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1-19 16:18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史雙絢 朱芳潔)“最近降溫了,空調取暖用著怎么樣,有啥用電問題嗎?”11月11日,國網甘肅蘭州供電公司王臺供電所員工劉臨陽和同事吳文俊來到甘肅省臨夏州永靖縣炳靈寺石窟景區,排查景區內供用電設施安全隱患,確保景區供電正常。同時,他們走訪辦公區,了解景區工作人員最新用電需求。經檢查,景區供用電設施和辦公取暖的31組空調用電都未發現異常情況。
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炳靈寺石窟初建于西秦建弘元年,“勁健挺拔、高鼻深目”“秀骨清像、褒衣博帶”“曹衣出水、豐滿圓潤”“奇異怪麗”等藝術風格均匯集于此。因此,炳靈寺石窟被認為是研究中國石窟的“百科全書”,在我國石窟藝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炳靈寺石窟共有配電變壓器5臺,分別用于游客服務中心各類用電、停車場設施用電以及生活照明等。
為保障炳靈寺石窟可靠用電,服務旅游產業發展,王臺供電所全力強電網、優服務。1998年,該所對主供景區的1條10千伏線路實施2次全面改造,提高供電可靠性。當時,施工機械化程度不高,加之線路走廊地處陡坡山頂,水泥桿和建設材料運送一度受到影響。時任王臺供電所所長的魯祥貴帶領8名員工,借助手推車,將一根根水泥桿從山頂用“人力+繩索”的方式“溜”到桿基處。隨后,施工人員用鐵锨、鋤頭一寸寸挖出桿坑。立桿時,供電員工分成兩組,分別用兩根繩索從桿頭和桿尾處控制住桿,再合力將桿移入桿坑,用繩索將桿立起。經過15個晝夜,大家在陡峭的山體上完成39基電桿的運輸、組立工作。
2020年8月,具備數字展覽技術的游客服務中心——“炳靈秘境”建成。該中心將炳靈寺的歷史發展以數字化形式向大眾展示。在科技助力下,這座承載著千年智慧與藝術結晶的古寺,以一種全新的面貌煥發勃勃生機,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與魅力。在工程立項前,時任王臺供電所所長祁國發了解到情況后,主動配合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開展工作,安排臺區經理姬發云專項對接,實施“一對一”管家式服務。姬發云根據項目用電負荷量身定制供電方案,并與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相關負責人溝通、確認了供電方案。姬發云實時掌握施工期間用電負荷大小,并提前介入,對主供電的10千伏線路開展全面細致檢查,確保施工用電安全可靠,助力工程順利完工。此外,姬發云統籌安排后期永久用電規劃,全力解決炳靈寺文物保護研究所的用電問題。
針對景區用電特點,王臺供電所利用“三網融合”(黨組織工作網格、供電服務網格、社區治理網格),實施“點對點”保電服務。該所將景區用電納入服務網格,由臺區經理與景區用電負責人直接對接;針對主供景區的1座35千伏變電站及1條10千伏線路、5個臺區,根據季節性用電需求特點,夏季每月開展2次拉網式巡視檢查,雨后開展特殊巡視;冬季每月開展1次全面巡視,雪后開展特殊巡視。同時,該所結合景區上年度負荷情況及用電需求,年初提前預測負荷,制定應急措施。
“節假日期間,我們在景區游客服務中心設立電力便民服務點,供電員工全天待命,為游客提供電力咨詢,為景區提供供電故障排查、緊急維修等全方位用電服務。無論是游客在游玩過程中遇到的用電問題,還是突發狀況下的緊急用電需求,供電員工都將迅速響應。”現任王臺供電所所長司永平介紹節假日景區保電措施時說。
“從2001年我在炳靈寺工作以來,王臺供電所所長更換了7人,臺區經理更換了4人,但供電服務一直都很周到貼心。每次只要我們景區用電有問題,供電員工總是高效解決。”景區供電負責人孫得越說道。
王臺供電所共產黨員服務隊還經常向景區工作人員及游客進行安全用電知識宣傳,普及觸電急救、安全用電、電力設施保護等知識,推廣“網上國網”APP,增強客戶安全用電意識,全力護航景區用電安全,讓地方旅游產業發展放心用電。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