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8-14 16:45
王維家
中國式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
2024年8月15日是第二個全國生態日,國家能源集團泰州發電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州電廠”)50萬噸/年CCUS項目也將實現連續安全生產440天。
“2023年6月投產的場景還歷歷在目,一年多來,我們突出現場導向,時刻緊盯CCUS項目生產運營中的薄弱點、提升點,精心打磨,優化創新,努力全面實現各項預期目標,把示范工程的示范效果最大化發揮出來。”項目負責人龔海艇的介紹簡潔干脆,卻充滿力量。
截至目前,這個項目已集合“捕集規模”“綜合能耗”“市場化消納占比”“連續運轉時間”等多項紀錄于一身,實現社會、經濟“雙效益”,成為煤電CCUS技術、運營“雙標桿”。
收獲背后,是泰州電廠引領煤電綠色低碳發展的孜孜以求和銳意進取。
直面問題,確定“技術降本、創新拓市”的運營策略
“主任,這幾天的CO2銷售量降得挺多,特別是干冰廠那一塊,比前一段降了快一半了。”2023年10月末的一天,泰州電廠負責CO2銷售的小季向主任老白“訴苦”。
進入秋季,伴隨氣溫一道走低的,還有市場對于干冰的需求,而干冰制作恰恰是CO2目前最主要的市場化消納方式之一,在泰州電廠CO2銷售中占比超6成。
相較于其他行業,煤電CCUS原料氣CO2含量低(約在12%左右,化工等行業原料氣含量多在80%以上),生產捕集成本相對更高,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疊加近年來新建CCUS項目密集投產,CO2產能增速遠大于需求增速,市場“供大于求”愈演愈烈。
老白是營銷老兵了,這么多年來,賣過電、賣過熱、賣過粉煤灰,而賣CO2還真是頭一回,此刻的他也是一籌莫展。
“捕集系統的穩定性還是有問題,低負荷產量上不去,熱耗電耗高不少。”“從現在這個消納結構來看,干冰的淡旺季就是CO2需求的淡旺季,我們此前對這種季節性的銷售困難考慮不足。”“我去咨詢過了,碼頭CO2接卸需要危化品資質,辦理起來周期挺長。”當天下午,該廠計劃與營銷管理部、重大項目建設辦公室、運行部、設備管理部幾個部門聚在一塊,緊盯著“現場現實現在”,羅列形成一張“問題清單”。
也正是對照這張“問題清單”,泰州電廠確定了“技術降本、創新拓市”的CCUS項目運營策略,并細化制定了生產、銷售各項措施。
降本增收才能創造效益,效益是可持續運營的前提,眼前這道坎,泰州電廠CCUS項目人必須得邁過去,也一定邁得過去。
精心打磨,成為“能效領先、穩定可靠”的技術標桿
“胺液是CCUS捕集系統的核心,在生產過程中,由于氧化、熱降解、煙氣攜帶等原因,胺液中胺濃度逐漸降低,熱穩定性鹽、不溶性灰分等雜質持續積累,從而導致捕集效率下降、能耗上升,因此,‘技術降本’頭一個要解決的就是胺液問題。”龔海艇介紹道。
項目人員對在運吸收劑胺濃度、抗氧化劑濃度和熱穩定性鹽、金屬離子含量等關鍵指標開展跟蹤監測,掌握變化趨勢特點,協同集團內部的新能源院做好包括升級抗氧化劑、補充定制比例吸收劑等在內的胺液優化工作,確保吸收劑各個胺比例保持最佳并長期穩定,提升整體性能。同時,通過研究論證,優選樹脂離子交換技術進行胺液在線除鹽,胺液中熱穩定性鹽濃度從6.5%降至1.07%,去除率達83.5%。
在胺液優化的同時,項目人員跟蹤壓縮、制冷等高能耗輔機,分析環境溫度、負荷產量等因素對其造成的能耗影響,優化不同工況下的輔機運行方式,通過這些工作,項目整體捕集熱耗下降4%,電耗下降3%。
2023年11月14日,經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測定,泰州電廠50萬噸/年CCUS項目所有性能指標均優于國家發改委考核目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其中電耗數據“遙遙領先”。
