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2-12 16:47
中國能源新聞網訊(鐘能炫)12月9日,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年會在北京召開,會議發布了《中國電力工業史—核能發電卷》(以下簡稱《核電史》)。中國科學院院士詹文龍、中國工程院院士于俊崇出席并作講座,國家電投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栗寶卿,中國電機工程學會副秘書長申彥紅,中國核學會理事長王壽君,中國核能行業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廷克出席并致辭。
《核電史》是《中國電力工業史》八卷之一,入選“十四五”時期國家重點圖書規劃項目和2022年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該項目由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牽頭組織,國家電投、國核示范、綠能科技(國核電力院)參與編制,歷時4年編纂完成。《核電史》記載了我國核能發電從1970年到2019年期間的發展歷程,正文共有四編,分別對應中國核電發展的四個階段:1970—1995年,起步發展階段;1996—2005年,適度發展階段;2006—2010年,積極發展階段;2011—2019年,高效發展階段。2023年11月,《核電史》被中國電力發展促進會評選為“2023中國電力史志年鑒特等獎”。
會上,核能發電分會名譽主任委員、《中國電力工業史—核能發電卷》名譽主編丁中智為新書發布儀式致辭,詹文龍、于俊崇、栗寶卿、王壽君等與會嘉賓上臺,共同為《中國電力工業史—核能發電卷》發布儀式揭幕。
詹文龍院士以《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進展——2023》為題作專題講座,介紹了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加速器驅動嬗變研究裝置(CiADS)的研發和建設進展。他指出,加速器驅動先進核能系統將有助于解決核電的固有安全、核燃料循環、場地等問題,促進核能發電更安全更高效,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更多的低碳基荷電能。
于俊崇院士以《大力發展核電,我的一點思考》為題作交流,分享了世界發達國家內陸核電規模化發展情況,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協會、專家團隊論證發展內陸核電可行性及前景。他表示,“雙碳”目標背景下,全球核電發展迎來大好形勢。要提升壓水堆核電技術競爭力尤其是經濟性,關注燃料穩定供應和乏燃料處置能力問題,推動核電產業鏈均衡發展。
會上,國家電投集團山東“核動未來”首席協調官、中國電機工程學會核能發電分會主任委員汪映榮就核能發電分會2023年工作作報告。汪映榮表示,2024年,分會要充分發揮分會自身“電與核”相結合的資源優勢,結合國家提出的“雙碳”目標和積極安全有序發展核電的大方向開展各項工作,服務能源大局。他強調,隨著核電規模化發展,核電將面臨著核安全保證風險上升,核電人才緊缺的情況,核電管理能力和監管力量受到進一步挑戰,核心技術國產化的需求更加急迫。基于我國“雙碳”發展需要、能源安全需要、核能技術發展及綜合國力提升需要,針對我國核能發電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向,他提出以下建議:優先部署自主三代核電,集中力量攻克關鍵技術,實現三代核電設備及技術的完全國產;加大基礎創新研究投入,強化多邊技術合作;持續提高核電經濟性,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推動智慧核電及核能綜合利用技術的應用;加強核電人才激勵、培養及儲備等。
分會始終致力于同專業組織開展交流合作,并在年會上同中國原子能出版傳媒有限公司、《企業管理》雜志社簽訂戰略協議,合力構建核能領域青年人才學術交流平臺。
本次會議由核能發電分會主辦,國家電投國核示范承辦。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有關領導作《涉核社會風險&雙碳目標及能源安全視角下對核電發展的再認識》專題報告;國家電網劉明松作《關于新型電力系統下大電網安全穩定運行有關問題的思考》專題報告;東南大學周濤教授就日前發布的《先進小型核反應堆技術發展研究報告》作專題報告。與會代表就專題講座開展廣泛學術交流,共同為推動核電領域技術創新和先進技術應用、助力新型能源體系構建貢獻智慧。
責任編輯:高慧君
校對:吳蘇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