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02 17:43
——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海寧電廠22周年安全保供紀實
董廷廷
“喏,快看看剛出的這份報表,我們廠煤機發電量突破4000億度了。”看到這一串數據,身為計劃與營銷管理部的計劃主管方麗,難掩自豪地從工位上跳起來“炫耀”道。
22年前,東海之濱象山灣畔,從灘涂中拔地而起的國家能源集團浙江公司海寧電廠,點亮了暗夜的黑。
作為國家能源集團骨干發電企業,寧海電廠念茲在茲,始終把保障能源安全作為首要責任,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寧海電廠
22年超發電4000億度,在風浪中起航前行的8000多個日出日落中,發電量從零到4000億度,從1臺機到6臺機,從火電主業到新能源、綜合能源“兩翼”轉型發展,該廠致力于為社會賦能、為經濟助力,始終提供超低能耗、超低排放、穩定可靠的綠色電力,奮力書寫著時代答卷。
安全卷:在打造本質安全上深耕細作
如何實現安全生產22年?搶發電的底氣來自哪里?秘訣就在于自我要求、自我加壓、如履薄冰打造本質安全企業。
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安全管理的強大支撐。在這里,安全為天。作為華東區域重要火力發電廠,該廠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高度看待安全生產,透過一個又一個安全標準、切實可行的措施接力,安全生產防護網越織越密。聚焦“提升設備可靠性、改善系統經濟性、保持環保先進性”工作主線,該廠把安全生產的目標從“零傷亡”向“零傷害”提升,把安全管理的目標從“零事故”向“零違章”提升,把安全價值的目標從“安全人”向“幸福人”提升,始終向安全要和諧、向安全要穩定、向安全要效益、向安全要發展,打造出一個又一個安全生產升級版。
安全無小事,想要在安全生產長征路上走得更遠,既要守正,也要創新,“規定動作”做到位,“自選動作”做出彩。在深入開展春、秋季安全環保大檢查、“事故警示月”“安全生產月”活動同時,該廠抓實控降非停舉措,培育安全文化,創新匯編安全事故案例和承包商“名義班長制”管理,“今天我是安全員”“安全生產大家談”、安全隱患隨手拍等活動數不勝數,一站式VR智慧安全實訓中心投運三年來,累計培訓人次高達2500余人。
員工在VR智慧安全實訓中心體驗高空墜落場景。
“我這個月工作班成員與工作票上所列的成員不相符,扣了2分。”“我發現了一起違章指揮作業,獲得了1個積分。”班組月度總結會上,班員依次匯報自己目前的安全積分情況。
為了杜絕違章行為,該廠動了全員安全積分的心思。安全積分不僅針對一線員工,更覆蓋中層干部、公司領導,安全積分同員工崗位升降、績效評價、待崗培訓等方面掛鉤。安健環監察部副主任工程師張自貴說道:“我們本地化全員安全行為積分管理,將其作為本年度對員工晉升評先考核的重要依據,在這種管理模式下,不僅夯實全員安全基礎,更讓大家有票子、有面子。”
黨員攻關DCS國產化改造項目。
哪里有難點、哪個設備影響安全發電?黨員的力量就聚集在哪里。該廠探索構建黨建與生產安全深度融合新格局,著力深化“五化”黨建工作法和“兩組融合”工作模式,通過開展“黨建+安全”“黨員身邊無違章”“我是黨員我先行”等特色黨建行動和主題攻關活動,實現同向發力,繪就了一幅幅“黨建紅”護航安全生產的高質量畫卷。
聚焦智慧化發展,圍繞安全、綠色、智能等發展方向,該廠向科技“借力借智”,為生產安全賦能加碼。在打造“5G+數智化電廠”工作上,該廠主動出擊,根據現場實際情況,消防水地下管網首當其沖,進入“5G”時代。短短3年,治安反恐應急智能管理平臺、圓形煤場一體化智能管控、“慧眼”系統、物聯數智光伏管控、智能巡檢機器人等系統為安全注入新活力。
目前,該廠連續6年在浙江省發電企業技術監督工作評比中排名第一,1號機組連續17年、2號機組連續13年無非停,3臺機組曾獲全國電力行業金牌機組,兩臺機組曾獲評AAAAA級榮譽,連續8年被中華全國總工會、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授予全國“安康杯”競賽活動“優勝單位”稱號,獲評集團公司安全生產標準化標桿企業、安全環保評級“長周期”單位等諸多榮譽。
6月26日,當廠內網右上角醒目的安全生產天數跳到6752天時,該廠安全生產天數再一次刷新紀錄,又一次成功攀越了一座安全高峰。
保供卷:在穩定供應中彰顯責任擔當
