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社會責任

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不負春光“耕新程”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4-15 09:51

劉玉權 何晨皓

  春暖花開之時,浙西南山區青山更青、綠水更碧。在浙江省麗水市遂昌縣,萬畝茶海深處,一排排“工業風”建筑在春光下熠熠生輝,混凝土結構的光伏支架正悄然崛起。

  身處共同富裕示范區,在“兩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際,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如何通過綠色轉型推動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帶著這個問題,筆者走進遂昌一期“茶光互補”新能源項目建設現場,跟隨香飄四海的茶葉,搭載蓬勃發展的新能源產業,開啟一場綠色發展與美麗鄉村的共贏之旅。

  蓄勢賦能點亮“綠色版圖”

  清晨,走進遂昌縣大柘鎮萬畝茶園,映入眼簾的是農戶身披蓑衣,在茶園中忙碌采摘的身影。由于獨特的高山環境,茶產業已經成為遂昌農業的支柱產業,村民大多收入來自于茶葉。

  靠天吃飯不是長久之計,增收致富還是要靠新產業、新項目。遂昌縣發揮資源稟賦,推動光伏發電與“三農”融合,計劃在縣域內大規模開展光伏項目開發。

  得知這一消息,浙江公司第一時間赴遂昌縣人民政府與相關部門接洽,為當地量身制定精準的“茶光互補”方案:在茶園中架設光伏板,通過“板上發電、板下種茶”,實現一地兩用、陽光共享。

遂昌縣茶光互補項目。

  “這種方式不僅能實現土地的高效利用,還能為茶樹創造更適宜的生長環境,促進茶氨酸的合成,從而提升茶葉的產量和品質。”洽談會上,新能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杰對項目所做的充足準備,贏得了地方政府的肯定,成功取得了遂昌一期項目開發權。

  隨著開發權落地,項目進入了實質性推進階段,前期負責人林儒磊帶領踏勘團隊,背起行囊,全身心投入分戶測繪工作。

  與普通項目不同,農光互補項目需要逐一走訪每個農戶溝通協調。每到一處,團隊便對照圖紙仔細核對,對地塊進行現場踏勘,深入了解土地的使用情況和村民的實際需求。面對部分農戶提出的疑慮,他并沒有急于說服,而是組織他們前往周邊縣域實地考察當地的茶光互補項目。

  “這些光伏板不僅能發電,還有保溫作用。在光伏板的保護下,我們的春茶可以提前15到20天采摘,收入也增加了不少。”站在成片的光伏板下,縉云縣茶農的話深深觸動了他們。最終,遂昌一期95兆瓦光伏項目,以高達95.8%的簽約可用率順利開工。

  項目穩步推進的背后,是浙江公司成熟的“1+X+N”開發體系有力支撐。在新能源公司“1”的統一管理下,所屬各單位“X”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依托屬地項目公司“N”,形成強大合力,高效獲取資源,推動綠色能源開發在浙江乃至全國范圍內穩步推進。如今,一片片光伏板點綴廣袤田野,一個個新能源產業項目相繼落地……短短五年間,浙江公司完成200余個新能源項目的建設和投資,總裝機容量突破120萬千瓦,綠色發展的步伐愈加堅實。

  項目的順利實施,為遂昌縣內其余可利用土地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參考范例。林儒磊的辦公室掛著一張彩色的項目布置圖,清晰地標注著光伏陣列、茶田分布和基礎設施規劃。這些綠色“版圖”在他和項目團隊的全力推進下,正逐漸擴大。截至目前,遂昌二期55兆瓦項目已成功落地,并與一期項目共同被列為遂昌縣2025年重點建設項目。

  創新模式 建設“四化工程”

  “作業環境安全,起飛!”正午的陽光透過縫隙灑向大地,項目現場彌漫著忙碌的奮進氣息。一架3米長的無人機騰空而起,載著40公斤光伏組件精準飛向山頂。在遂昌的青山茶園間,這樣的智慧化施工場景已成為常態。

  近年來,浙江公司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探索創新,持續構建標準化、規范化、智慧化、體系化的“四化”新能源工程建設管理體系。無人機在施工項目中的大規模應用,正是浙江公司推進智慧化建設的生動實踐。

  遂昌的山路崎嶇狹窄,茶園整齊密布,即便是最小的機械車輛進場,也難免對村民的茶園造成一定損傷。如何在保護茶樹的同時確保施工進度?

