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5-31 16:01
我國內河航運再添“綠色”利器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馮韶新)近日,隨著國際首艘內河萬噸級甲醇雙燃料綜合電力推進散貨船——“國能長江01”輪順利下水,標志著我國多能源混合電力推進技術成熟應用,綠色航運邁入新篇章。
據國家能源集團航運公司介紹,“國能長江01”輪于2023年6月開工建造,預計2024年6月底正式交船,建造該船也是深入推進長江航運布局,踐行“雙碳”戰略,助力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該船為川江及三峽庫區運輸船舶標準船型,設計載貨量10850噸,采用湖北東湖實驗室國際領先的船舶直流綜合電力系統,代表了國內船舶工程技術的最新成果;其智能能效管理具備船舶能效在線智能監控、航速優化、基于縱傾優化的最佳配載等功能要求;智能機艙系統可實現對動力系統的狀態監測、故障診斷、健康評估、輔助決策等。
值得一提的是,該輪應用先進的混合動力直流綜合電力系統及能效優化策略,對長江不同季節、不同航段、上下水功率變化劇烈的特殊營運工況具有良好的適應性,與同尺度機械推進船相比,可明顯降低燃料成本,從而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據了解,國能航運公司承擔著國家能源集團內部一體化電廠、儲煤基地以及外部客戶的煤炭運輸保供任務。近年來,該公司在供給端變革和暢通陸海江運輸上下功夫,一方面創新租船新模式和研究應用新型船舶,提升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另一方面積極開拓沿海非煤、內河運輸等業務,通過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票制、返程物流等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該公司發揮專業優勢,制定了不同的船舶配置方案,通過長期租船、連續航次租船等方式創新租船模式,契合社會運力和國家能源集團內外部需求,精準調運,從根本上提高了船貨匹配度,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降低了整體運輸成本。同時,該公司積極參與研究并使用新型船舶。5月23日,該公司在上海航運交易所成功摘牌中信金租11艘散貨船資產包,船舶載重總噸位70.5萬噸,這些新型船舶具備淺吃水、低油耗的優勢,油耗可降低30%,在降低物流成本上具有較強競爭優勢。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為切實降低社會物流成本,2023年以來,國能航運公司通過“內河駁船+汽車陸運”的水陸聯運方式,整合珠江駁船和汽運資源,將水陸聯運能力從5000噸/天提高到了9000噸/天,為貨運客戶提供保供新通道,水陸聯運成本降低約20-50元/噸。其中,自2023年9月至2024年4月底,為廣東清遠電廠累計完成煤炭運量80萬噸,節約物流成本1600萬元。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