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5-08 15:21
李旋 張弘雅
清晨五點的蘭州還籠罩在薄霧中,城關區南關十字的“張有德”老字號牛肉面館后廚已亮起暖黃的燈光。“五一”假期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早已慕名而來,坐在店中等待一碗地道的蘭州牛肉面。店內香氣四溢,游客們捧著熱騰騰的面碗,細細品嘗后紛紛豎起大拇指,贊不絕口:“筋道!香!”第三代傳承人小馬啟動全自動和面機,看著面團在勻速轉動的鋼桶里漸漸成型,他感慨道:“當年爺爺揉面靠膀子,父親用上了小電機,現在這智能設備不僅省力,還能精確控溫控時。”這間擁有30多年歷史的老店,正是蘭州牛肉面從傳統手工走向現代化生產的生動縮影,也見證了這座城市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蘭州中山橋景區。李小東 攝
在這座黃河穿城而過的西北重鎮,3000多家牛肉面館星羅棋布。從街邊攤到連鎖店,從手工制作到智能生產,國網甘肅蘭州供電公司以“滿格電力”為這碗承載鄉愁的“中華第一面”注入發展動能。
“我們從營業廳提交了用電的申請,第二天變壓器就增容了。”談起新開張的第五家分店,張有德老字號牛肉面南關店的負責人馬寶生仍覺驚喜。
供電公司推出“網上國網”APP,用電客戶不僅能夠實現“指尖辦電”,也可以隨時登陸APP查詢辦電進度。這種創新服務模式背后,是國網蘭州供電公司全面實現低壓“一日業擴”、城區“半日接電”的現實舉措。通過政務服務平臺設置聯動窗口,實現不動產過戶與用電變更“一窗通辦”,2024年累計完成聯動辦件260項。
據馬寶生介紹,張有德老字號牛肉面南關店的選址,因不具備天然氣的條件,他們便果斷選擇用“全電廚房”。去年11月11日,他本想到廣場西口營業廳咨詢一下用電的辦理程序,可沒想到的是,從申請到通電僅用了三天。
“蘭州供電公司為我們量身定制的供電方案,不僅讓每鍋湯都能精準保持98℃,還為店鋪開張節省了8萬元的成本。”馬寶生高興地說。這正是國網蘭州供電深化“三零”“三省”服務的生動注腳。自2022年以來,共節約客戶辦電成本4.77億元,營商環境評價蟬聯全省、市第一。
近年來,蘭州市積極構建蘭州牛肉面市場發展新格局,全面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力爭2026年底,規上企業累計達10家以上,營業收入達到100億以上,帶動全產業鏈銷售收入400億以上。展現出傳統產業與現代化電力服務深度融合的強勁活力。
制作蘭州牛肉面的窗口。李旋 攝
面對蘭州牛肉面產業沖刺百億目標,國網蘭州供電公司建立餐飲行業用電檔案,構建梯度服務體系。對零星分布在大街小巷的牛肉面館,借助城中村、小街巷老舊臺區的標準化改造,提升外圍設備的供電可靠性;對24小時營業的品牌類牛肉面館,臺區經理與商家建立“一對一”服務機制,定期開展上門服務,將油煙凈化器、冷藏展示柜等設備納入能效診斷,量身定制“省電錦囊”;對新開業的牛肉面館,開辟辦電“綠色通道”,鼓勵線上辦電、指尖辦電,讓數據跑路,事半功倍。
隨著“全電廚房”的普及,牛肉面制作工藝迎來質的飛躍。智能溫控煮面爐讓牛骨膠原蛋白釋放更充分,恒溫發酵箱使面團始終保持在最佳狀態。國網蘭州供電公司城關供電分公司報裝專工邵有平介紹:“我們通過智能電表實時監測用電質量,確保湯鍋不熄火、冷柜不斷電。”
2024年第一屆沿黃九省區蘭州牛肉拉面職業技能大賽在蘭州金城關商業文化街區舉辦,國網蘭州供電公司結合現場用電實際情況,制定“一冊一案”,專人駐守現場保障設備穩定運行,護航比賽圓滿舉辦。如今,“肉蛋雙飛”的豪邁套餐背后,是電網人24小時在線的“攢勁”守護。
在蘭州市張有德牛肉面館采訪。張弘雅 攝
黃河濤聲依舊,牛肉面香更濃。從“一清二白三紅四綠五紅”的傳統技藝到智能化生產的現代圖景,國網蘭州供電公司正以“獲得電力”水平持續提升優化營商環境,讓千年絲路駝鈴化作智能電表跳動的數字。正如老師傅們常說:“湯滾面勁道,電足生意旺。”在這座“拉面之鄉”,汩汩電流與濃濃面湯正交融出高質量發展的醇厚滋味,書寫著新時代“面道”傳承的創新篇章。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