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0-09 17:05
李春蓮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在甘肅省金昌市周邊戈壁行走的幾日里,有幸遇到了幾位從事新能源工作的同志,他們是風的使者,是太陽的后裔,他們身體力行為祖國綠色能源畫卷添光溢彩。
風機上的守望
“風,是自然界的一串密碼。為了解密,他們穿行于野草荊棘,用一生一世的真情。”風,在作家筆下是沒有盡頭的牽掛,在專家學者眼中是延續的寶貴資源,在甘肅省是發展過程中的“聚寶盆”。
其中,金昌潔源雙灣風電場就分布在龍首山下的茫茫戈壁灘上,數百座風車在風中不知疲倦的旋轉。
金昌潔源雙灣風電場值班人員姚杰山是00后。他告訴我,2021年12月初,他加入這個風電場站的建設運營,見證了它在同年12月30日進行的第一次并網,2022年5月進行的第二次并網,真正實現了全容量并網。在這個場站工作的幾年時間里,他從職場小白成長為技術專工。最難忘的是場站建設初期,全站的十名職工廢寢忘食進行設備的調試、風機的運行,5個人24小時一輪換,沒日沒夜高強度運轉經歷成了他記憶中無法抹去的光輝歲月。
圖為:姚杰山和同事進行例行巡視
我戴上安全帽跟隨姚杰山走進配電室,記錄他巡視設備的日常。在配電室內,他和同事慧眼如炬,側目一一掃過配電柜,查看儀表指示等是否有異常。仿佛是觀察朝夕相伴的愛人,稍有變化就會看出端倪。跨過配電室門口的隔板,姚杰山細致地鎖上了配電室的門,小心謹慎的動作體現出他對工作的細致與耐心。沿著長長的電纜溝蓋板,他身旁的電力設備認真進行巡視,對充油設備油位及壓力查看是否正常,仔細觀察匯控柜內裝置運行是否良好。
姚杰山說:“工作的這幾年,最感謝的人便是站長,自己能夠在短短三年里快速成長起來,能夠獨當一面,與站長的傳經送寶密不可分。如果沒有站長的帶領,自己還不知要走多少彎路。正因為自己有了過硬的技術,才能夠結識很多全國各地優秀的同行。”
圖為:姚杰山和同事查看裝置運行是否良好
于是,我對姚杰山口中的這位師傅產生了好奇。
姚杰山的師傅趙天濤是場站的負責人,紅色安全帽下那張黝黑的臉龐訴說著常年在外的風吹日曬,炯炯有神的眼睛閃著自信的光芒。“場站辦公區和生活區設在戈壁灘上,雖然沒有自來水,但從外面運來的飲用水還是能夠得到保障,也因為有了互聯網的覆蓋,讓大家堅守場站的日子過得挺充實。”
出生于1988年的趙天濤已經從業13年,項目經驗十分豐富,光伏、風電、基建、設備安裝都曾負責,我用欣賞的眼神望著這位面相與實際年齡不相符的青年,感嘆風沙這把刀的無情。
圖為:站在風車腳下仰望天空的視角
在他的帶領下,我近距離走近了風車。說實話,遠遠望去的時候,風車就是風景,帶著浪漫的色彩。可當我站在高大的鋼管塔身下的時候,風車就是巨人,人站在塔身下,小到都沒法拍照。只見塔體通身潔白,底部直徑足足有3米多,塔高近90多米,半徑80米的風機葉片如同船槳在大自然里海洋里游弋,葉片劃過耳旁的空氣,帶動空氣流呼嘯而過,像極了一位武林高手迎面劈來的一掌,僅聽掌風就確立了它江湖霸主之位。
此刻,在荒無人煙的曠野中,我成了聽風者。的確,西北戈壁的風很大,可吹動風車的葉片,也可掀起姑娘的裙角,可發電,也可來電。在風輪的轉動下,甘肅仿佛是一塊蓄電池,不管怎么用,都消耗不盡,風永遠為其充電。沉寂了億萬年的戈壁,也終于迎來改變的契機,工業文明正逐漸嵌入荒野,一步一步改變了戈壁的模樣。
圖為:金昌潔源雙灣風電場
陽光下的相助
金秋的金昌,陽光格外明媚。在廣袤的戈壁灘上,一組組藍黑色的太陽能電池板,靜靜地吸收著灼熱的陽光。這里地處戈壁,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輻射總量達到6200兆焦/平方米,年平均日照2955小時。
驅車前往金川集團東大灘3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的道路兩旁基本沒有什么植被,一簇簇的駱駝草零星地散落在戈壁灘上,連片的電池板在日光下泛著幽幽的光,仿佛為這片戈壁豎起一座座豐碑。
還未下車,一只奶白色的小狗搖著尾巴蹦蹦跳跳地沖向了車門處。僅看它惹人愛憐的樣子也不會讓人生出危險的字眼。
“奶茶,快過來!”聽到召喚,小狗轉身搖著尾巴蹦蹦跳跳地奔向聲音的主人。
在這片藍黑色光伏板的世界里,一棟白色的小樓顯得格外搶眼,兩名身穿藍色牛仔工裝的同志站在樓前。
我隨口詢問:“場站里養的小狗?”
