊長劉斌表示:“我們將繼續圍繞茶葉產業做文章,不斷提升產業的附加值,延伸產業鏈。同時,我們還計劃結合村里的自然風光和民俗文化,助力村‘兩委’發展鄉村旅游,讓更多的村民享受到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在安徽公司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金寨縣沙河鄉香鋪村正沿著高山茶產業發展的道路,穩步邁向富裕、美好的新生活,那一片片小小的茶葉化作村民增收致富的“金葉子”,在大別山革命老區鄉村振興的征程中閃耀著“金色”的光芒,見證著這片紅色土地上的幸福蝶變。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