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31 13:46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孫振乾)3月28日,由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與中鐵六院集團電化院等5家單位聯合研發的接觸網智能檢修機器人平臺在朔黃鐵路上線試運行。該平臺是我國電氣化鐵路接觸網領域首個實現“智能診斷-自主決策-精準作業”全鏈條閉環的智能運維裝備,對促進我國重載鐵路運維模式智能化、數字化具有重要意義。
作為電力機車的“能量動脈”,接觸網系統承擔著為列車持續供電的關鍵職能,其狀態直接影響鐵路運輸安全。傳統人工檢修長期面臨“三高”難題——高空作業風險高、人工檢測盲區高、經驗依賴成本高。此次上線的智能檢修機器人平臺以六自由度機器人群組為核心,融合3D數字孿生、智能識別、控制AI等關鍵技術,構建了“自主識別缺陷、智能制定檢修策略、毫米級精準檢修”的接觸網智能檢修體系。
該機器人平臺的三大技術突破引領行業變革。首先,具有智能診斷精準化,通過高精度視覺傳感器與AI算法融合,將典型缺陷識別準確率提升至90%以上,實現缺陷毫米級定位。同時,實現自主作業少人化,首創多機械臂協同控制技術,可自主完成螺栓緊固、拉出值調整、導高校準等關鍵作業,替代40%人工運維量,單次作業人員由10人縮減至5人,降低一線作業人員30%以上的勞動強度。此外,具備安全管控智能化,搭載視覺監控與數字孿生系統,實時構建三維作業場景,規避傳統人工檢修的視覺盲區,降低高空墜落、電弧灼傷等安全事故風險90%。
據項目負責人介紹,研發團隊歷時3年攻克“高空螺栓毫米級對位”“多夾具動態避障”等6項核心技術,構建起覆蓋感知、決策、執行的完整技術體系。平臺試運行期間,已在朔黃鐵路完成接觸網檢修作業12次,單次作業效率提升1倍,檢修合格率達100%。
國能朔黃鐵路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化“機器人+”應用場景,繼續完善無人化牽引機車聯動、支柱設備田野側智能檢修、接觸網設備拆舊換新等延伸功能,實現接觸網智能檢修機器人平臺的多場景應用,助力打造電氣化鐵路智能運維產業集群。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