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01 16:54
李國偉 盧欣玲
綠樹成蔭,草木萌發;炎炎夏日,激情蕩漾。
在國家能源集團內蒙古元寶山發電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元電公司”),有一支充滿青春活力的檢修隊伍,穿梭于各臺機組設備之間。他們用工匠精神磨礪著專業技能,用青春奮斗傳承著進取精神;他們用靈巧的雙手勾勒出檢修技改項目藍圖,用精微到毫厘的技能保障著機組的安全穩定運行。他們兢兢業業、立足本職,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貢獻;他們技術精湛、恪盡職守,彰顯了繼保人的新時代風采。
元電公司繼電班共有成員13人,平均年齡38歲,大學本科覆蓋率超過84%,是一支名副其實的高學歷、高技能、高素質的“三高”檢修隊伍。該班組多次獲得國家能源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內蒙古公司、元電公司“先進班組”、赤峰市“五一巾幗標兵崗”、元寶山區“五四青年獎章”以及多代傳承的“勞模創新工作室”等殊榮。一本本證書、一個個獎杯無一不見證著這個班組的奮斗與榮光。
實干篤行,做知行合一的“實干者”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責重若山,行勝于言。
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灑向大地,繼保人已經開始了繁忙充實的一天。班前會上,班長郭志慧按例進行工作分配和安全交底。科班出身的郭志慧在這個專業工作了15年。經歷了多次機組等級檢修、項目改造,處理過各類缺陷、急難險重事件的他仍然保持著事無巨細的工作態度。他經常如同家長般反復叮囑:“安全,還是安全!大家在工作中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電氣無小事,謹慎再謹慎。”
班前會一結束,“十佳女工”程艷紅簡單地和郭志慧交接了幾句工作事宜,就麻利地背起工具包,直奔檢修現場。作為工作負責人,她要先人一步確認現場是否具備作業條件、安全措施是否正確完備。楊士鵬、王博二人則抱著厚厚的一摞圖紙、說明書,手拎大大小小的工具,做起了準備工作。
“今天我們要進行的是3號機組柴油發電機二次回路改造工作。”程艷紅拿起工作票,對著兩位組員開始進行安全交底。
“這項工作主要風險點涉及觸電、走錯間隔、跌倒……”程艷紅一邊交底,一邊結合現場條件,將可能出現風險的部位指給兩位組員看,一旁的視頻記錄儀如實地將這一切攝入系統。
元電公司3號機組柴油發電機原二次回路邏輯設計中存在啟動時間長導致保安MCC段長時間失電的問題。為解決這一問題,班組技術人員深入分析、共同探討,多次到現場進行核實檢查,最終制定出最優改造方案:修改回路邏輯并在回路中增加保安備用段電源開關,并交由身經百戰的程艷紅帶領工作組共同完成。短時間內,工作組完成了1200余米電纜的敷設、26棵新電纜的剝芯及接引、重動繼電器和低壓繼電器的加裝等工作。根據新邏輯,他們自主繪制了CAD圖紙,使得二次回路清晰地躍然紙上。驗收時,看到整齊美觀的配線,同事們紛紛豎起大拇指:“這簡直媲美德國工藝啊!”
