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2-05 16:57
喬雯奎
新年伊始,對于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原平分公司來說,既是充滿挑戰的一年,也是滿懷信心的一年,全體黨員干部職工奮戰在生產一線,保障著每一塊煤炭穿越太行山脈、直奔渤海之濱點亮著萬家燈火,溫暖這個冬天……
專啃硬骨頭的“打冰人”
“叮……”1月31日22時30分,滴流磴供電工隊值班室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
“大家穿戴好防護用品,各組人員認真檢查工器具,抓緊時間乘坐網電車!”工隊專責白曉冬第一個沖到樓下,一邊聯系車站申請出動網電車,一邊提醒大家攜帶好打冰工器具,準備前往寺鋪尖隧道進行除冰作業。
近日,寒潮來襲,氣溫驟降,處于高山峽谷地帶的寺鋪尖隧道結冰陡增,避免因冰影響列車安全運行,加密了巡冰打冰頻次。
“大家在現場加強對網上覆冰量以及機車通過情況的觀察,發現覆冰較為嚴重時,第一時間進行匯報!”在前往寺鋪尖隧道的路上,白曉冬再次對打冰人員進行重點強調。
22時50分,網電車準時抵達寺鋪尖隧道,職工們麻利下車,每人攜帶近10公斤重的機具設備行進在漆黑的隧道內,山風穿堂而過,不禁讓人打起寒顫。
“拱頂有冰,開干!”23時整,打冰人員到達指定位置,隨著一聲令下,按照預定計劃,在現場防護員的防護下,巡冰打冰開始了。
“大家作業時一定要注意安全,與供電設備保持安全距離,重點設備不要用力敲打,不能使設備損壞……”現場安全提醒聲與打冰的“噼噼啪啪”聲混在一起,擊破了寒夜。
經過1個多小時的緊張作業,消滅冰柱93根。他們的臉被凍得通紅,眉毛凝起了一層冰晶,后背衣服全部濕透。
穿越鐵路隧道的“清道夫”
“今天的作業任務是清理長梁山隧道25公里+200米至26公里500米處的煤灰,大家再檢查一遍工具,5分鐘后出發!”1月30日天窗點前,高新偉再一次對清煤灰人員重點交代道。
話音一落,大家立即行動起來,戴好防寒棉帽,腳穿高幫防寒鞋,臉上也“武裝”了兩層加厚防塵口罩,拿起鐵鍬、編織袋等工具迅速登上工程車。
清煤灰看似簡單,意義卻不小。高速行駛的列車經過隧道時,形成的“活塞風”席卷列車表層煤灰,散落到隧道內,幾天下來就會超過20厘米厚。為了保證列車安全、高效運行,原平分公司每年利用冬閑時間集中對隧道里的煤灰進行清理。
“天窗命令已下達,可以作業。”9時整,龍宮站站長李銳通過電臺下達命令。一時間,隧道里人頭攢動、人聲鼎沸,煤灰清掃戰就此打響。
“袋口放低,口撐圓;鐵鍬一揮,請閉眼。”這是現場清理煤灰現場盯控負責人胡方磊多年來總結的經驗。他一邊指導大家撐袋的方法,一邊糾正大家揮鍬裝袋的角度。
在胡方磊的指導下,清煤灰隊伍將鐵鍬輕輕抬起、慢慢傾斜,滿滿一鍬煤灰盡數倒進了編織袋。煤灰清理不僅需要技巧,也是對耐心的考驗。
為了徹底清理,大家先是用鐵鍬鏟,實在夠不到的地方,就蜷縮著一條腿,半蹲半跪在冰冷的地面上,用小鏟子一點點摳出來裝進袋子里。裝滿1個編織袋,“掏、鏟、倒”這樣的動作需要重復300多次。
“集合,現在裝車”。11時,胡方磊和高新偉帶頭扛起一袋煤灰,借著微弱的燈光向平板車走去,清煤灰隊伍也紛紛手提肩扛,迅速將收好的煤灰一袋袋裝上平板車。
經過眾人的緊張裝車,20個平板列上390噸煤灰在內燃機的牽引下駛出了隧道。
李銳、胡方磊、高新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被對方的“花貓臉”逗笑了。
守護一線安瀾的“蜘蛛俠”
“今天是本月最后一個天窗,大家要打起十二分精神,順順利利地完成任務。”1月30日8時30分,神池南供電工隊副作業組長尉曉瑋在出發前對作業人員叮囑道。
神池南站作為國家能源集團朔黃鐵路公司連接包神、新朔、朔黃、大秦4條鐵路運輸線的交匯點,設備安全穩定為來往的重載列車提供源源不斷的強大動力,也是能源保供的堅實保障。
“今天,我們要仔細對Ⅱ場8道的接觸網懸掛、支撐裝置及附加設備進行檢修,務必認真對待。”尉曉瑋在乘坐網電車途中再次強調。
9時整,網電車到達指定地點,尉曉瑋和劉智超分別攜帶扳手和游標卡尺,迅速登上離地5多米高的作業車平臺上,動作嫻熟地檢查起接觸網的接觸線、吊弦、絕緣體等零部件。
當日神池的氣溫零下16攝氏度,伴隨6級大風,讓高空作業變得極其困難。
“尉工,分段絕緣器上有疑似燒傷的痕跡。”聽到劉智超的報告,尉曉瑋立刻進行反復核查和參數復核確認,判斷只是臟污,并非設備故障,兩個人這才放下心來。
站在護網外,遠遠地就看到供電作業車平臺上,隱約跳動著戴著黃色安全帽的幾個身影。調整吊弦、檢查定位……靈活敏捷的他們就像一個個“蜘蛛俠”。
經過2個多小時的高空飛舞,“天窗”結束,共計檢修線岔11組,測量磨耗81處,檢修分段絕緣器1組,經確認設備狀態良好,為能源保供夯實了安全基礎。
責任編輯: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