煤電CCUS“技術標桿”,實至名歸。
創新引領,拓寬“深層多元、耦合區域”的消納途徑
目前,CO2的市場化消納主要集中在干冰制作、焊接保護和油田驅油,經濟附加值和循環效率不高,且需求增速遠低于產能增速。而CO2在化工、農業等領域的消納技術研究雖有一定進展,但受制于前期投資、生產成本等因素,還尚未實現大規模商業應用。
“大家都喜歡把市場比喻成一塊蛋糕,‘惡性內卷’無底線打價格戰在短時間內可能保住份額,但終究不是長久之計,最終會毀掉整個行業。開拓消納,做大蛋糕才能促推整個CO2市場良性發展。”老白的這番見解犀利又通透。
聚焦“創新拓市”,泰州電廠雙管齊下。一方面,全力穩固既有用戶。營銷人員主動對接現有焊接保護、干冰制造等客戶,根據用量需求調整產銷計劃,在“微利”前提下適當給予價格優惠,增加客戶黏性。2024年年初,建設了緩沖罐解決液態CO2輸送至干冰廠易氣化問題,助力客戶提升生產經營效益,擦亮公司口碑品牌。另一方面,加快創新利用場景。2023年下半年,營銷人員深度調研臨近的化工園區,以CO2大規模化工領域應用為方向,聯手科研院所、領軍企業開展CO2溫和條件下活化轉化技術攻堅,現在已經有多個項目進入中試,一家企業已在建設配套化工原料生產線。2024年4月份,泰州電廠又牽頭召開CO2農業應用場景研討會,探索CO2富碳種植應用路徑,努力把新型消納利用路徑走得更寬。
截至目前,泰州電廠CCUS項目產出的CO2實現100%消納利用并實現穩健盈利,其中市場化消納占比超90%。“為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擴大覆蓋半徑,我們正加快開辟CO2水運通道,后續我們的CO2可以銷售到浙江、福建,甚至到海外,這個項目的價值創造能力將更強”。老白介紹道。
CO2消納創新,泰州電廠正期待更大突破。
著眼未來,爭當“低碳改造、碳鏈攻關”的行業先鋒
2023年,我國CO2排放總量超120億噸,燃煤發電仍是現階段我國碳排放的最主要來源,占比超4成。泰州電廠50萬噸/年CCUS項目實現社會、經濟“雙效益”,有力印證了煤電CCUS的可行性,為行業“雙碳”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可行路徑。
近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行動方案(2024—2027年)》,明確提出了生物質摻燒、綠氨摻燒和CCUS三種煤電低碳化改造建設技術路線。泰州電廠堅決、迅速、高效落實相關部署要求,立足50萬噸/年CCUS項目經驗,開展包括“單臺機組全煙氣碳捕集”“多種生物質摻燒耦合大規模碳捕集”等路線在內的可行性研究,力爭“走在前”打造低碳化改造樣板,為國內11.7億千瓦的煤機提供示范。
創新是企業的責任,著眼CCUS未來,泰州電廠正著力發揮主體和平臺作用,聯手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領軍企業,開展涵蓋“捕碳、固碳、運碳、用碳”在內的全鏈條技術攻堅,共同呼吁倡導“碳排放指標核算”等政策體系優化。同時結合區域產業結構,探索構建“高附加值、高循環率”的碳經濟體系,引領并加速CCUS技術在國內的普及與發展。
“‘雙碳’是全社會的共同目標,CCUS發展也需要跨行業、多領域的共同攻堅、齊心協力。在這個進程中,我們將強化責任擔當,深化創新驅動,做好CCUS領頭人和探索者。”泰州電廠總工程師展望道。
風勁帆滿海天闊,綠水青山景色綺。可以預見,煤電與CCUS,將會在泰州電廠進一步碰撞融合,實現技術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持續放大,更加清潔高效、綠色多元的中國煤電也必將在“雙碳”進程和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展現更強作為。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