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5-03-31 08:52
陸冬琦 陸英年 廖柳伶 鄧有雄 梁磊
3月26日,中國—東盟能源學院在廣西南寧正式揭牌成立。該學院由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和廣西大學攜手聯合籌建,標志著面向東盟的國際能源合作開啟新篇章。
作為國內首家掛牌的中國—東盟能源學院,其整合多方優勢資源,聯合了國內及東盟國家的能源企業、高校以及相關行業協會等眾多單位,共同致力于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品牌效應的能源人才培養、技術交流合作平臺。該學院依托“兩基地一聯盟”為工作主線,即打造服務東盟能源領域人才培養基地、中國—東盟產教融合和科教融匯基地以及面向東盟能源領域技術交流聯盟,以做優“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為載體,開展留學生教育、科研項目攻關、職業技能培訓以及定制化國際項目人才培養等多元化合作項目,構建多渠道、深層次、全方位的人才交流合作格局。據悉,該學院落戶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同步在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等單位設立科研及實踐基地。
“我們愿與高校、能源企業一道,在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產教融合、人工智能等領域加強全面合作,共建中國—東盟能源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培養更多具有國際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高素質專業化人才,構建起中國與東盟多元互動的人文交流合作格局,助力廣西建設面向東盟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推動更多中國標準、中國技術和中國產品走向東盟,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貢獻更大力量、彰顯更大作為。”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作為中國—東盟能源學院的理事長單位,該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胡帆表示。
廣西大學黨委書記李國忠表示,近年來,廣西大學不斷強化東盟辦學特色,深入實施“深耕東盟,面向世界”的國際化發展戰略,采取系列創新舉措,努力建設面向東盟的名校,產出了一批新的標志性成果。中國—東盟能源學院將整合學校與南方電網的優質資源,將搭建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為一體的平臺,進一步深化中國與東盟在能源、教育領域的交流合作,打造國家面向東盟的高等教育開放合作創新高地。
下一步,廣西大學將立足區域發展需要,充分發揮綜合性研究型大學和面向東盟的優勢,賦能創新人才培養,培育兼具愛華情懷與國際視野的專業人才。同時,謀劃好產教融合、科教融匯運行機制。整合校企資源構建跨學科培養體系,助力中國標準、技術規范、項目產品等走向東盟。以“AI+能源”為牽引,構建校企協同數字化轉型范式,打造跨國數字教育共同體,為中國能源央企高質量“走出去”提供人才保障,為區域能源可持續發展注入創新動能。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能源電力行業合作逐步走深走實,在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人文相親“心相通”等方面,持續推動中國—東盟合作規模不斷擴大,合作領域不斷拓寬,合作層次不斷加深。南方電網廣西電網公司積極“走出去”推進與東盟國家的電力合作。自2009年起,在柬埔寨、老撾、泰國等國參與建設能源項目17個。同時,該公司依托豐富電力課程、師資和教培資源,覆蓋電網全業務場景,為中國與東盟國家電力技術交流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該公司自2023年首次承辦東盟五國電力人才職業培訓交流工作以來,已累計舉辦了兩期東盟國家能源電力交流研討示范班。
“中國—東盟的能源合作有巨大的市場發展合作潛力。”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冮宇峰表示,中國—東盟能源學院從籌建到具體落地,凝聚了各方一眾同仁的心血。學院的建設是落實國家產教融合政策、教育對外開放政策的具體體現,也為電力行業產教融合國際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中電聯愿集行業技術與專家力量,提供教育教學優質資源,協同中外企業搭建招生與就業平臺,為培養國際化人才提供強有力支撐!
展望未來,中國—東盟的能源合作將雙向奔赴、不斷深化,互利合作共贏之路會越走越寬。下一步,中國—東盟能源學院將運用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搭建線上線下融合的交流平臺,開展聯合科研項目,促進交流常態化、高效化,持續積極探索中國—東盟能源領域更深層次的合作。
來自東盟國家的留學生十分關注中國—東盟能源學院的成立。“學院的成立不僅可以為我們留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也能依托這個平臺學到更多能源領域的專業知識,讓我們未來發展更有優勢。”目前,正就讀于廣西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柬埔寨留學生洪克里表示,非常期待在中國-東盟能源學院的學習。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