項目完成后,元電公司3號機組在廠用電故障失電時能夠快速恢復供電,不僅為機組提供了可靠的后備保護,也為該公司節約了運行成本。
抽絲剝繭,做專業技術的“高精尖”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
元電公司成立之初,引進了不少進口設備,隨著投運時間增長,設備逐漸老化,繼而帶來保護功能單一、裝置故障率增加等潛在隱患,發變組保護尤為明顯。
“見微知著”是繼保人的看家本領,為了排除設備的安全隱患,郭志慧查閱資料,多次組織專業內部展開討論。要想從根源上解決問題,就必須將設備整體升級,將原有的發變組保護升級為國產雙套獨立的保護裝置,并采用更加規范的回路設計、保護邏輯及功能。由于原有保護裝置內部邏輯信號與國產化保護裝置存在巨大差異,改造過程存在諸多難題——屏內電纜需要重新敷設接引、恢復原功能的同時增加為雙套獨立保護裝置、發變組保護裝置功能復雜,涉及發電機、主變、高廠變、勵磁、廠用電切換、同期及DCS等成千上萬的點位……
千難萬難,只要上手就不難。面對這塊“硬骨頭”,青年黨員張舒主動承擔起這份責任,她和郭志慧、李季提前審核圖紙、現場核查校點、派專人駐設備廠家督造,力爭打造精品工程。改造過程中,他們要確認原保護裝置的每一根線芯的走向及作用,對于從業多年的他們來說這并不難,難的是確保成千上萬根線芯無一出錯。
“通一下!斷!再通!好。”對講機兩端重復著無數次同樣的語言。
“做好記錄,再來核實一下。”張舒熟練地撕下一條條絕緣膠布,用記號筆標上端子號,而李季則在一旁拿著圖紙逐一校對,確認準確無誤后,才將線芯拆下,粘上標記好的膠布,以便新裝置就位后恢復原有功能。
那段時間,3人作業組滿心滿眼都是端子排號。他們開玩笑地說:“下班路上我看見車牌號,第一反應就是對應哪個接線端子!”而這也正是他們日常工作的真實寫照。短短半個月的時間,工作組完成了上百根電纜的敷設與接引、精準地恢復了原有功能并增加了雙套獨立保護、設計并繪制了新圖紙,會同廠家技術人員事無巨細地進行了電壓電流通道測試、保護開入開出測試、保護限制試驗、跳閘出口測試等調試工作。投運后,設備正常運行。
他們以“偏毫厘不敢安”的一絲不茍,詮釋著繼保人的責任;以“干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彰顯著繼保人的擔當。
矢志不渝,做護網保電的“排頭兵”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篤集。
3號機組C修期間,為配合國網內蒙古東部電力有限公司技改項目220千伏赤峰變電站部分保護更換,元電公司220千伏元赤線保護裝置需要進行配套更換。元赤線是通往赤峰市區的重要送電線路,為保證電網穩定性,工期限定在4天。時間緊、任務重,由班長郭志慧、技術員趙海文、主檢李國偉、檢修工楊東升、方亮組成的“線路保護升級改造”工作組對二次電纜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共同完成了此項工作。
為了趕工期,作業組成員吃在現場、住在公司,每天作業到凌晨2點才休息。夜間作業,由于燈光不足,作業組人員便將頭燈戴在安全帽上照明,困到實在撐不住,便各自互換一下位置,繼續工作。“清晨路上白霧茫茫,夜晚路上光影一片。”班組里最年輕的方亮戲稱這是作業組一天的色彩。
“敷設電纜的同時,需要進行變電所內刀閘位置接點的更改……”技術員趙海文一邊研究圖紙,一邊對大家進行現場培訓。方亮則在變電所里全程跟著他從東跑到西,一邊打著手電看圖紙,一邊用螺絲刀更改接線。幾十年來,一代代繼保人都是如此“傳幫帶”,靠著口口相傳,將前人的經驗智慧傳承下來,也方便后人學習應用。
4天的工期里,他們完成了舊保護裝置拆除、新保護裝置安裝、二次電纜敷設與接引、刀閘位置節點變更、保護裝置功能檢驗以及與線路對側聯調等工作。聯調成功即進行送電操作,為確保送電順利,作業組徹夜未眠,連續奮戰28小時,最終成功送電,圓滿完成了此項工作。該項目節約了設計、施工費用幾十萬元,為公司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
一個人的拼搏奮斗,可以譜寫人生美麗的樂章;13個人的拼搏奮斗,將匯成一個團隊奮進的交響。在繼電保護班全體成員的奮楫篤行下,該公司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項目改造,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風雨十余載,這群80后已從初入職場的懵懂少年成長為繼保專業的中堅力量。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用勤勞的雙手和智慧的汗水守護著公司“繼保”這根中樞神經,使得系統運行堅如磐石。擇一事,終一生。如今,面對新形勢、新挑戰,他們必將勇擔重任,迎難而上,立足本崗,再添新功!
責任編輯:楊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