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4-17 17:00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李小東 丁偉 任勇)4月12日,在位于甘肅定西臨洮縣330千伏熙彭一線2號桿塔春檢現場,國網甘肅蘭州供電公司員工首次采用改進的“無人機掛繩+電動升降裝置”新工法,等電位帶電作業安裝三相導線分布式故障診斷儀。其中,新型“無人機掛繩”方法的優化應用,進一步提高了輸電線路等電位帶電作業效率和安全保障。
據悉,傳統的“無人機拋繩+小飛人”工法是通過無人機帶一條細的絕緣牽引繩跨過導線,然后采用“小繩拉大繩”的方式把兩條絕緣繩拉過導線,從而搭建好等電位作業人員的升降通道和安全后備保護通道,帶電作業人員利用電動升降裝置攀爬到帶電導線上進行帶電作業。和以往通過攀爬絕緣軟梯進入導線相比,這種方式把帶電作業由人工作業變成了機械化作業。
然而,“無人機拋繩”過程中最難的環節是地面作業人員配合“小繩拉大繩”的過程,需要3至4名地面作業人員配合,才能保證絕緣繩被順利拉過導線而不被卡住,往往耗時40分鐘以上。此外“小繩拉大繩”中導線對絕緣繩有磨損,降低了絕緣繩的使用壽命。
“這款導線掛點裝置確實太方便了,不但降低了我們地面配合人員的勞動強度,還節約了將近一半的工作時間。”地面配合人員王立春在帶電作業現場感嘆道。此次帶電作業中,該公司首次采用“無人機+導線掛點裝置”的新型“無人機掛繩”方式,掛繩首次應用單點雙掛多保護布繩方法(絕緣繩單點掛設、雙繩掛兩組、地線處掛點絕緣繩可作多次后備保護),由無人機起吊掛點裝置至作業位置,依靠裝置的自鎖功能將絕緣繩索牢固懸掛于單根導、地線;布繩設置為“小飛人”攀升承力繩與后備保護受力繩分別懸掛于作業點與臨近作業點地線位置,以地線處掛點絕緣繩作輔助后備保護,始終做到高空作業人員的全過程保護狀態;依靠地線天然的位置優勢,以地線掛點為中心,可同時滿足中相及臨近邊相輻射半徑范圍內的多處作業點,減少了反復拋、取、移動后備保護繩的作業次數。
此外,該工法通過閉鎖的導線掛點裝置將絕緣繩直接懸掛在帶電導線上,省去了“小繩拉大繩”這一步驟,從而使無人機承受的絕緣繩重量減輕一半,解決了多根子導線在受力過程中被壓縮間隙的困擾,方便等電位作業人員梯頭轉位、導線修補、防振錘安裝等作業,同時降低了地面配合人員的勞動強度,有效節約了50%的布繩作業時間,提高了帶電作業效率。
截至目前,該公司已使用單點雙掛多保護布繩方法完成3次帶電作業、15處布繩點。下一步,國網蘭州供電公司輸電運檢中心將持續強化班組機械化檢修能力,優化帶電作業工法,打造全業務核心班組,做到各項業務熟練、工法領先。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