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17 13:21
實干鑄就優異答卷
——國家能源集團寧夏電力公司推進國企改革紀實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莫非
塞上江南寧夏,風光雋秀、山河雄偉。這里是國家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也是國家能源集團的戰略發展要地。
2020年6月,隨著黨中央、國務院在區域電力體制改革中的濃墨重筆,國能寧夏電力公司(以下簡稱“寧夏電力”)高效整合寧夏區域五大發電集團所屬煤電資源,自此開啟了一段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的創業之路。
寧夏電力以提高核心競爭力和增強核心功能為重點,扎實推進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他們挑戰改革創新“新突破”,勇當能源供應“頂梁柱”,善打經營提效“攻堅戰”,繪就綠色低碳“新底色”,總裝機規模從1954萬千瓦增加到2241.84萬千瓦,年發電量連續兩年突破千億千瓦,新能源占比從由0.5%躍升為13.28%,經營業績從連續虧損到韌性增長,向黨中央、國務院交出了一份優異的改革答卷。
改革圖強
作為國資委中央企業煤電資源區域整合和國家能源集團區域電力體制改革的“雙試點”單位,國能寧夏電力接管了來自四大發電集團和國家能源集團在寧三家電力企業的36臺火電機組,火電占自治區統調火電裝機容量的65.4%。
高質量推動資產整合和區域管理,路徑是關鍵。
寧夏電力圍繞國務院國資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整體要求,貫徹落實國家能源集團國企改革專項活動有關部署,科學編制了《央企煤電資源區域整合工作方案》和《寧夏區域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研究確定了準備期、過渡期、提升期“三個階段、二級控制、114項任務”等,注重推動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推進一系列國企改革專項行動落實落地。
寧夏電力所屬電廠普遍存在安全環保基礎薄弱、設備常年失修等問題,各單位發展程度參差不齊,管理機制、部門設置也存在較大差異。這個整合起來的“聯合體”能否在重重圍困中殺出一條血路,很多人為之捏了一把汗。
企業要發展,基礎先打牢。成立之初的寧夏電力,秉持設備可靠性就是最大的經濟性原則,在經營嚴重困難的情況下投入大量資金,堅持徹底、全面、根本性、系統性解決設備健康問題,統籌開展機組等級檢修,“一企一策”精準控降非停,組建專項團隊分析解決頑瘴痼疾,高標準開展煤場封閉,組織8家單位有序推進液氨改尿素項目,安全環保水平、設備可靠性得到質的提升。
“改革后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公司投入大量的資金進行技改和檢修,機組利用小時數大幅提升。”談起四年來的改革記憶,中衛熱電總經理、黨委副書記祁慶寧深有感觸地說,“機組運行平穩、效益增長,讓員工看到了希望,大家的精氣神特別高漲。”
功不唐捐,玉汝于成。在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的2023年度電力行業火電機組能效水平對標結果中,寧夏電力所屬8臺火電機組喜獲1000MW、600MW、300MW級“優勝機組”和供電煤耗、廠用電率指標最優機組等10項榮譽稱號。
改革圖優
改革重組的目的是優化提升。四年來發生在寧夏電力公司的行動和演變,充分詮釋了黨中央、國務院的改革妙筆為這一方水土帶來的勃勃生機。
為加速內部融合,形成握指成拳的協同優勢,寧夏電力探索出了“三全”安全管理體系、“五維一體”經營管理體系、全價值鏈指標管控協同作戰體系、燃料管理體系、營銷管理體系、生產管理體系“六大管理工法”,同時加強智能化、信息化建設,為所屬各單位改進短板、提升標準制定出統一的模版和指導,帶動了公司整體管理水平的持續提升。
通過對寧夏區位優勢、國家能源集團發展戰略、自身產業特點等因素的通盤考慮,寧夏電力謀劃出清晰的路線圖,通過積極推動即電煤供應、發售電熱、物資聯儲聯備、檢修運維、新能源與煤電發展、人才共享、黨建與生產經營“七個一體化”協同的運營管理新模式,在安全生產上強力管控、治本攻堅,在經營提效上合力攻堅、成本先行,在綠色發展上盡銳出戰、全力攻關,在隊伍建設上暢通流動、人盡其才,在企業發展的方方面面發揮出整合效應和協同優勢。
“2024年上半年,我們借助寧夏電力公司區域一體化優勢,通過靈活深度調峰、兩個細則補償等政策機制創效3280萬元,在同類工程、服務、物資項目集中一體化采購中創效7633萬元,通過優化人力資源配置、人才共享共建實現人力資源創效3200萬元!”大壩發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田敬元對記者說。