發電4000億度,是什么概念?計算這樣一個公式,按照每戶年用電量3300度為基準,4000億度相當于約12億個家庭1年的用電量。這樣看來,這就不再是一串冰冷的數字,而是對人民群眾、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責任和使命擔當。
順境,發好效益電;逆境,發好責任電;有需要,更是責無旁貸發好穩定電、政治電。作為國家能源集團公司在浙唯一的省級公司,國家能源集團浙江電力有限公司始終保障關鍵時期、重要時段的能源供應穩定。而作為集團電力板塊和國家能源集團浙江電力有限公司的主力電廠,地處浙江省重要的經濟中心和電力負荷中心,22年來,該廠圓滿完成春節、全國兩會、建黨100周年、迎峰度夏、防汛防臺抗寒潮、杭州亞(殘)運會及節假日等重要保電任務,守護一方平安,促進一方發展。今年年初,該廠以“能源綠色低碳發展和保供穩價工作成績突出”獲浙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成為“五大”在浙發電企業中唯一一家上榜單位,高質量作答“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偉大答卷。
黨員檢查百萬機組汽動給水泵對輪。
在電力人的視角里,沒有“詩和遠方”,工作19年的運行部主任蔣宏朝最解其中滋味:“已經習慣了。沒有辦法,這就是我們的工作。”簡單一句話,鏗鏘有力,卻也道出了電力人背后的辛酸。
這頭是奔涌的電力,那頭連著萬家溫暖。一次次設備搶修、一年年春節堅守、汛情中堅守不退、24小時接力日電量破億……故事里,寫滿了電力人的保供責任和澆不滅的熱情。
2022年8月6日,經過24小時的連續作業,2號機高加調門開度增大至67%的缺陷成功消除,比預計工期提前3天恢復運行。回想那一次的消缺任務,可把汽機專業點檢員周慶凱忙壞了,連夜完成前期準備,還要想辦法讓近200度的高加內迅速降溫。同一時間,在卸煤碼頭,燃運人員正在搶修卸船機抓斗鋼絲繩故障,保障不影響燃煤搶卸;在1、6號機組,檢修人員連夜搶修1A軸加風機、6B循泵出口蝶閥油管;維護二黨支部黨小組會上,時任黨支部副書記的陳華杰正在對現場設備運行情況分析……
員工對百萬機組GIS室大門進行沙袋防汛封堵。
臺風“燦都”侵襲之際,該廠以最快速度、最果斷措施,晝夜鏖戰32小時疏通航道,成功保障機組燃煤供應,全年卸船273艘,卸量達到1153萬噸,創近十年來新高,為機組穩發保發奠定堅實基礎。
春節,萬家團圓。夜幕降臨,燈火四起,每家都是一幅暖意融融的畫面。但對于電力人來說,“節日”不過是日歷上顯著的紅色標注,是廠區張燈結彩的裝飾,除此之外,與往常無異。2023年春節,4臺機組調停消缺,1號機實施液氨改尿素項目和輸灰增容改造,2號機、3號機鍋爐燃燒器缺陷處理,多臺機組啟停,在運機組深度調峰,尤其6號機組啟停兩次,成功實現了停機不停爐的運行方式,解列7小時后重新并網。同年底,一紙“售電業務勇拓展,公司發展展宏圖”全員競賽動員令發出,黨員干部燃起心中“那團火”,激發身上“那股勁”,各支部響應熱烈,簽約電量約19億千瓦時,72名黨員群眾首次“售電之旅”成功。這一年,煤機年發電量279.84億千瓦時,創12年來新高,接卸煤量創21年新高。
在保障華東區域迎峰度夏穩供同時,這股力量更延伸到2000千米之外的兄弟單位。
“你公司及支持小組在本次抗旱保電工作中,充分發揚了‘國家能源集團一盤棋’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大局意識,展現出敢于擔當的工作作風和扎實過硬的業務素質……”這是一封來自集團電力產業部的通報表揚信。2022年8月,四川遭遇60年一遇的極端高溫天氣,寧海電廠第一時間組織成立抗旱保電支援小組,選派骨干力量支援四川金堂電廠。
像這樣的表揚信、錦旗、榮譽獎牌,檔案館內,數不勝數。保供路上,無數個“蔣宏朝們”“周慶凱們”組成了“大我”,那微光匯聚成一團團明艷的火,從日暮到清晨,經久不息。
從能源供需形勢看,能源保供已成為常態,只有不斷提升機組保障能力,才能行穩致遠。2015年至2017年,該廠相繼完成6臺機組綜合升級改造,實現了全廠運行供電煤耗低于300克/千瓦時的節能目標,和煙氣排放指標優于燃氣機組標準一半的環保目標。2022年底,5號百萬機組銘牌出力提升至1055兆瓦,供電煤耗下降8.6克/千瓦時,廠用電率下降2.07%。隨著6號機增容提效改造項目,通過浙江省能源局驗收會,兩臺百萬機組全部實現增容提效指日可待。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行而不輟,未來可期。22載春秋更替,22載堅守擔當,成就了今天的寧海電廠。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