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9-04 17:41
通訊員 劉子健 記者 高慧君
入夏以來,汛情、高溫以及持續走高的用電負荷給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帶來挑戰。面對“迎峰保供、防汛救災、重大保電”同期而至的嚴峻形勢和繁重任務,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團結一心、擔當作為、奮力拼搏,以最高標準、最強組織、最實措施、最佳狀態,全力以赴保安全、保民生、保服務,切實做到了“電網安全穩定、保供萬無一失”。
戰高溫 全力以赴保供電
8月16日,遼寧地區最大用電負荷達到3770萬千瓦,創夏季新高。迎峰度夏以來,持續的高溫天氣使電力負荷持續走高,國網遼寧電力積極應對高溫天氣,當日省內水電、核電滿發運行,火電備用充足,跨區直流按計劃送電,電網安全穩定運行。
“我們之前召開了全省迎峰度夏電力保供部署推進會議,制定40項重點工作、121項任務清單,形成保供各方協同聯動、同向發力的工作局面”國網遼寧電力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在處于迎峰度夏電力保供的關鍵時期,國網遼寧電力堅決扛牢電力保供首要責任,采取一系列措施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積極配合省政府編制《遼寧省迎峰度夏電力保供方案》,壓緊壓實保供責任。
國網遼寧電力還加快電網工程建設,2024年15項迎峰度夏電網工程全部竣工,特別是巴林—奈曼—阜新500千伏輸變電工程建成投運,提升了內蒙古東部地區對遼寧供電支撐能力100萬千瓦;督導全省所有火電、核電、水電等電廠完成機組檢修,確保迎峰度夏期間各發電機組可靠運行、穩發滿發。
此外,國網遼寧電力加強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應用,綜合應用無人機、智能巡視機器人、在線監測裝置等先進設備和技術,時時掌控電網安全運行狀態。全國首創激光雷達迅速導航定位技術,在室內變電站實現無人機自動起降、自動收合,對設備進行自動識別、24小時不間斷輪巡,極大提高了巡視質效。研發配電網全景監測平臺,實現對用戶停電的實時感知、精準到戶,變以往的“用戶報修”為現在的“主動搶修”,全省用戶故障平均停電時間同比壓降30%。日前,國網遼寧電力在大連成功舉行全球首次新型儲能“黑啟動”試驗,為極端情況下城市電網快速恢復供電找到有效途徑。
劉子健攝
戰汛情 日夜搶修復供電
入汛以來,沈陽持續強降雨、丹東鴨綠江局部江段漫堤、營口市區城市內澇、鐵嶺王河決堤潰口、遼西特強暴雨洪澇災害,連續特大暴風雨在遼寧多地肆虐。
8月18日以來,遼西地區出現1951年以來強度第一位的特強暴雨過程,最大過程降水量648.3毫米、最大日降水量638.8毫米、最大整點1小時降水量98.8毫米,均突破當地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大值。本次受災地區涉及36個鄉鎮、311個行政村,局部鄉鎮房屋損毀比例高達90%,通信斷網失聯,公路嚴重塌陷,電力供應中斷。
此次災害天氣累計造成47條10千伏線路跳閘,影響臺區4077個、用戶142683戶。經統計,遼寧電網66千伏倒塔13基,10千伏及以下倒桿11691基,水毀10千伏線路353千米、0.4千伏線路1425千米、變臺329處。
劉子健攝
國網遼寧省電力有限公司迅速啟動暴雨、強對流天氣藍色預警,截至8月21日0時先后發布預警57項,緊急召開會商會議,通盤研判雨情汛情和可能存在的電網運行風險,部署搶修復電工作,“清單化”梳理防汛救援、應急搶修等需求,提前集結安排搶修人員、物資等,集結調派應急基干隊員全速進發,前往受災地區開展電網搶修保電工作。
一場與時間賽跑的防汛救災攻堅戰就此打響。國網遼寧電力共201支搶修隊伍、2739名搶修人員,734臺搶修車輛、63臺發電車,配備148臺發電機、145臺配電變壓器趕搶險救災一線。
此外,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全力支援國網遼寧電力開展搶修復電工作,組織國網電力空間技術有限公司派出一架大型無人機、一架貝爾429直升機、一架空客H215直升機。國網河北、天津、北京、冀北公司調派72臺應急發電機、28臺沖鋒舟、7艘皮劃艇和6臺應急移動充電方艙,提供全面的電網搶修救援設備。
經過9天日夜奮戰,國網遼寧電力搶修復電工作圓滿完成,受災地區主網全面恢復安全運行狀態。
遼電鐵軍顯擔當,眾志成城守光明。國網遼寧電力將繼續開展恢復重建工作,持續提升防災抗災能力,提前做好迎峰度冬準備,團結拼搏、務實進取,全力以赴保障電網安全運行和電力可靠供應。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