改革重組四年來,寧夏電力裝機規模持續提升,牽頭取得寧夏騰格里沙戈荒1300萬千瓦新能源基地開發權,建成寧東150萬千瓦智慧光伏示范項目和國能靈紹直流配套光伏基地一期100萬千瓦項目,新能源裝機占比由0.5%躍升為13.28%。2024年供熱面積突破1億平方米,發電量、供熱量在國家能源集團保供總量中分別達到占比均達到10%。2023年,公司歷史性地實現扭虧為盈,扭虧額度、扭虧戶數位居集團第一。
改革圖新
改革,夯實了發展基礎。意氣風發的國能寧電人鼓足干勁,在建設世界一流清潔低碳科技領先區域發電企業的新征程上繼續探索。
寧夏區域戰略地位突出,區位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巨大。寧夏電力肩負著加快沙戈荒大型基地項目建設,助力寧夏打造國家新能源綜合示范區的歷史重任。
秉持“一體兩面”的發展理念,寧夏電力以火電為堅強可靠的電力主體,從靈活性、可靠性兩個方面提升火電價值創造能力,在托底保供、調峰調頻中成為重要支撐,勇做集團乃至全國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的示范引領。
2024年4月26日,中衛電廠4*660兆瓦機組擴建工程順利完成主廠房第一方混凝土澆筑,標志著全國最大“沙戈荒”風光基地項目“首批、首座、首臺”調峰電源點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
記者了解到,待2026年3月四臺機組全部投產后,該廠年發電量將達118.8億度,可作為配套調峰電源為“寧湘直流”外送通道提供穩定的電力和電壓支撐,對助力國家“雙碳”目標順利實現、拓展東中西部跨區域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堅持“一主三輔”的發展規劃,寧夏電力充分利用自治區在發展大型光伏基地上得天獨厚的優勢,以大型沙戈荒風光基地為主,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和儲能為輔,在寧夏全域推動新能源規模化發展。同時,依托采煤沉陷區等大型光伏、風電、儲能項目建設,加快構建安全可靠、積極友好、主動支撐電網的以新能源為主題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
繼國家第一批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寧東200萬千瓦光伏項目全容量投產后,2024年6月28日,國家第二批“沙戈荒”大型風電光伏基地、國能靈紹直流配套光伏基地一期100萬千瓦項目成功并網發電,2024年底該項目實現全容量投運后,每年可為浙江提供清潔電能34億千瓦時,年節約標煤約110萬噸,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約280萬噸,讓塞上西北“荒漠地”轉身逆變為造福全國的“綠財富”。
戈壁之上,寧夏電力鴛鴦湖公司立足區域優勢,激發創新動能,打造服務品牌和特色優勢,實現了綜合能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多元的轉變,打造起“十供五回”綜合能源體系,開辟出傳統火電企業轉型發展的新賽道,成為西北地區首屈一指的綜合能源標桿企業。
這是寧夏電力“一體多元”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寧夏電力以發電供熱為主體,打造多產品、多業態、多商業模式、多區域協同的“發電+”綜合能源供應模式。
在上臺階、創一流的奮斗過程中,科技創新是寧電人攻堅克難最為鋒利的武器。
改革重組后,寧夏電力設置科技管理部門,立足煤電、化工、供熱及新能源四大板塊,確定清潔高效靈活燃煤發電技術、可再生能源與儲能技術等八大研究方向,同華為、中國電信、華北電力大學等開展戰略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該公司研發的大功率磁懸浮飛輪儲能及火儲聯合調頻關鍵技術、裝備與工程應用,寧夏區域電力交易組合與機組集群靈活性協調優化技術及系統研究,區域大型光伏電站智能控制一體化系統研究和示范應用先后被鑒定為國際領先。
為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寧夏電力貫徹落實集團“三緊三非”科技創新工作路徑,在煤電清潔高效利用、新能源及先進儲能、長距離智能供熱、智慧化工、綜合能源供應及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等方面進一步發力,重點攻關新型儲能、虛擬電廠、“東數西算”等前沿技術,加快新能源區域集控系統的高階應用融合及騰格里沙戈荒智能管控平臺研究,讓高質量發展的勢頭更強、后勁更足。
四年的耕耘奮斗,寧夏電力公司用智慧和汗水鋪就出高質量發展的康莊大道,將重組初期的整合規模優勢一步步轉化為發展優勢、管理優勢與效益優勢。走向未來,寧夏電力按照“火電支撐、風光擴綠、戰新引領、一體融合”的發展思路,集眾智、聚合力,到“十四五”末總裝機規模將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將“再造一個更高質量的寧夏電力”的藍圖變為現實!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