  作為浙江公司“四化”工程建設的標桿項目,遂昌工程開創性采用“無人機+古法工藝”的混合施工模式。項目團隊投入了20臺載重無人機,每臺限載70千克,單臺日飛行趟數在200次以上。同時,安排百余名經驗豐富的施工人員采用傳統手工工藝進行樁基定位、灌注樁澆筑和支架安裝,使用特制輕型工具完成基礎施工。此模式有效保護了千畝茶園,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完美融合。

  “角度再校準!”項目負責人曾晨手持測距儀,緊盯施工人員完成屋面砼澆筑的最后工序。隨著最后一車混凝土澆筑完成,升壓站生產樓主體框架結構較原計劃提前5天順利封頂,標志著項目取得階段性突破。

升壓站雙樓正在養護。

  工地的另一端同樣熱火朝天——79基集電線路鐵塔基礎施工緊張地籌備,9.5兆瓦儲能裝置區域正加緊平整土地。曾晨指著施工進度圖介紹:“我們采用‘空間占滿、時間連續’的施工策略,各作業面平行推進,確保每個節點都按期完成。”

  “安全是底線,效率是追求。”新能源公司經理李文的叮囑回蕩在施工現場。在這片茶光交織的土地上,“四化”管理體系正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工程優勢——標準化流程確保施工質量,規范化操作筑牢安全防線,智慧化裝備提升作業效率,體系化管控優化資源配置,共同推動項目向著并網目標穩步邁進。

  產業協同 鋪就“共富之路”

  夕陽的余暉灑滿大地,當地村民唐旭金踏著歸途的塵土,結束了一天工作,從項目現場返程。作為當地茶農,除了采茶季的忙碌外,平日里少有其他工作。如今,他依然忙碌于熟悉的田間地頭,卻多了一個嶄新的身份——遂昌項目安全員。

茶光互補項目人員在施工現場。

  像唐旭金這樣受益的村民不在少數。“參與項目建設不僅讓我掌握了建筑新技能,更積累了光伏行業的施工經驗。”他由衷感慨。曾經散居山間的農戶們,正沐浴著新能源發展的時代光芒,逐步成為推動綠色能源變革的生力軍之一。

  浙江是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先行地。遂昌縣下轄201個行政村,大多位于偏遠山區,發展空間受限,集體經濟薄弱。浙江公司緊密圍繞省域發展戰略,以央企的責任與擔當,在實踐行動中為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堅實力量。

  據悉,該項目啟動后每年為村集體創收逾300萬元,管理與務工團隊穩定維持在350人以上,不僅顯著促進了本地就業與周邊消費的繁榮,還激活了工程機械、組件安裝、汽車運輸等配套產業鏈。

  此外,浙江公司成功引入多個制造業項目,浙江中科立仁科技有限公司、浙江蓋亞新能有限公司等科技企業紛紛落戶遂昌縣,為當地持續注入源源不斷的經濟與社會效益。

  工程的建設,讓項目人員與當地村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元宵節前夕,項目部收到了一封特別的拜帖,受邀參加當地非遺龍燈表演。隨著鑼鼓聲響起,神幡招展,一條由村民用自家板凳自發組織的非遺龍燈隊伍在項目樓前歡騰舞動。一條條長龍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髓,讓企業與鄉村的情誼在燈火交織中愈發深厚。

  不負春光,阡陌如畫。返程途中,筆者坐在疾馳的車內,目送天邊的晚霞漸漸褪去,車窗外,施工的忙碌聲、運輸車的鳴笛聲,交相起伏,讓這個浙西南小鎮顯得活力十足。

  從“兩山”理念到“雙贏”實踐,遂昌縣“茶光互補”項目是一場綠色發展與美麗鄉村的共贏之旅。浙江公司正以“綠”為筆,以創新為墨,繪下一幅春意盎然、生機勃發的耕種圖。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