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21 11:11
黨文斌 張麗蘋
4月12日,陽光明媚的午后,一股暖陽輕柔地灑在陳舊的木床上。不遠處,一個冒著熱氣的大茶壺靜靜佇立,仿佛在訴說著歲月的故事。維吾爾族爺爺和奶奶盤腿坐在葡萄架下,手捧茶碗,笑語盈盈,這一幕溫馨而寧靜。而這,便是于田縣阿熱勒鄉巴什也臺巴什村養老助餐點的日常景象,也是駐村工作隊用愛與責任編織的溫暖港灣。
國家能源集團新疆能源原駐村第一書記亞力坤·吐爾遜懷揣著眷戀與期許,再次踏上了這片熟悉又親切的故土。他帶著新來的隊員們,穿梭在村里的每一個角落,熟悉著這片他傾注了無數心血的土地。當他們來到養老助餐點時,亞力坤的神情變得肅穆而深沉,那是一種對責任的敬畏,對老人無盡的愛憐。他深情地對隊員們說:“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村里的這些孤寡老人,以后,守護他們的重任就交給你們了。”隊員們望著養老助餐點里老人們慈祥的面容,又看看老書記那充滿信任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沉甸甸的責任感,莊重地接過了守護老人幸福的接力棒。
工作隊員準備養老助餐點的生活物資。
翻開老書記那本略顯陳舊的工作筆記,密密麻麻的字跡如同歲月的痕跡,記錄著他對村里大事小情的關心與付出?!按迕窈G心竞薄溚泻咸?,70歲,獨居,家中沒有經濟來源”“村民買提卡斯木·買提肉孜,75歲,子女外出打工常年不回家,身體患有老年病”……這些文字,是工作隊對老人們生活的細致記錄,更是他們踐行責任的莊嚴承諾。
時間回溯到2022年5月,那時的巴什也臺巴什村,黃土漫天,沙塵肆虐,仿佛大自然也在訴說著這片土地的艱難。然而,亞力坤書記和隊員們卻無暇顧及這些惡劣的環境,他們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信念:解決孤寡老人的保障問題。經過與當地政府和后盾單位的反復協商溝通,終于為村里的17名孤寡老人找到了出路。他們四處奔波,找到了一間合適的房子,經過簡單的修繕,養老助餐點就這樣誕生了。接著,廚師的人選也定了下來,工作隊每月從專項幫扶經費中支出工資,確保老人們能吃上熱乎的飯菜。當地鄉政府也積極響應,定期提供米面油等生活用品,讓老人們的生活有了基本保障。
那一刻,隊員們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們深知,這是為老人們撐起的一片溫暖天空。
2022年5月8日,一個晴朗而美好的日子,對于巴什也臺巴什村的孤寡老人們來說,卻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一天,養老助餐點正式開業,老人們圍坐在餐桌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他們吃著可口的飯菜,聊著家常,仿佛又回到了那個充滿歡聲笑語的大家庭。
工作隊員為養老助餐點的老人送去慰問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駐村工作隊的不懈努力下,“政府+企業+老人”的養老模式逐漸成型。新疆能源作為后盾單位,不僅每年撥付專項幫扶資金,為老人們送去生活物資,讓他們感受到社會的關愛與溫暖,還免費送去雞苗、羊羔等,讓老人通過簡單的養殖、種植獲得經濟收入,實現自給自足。工作隊也定期在養老助餐點幫廚陪護,教老人學習國語,在與老人聊天中了解他們的困難訴求。同時,還積極聯系當地政府,定期派出醫療團隊為老人檢查身體,送去肉蛋奶蔬菜等,為孤寡老人建立了一個“雙重”保護的新型養老體系,讓老人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
65歲的獨居老人斯皮熱木汗·買提卡斯木,就是這一養老模式的受益者之一。她曾經因為生活的困苦和失去兒子的痛苦而一度陷入絕望。然而,在工作隊的幫扶下,她的生活逐漸有了起色。不僅每天可以去養老助餐點吃飯,還通過養殖雞苗獲得了經濟收入。
“我都不想活了,但是在工作隊的幫扶下,給我送免費的雞苗,還關注我的身體健康,經常跟我聊天開導我。”斯皮熱木汗說著,眼里閃爍著淚光,“我現在的狀態慢慢變好了,對以后的生活也充滿了期盼和熱愛,是工作隊讓我重新找回了勇氣和信心,感謝他們。”
工作隊員到養老助餐點后廚查看物資儲備情況。
時光荏苒,轉眼間到了2025年農歷春節前夕。新任巴什也臺巴什村第一書記尚立志,帶著對老人們的深情厚誼,來到了養老助餐點。他送去春節物資和問候,關心詢問老人們的身體狀況,還叮囑廚師一定要注意助餐點的溫度和飯菜的保溫。這是他在村里過的第一個春節,接過接力棒后,這些老人也成了他心頭的“最放心不下”。臨出門時,他又折返進后廚,不放心地查看米面油等物資儲備情況??吹蕉級蚝螅欧判牡貙﹃犛颜f:“大家相互操心提醒,一定要讓助餐點的老人吃飽吃好。”
巍巍昆侖,默默見證著駐村工作隊與于田老人之間的深情厚誼;于田老人的皺紋里,鐫刻著歲月的風霜,深深烙印著工作隊無微不至的關愛與付出。而新疆能源駐村工作隊,懷揣著對這片土地的熱愛與期盼,以腳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凝聚民心,用實際行動架起黨群連心橋,讓愛與被愛的故事,在昆侖山下盡情綻放。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