“算是吧,奶茶是只流浪狗,到了場站就再也不曾離開過。在這片戈壁里,我們敬畏每一個生命,到了這前不著村后不著店的電站,也算是緣分。”在這里工作的甘肅金泰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經理侯穎微笑著說。
圖為:甘肅金泰電力有限責任公司經理侯穎與流浪到光伏電站的“奶茶”
場站門口的展板上寫著這個光伏項目的概況。原來,這個項目是金昌市“十四五”期間第一批新能源項目,由金川集團鎳都實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17億元,項目正式投產后,年均發電量5.8億千瓦時。項目以雙面雙玻單晶硅組件和高效逆變升壓一體機為主要發電設備,新建300兆瓦光伏發電廠以及配套的110千伏升壓站、儲能系統和110千伏送出線路,采用比亞迪新型刀片電池,832個刀片電池組成1個儲能魔方,10個儲能魔方就能組成一個3.54兆瓦時的儲能系統。這個場站的建成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9萬噸、減少氮氧化物排放9033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3914噸。
在這片廣袤無垠的大地之上,一片閃耀著奇異光芒的領域如奇跡般悄然崛起,那便是由 66.5萬余塊光伏發電板共同構筑而成的壯麗景象。當你親身直面這片光伏之海時,內心會被一種難以名狀的震撼緊緊填滿。
這些光伏板利用光生伏特效應,通過光伏組件將光能轉化為電能使用,光伏組件發出的直流電通過光伏廠區的逆變升壓一體機將直流電轉化為35千伏的交流電,隨后輸送到升壓區,通過升壓區的兩臺主變壓器轉化為110千伏的電接入國家電網,產生的電能通過大網輸送,降壓處理后供千家萬戶使用。
站在中控室三樓樓頂,那數不勝數的光伏發電板整齊有致地排列著,恰似一片波光瀲滟的銀色海洋。它們在陽光的輕撫下熠熠生輝,散發著科技與自然完美交融所獨具的迷人魅力。每一塊發電板都宛如一個雖微小卻蘊含強大力量的忠誠守護者,齊心協力匯聚成一股洶涌澎湃的能源洪流。
樓頂望去,西北方向有白色的儲能箱整齊排列,像駐守的士兵一般格外顯眼。侯穎介紹,這36臺儲能箱滿功率充電兩小時可儲電約120兆瓦,具有極致安全性、高使用壽命、高能量密度、高集成化和智能化等優點,并加入水消防系統,徹底解決了儲能行業的熱失控安全問題。電能正是通過儲能系統調節有效參與國家電網的調峰調頻,光伏電站發出來的電可以在用電低谷期通過儲能系統儲存起來,在風力及光熱資源不足或用電高峰期時及時放電,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
圖為:戈壁灘上的光伏電站
談起對職業的感觸,還有三年就要退休的侯穎說:“我以前從事的是配電專業,實際上我就是電力用戶。現在,我在光伏場站工作就變成了發電專業,相當于供給。所以,性質發生了改變。以我家為例,以前點亮電燈沒有啥感覺,自從干了新能源后,我就覺得自己家里用的電就可能是我發出來的,自豪感是滿滿的。我非常喜歡來上班,奔赴單位的時候特別開心,認準了,自己的價值就在這些光伏板的電流里。”
我和她緩緩走進這片光伏之海,更為真切地領略到它的宏偉與壯觀。發電板高高矗立,猶如一片片碩大的明鏡,將陽光精準地捕捉并巧妙地轉化為純凈的電能。它們緊密相依,綿延無盡,給人一種永無止境的延伸之感,仿佛這片海洋沒有邊界,其間蘊含著無窮無盡的潛力與希望。
圖為:侯穎和同事等待生活補給車輛到來
驅車離去時,正值午后的陽光盡情傾灑而下,整個光伏之海瞬間被點亮,那光芒絢爛奪目,令人仿若置身于一個如夢如幻的奇妙世界。伴隨著車輛的移動與目之所及的陽光折射角度的悄然變化,發電板上的光影也在不停地變幻著,時而明艷,時而柔和,恰似一場華麗絕倫的光之盛宴。這舞動的光影不單單是視覺上的絕美享受,更是對大自然慷慨恩賜的深情回應與由衷贊美。
瀚海戈壁上的“風光”無限,讓西北的風點亮您家的燈!
責任編輯:閆弘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