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24-11-12 15:10
王雨生
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為國有企業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作為負責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領導干部,我們應深刻認識到肩負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在深入領會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過程中,我們更要深刻認識到,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工作務必緊密圍繞全會精神,以堅定信念、創新思維和務實行動,為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筑牢安全保障。
“錨”定信念之基,嚴守安全紅線,筑牢企業安全防線
“人命關天,發展決不能以犧牲人的生命為代價。這必須作為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中流砥柱,安全生產是企業發展的根基與命脈。我們要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作為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根本指導和行動準則。
深化思想教育,增強企業全員安全意識。定期開展安全培訓、安全知識競賽等活動,使安全理念深入員工心中,讓員工充分認識到安全生產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遵守安全規章制度,捍衛安全生產底線和紅線。同時,把安全文化建設融入企業發展戰略,營造濃厚的安全文化氛圍,讓安全成為企業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
強化安全管控,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體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要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應以此為契機,持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確各部門、各崗位的安全職責,建立完善的安全考核機制,將安全工作與員工績效掛鉤,確保安全責任落實到人。同時,加大安全監管力度,加強對安全隱患的排查與整治,做到隱患排查全面無遺漏、整改落實徹底不打折。對于違反安全規定的行為,要嚴肅處理,絕不寬容。
“揚”起創新之帆,探索管理新路,開啟企業安全航程
“茍利于民,不必法古;茍周于事,不必循俗”。在新時代,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工作面臨著新挑戰與新機遇。我們要以創新為引領,積極探索安全管理新模式,持續提升安全生產管理水平。
加快科技創新,增強安全防護能力。隨著科技的持續發展,要積極引入先進的安全技術和設備,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并消除安全隱患。同時,加大對安全生產技術研發的投入,鼓勵企業與科研機構合作,共同研發安全生產新技術、新設備,并推動其在企業生產中的廣泛應用,為企業安全生產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創新管理模式,推動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設。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搭建安全管理信息平臺,實現安全信息的實時采集、傳輸和分析,提高安全管理的效率和精準度。通過該平臺,全面監控企業安全生產狀況,及時掌握安全隱患分布和整改情況,為安全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信息平臺可實現安全管理的遠程操作和在線指導,便于企業對異地分支機構的安全管理進行監督與指導。
強化應急創新,提升應急處置水平。制定科學合理的應急預案,定期開展應急演練,不斷提高員工應急處置能力。同時,完善應急救援體系,加強與政府部門、社會救援力量的協作,形成協同應急救援機制。在應急物資儲備方面,依據企業實際情況,合理儲備物資,確保突發事件發生時可及時調配。
“劃”動實干之槳,履行安全之責,守護企業安全航船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工作不能僅停留在口頭和文件上,必須落到實處。我們要以實干為動力,推動安全責任落實,確保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穩定。
展現領導擔當,壓實責任落實鏈條。作為國有企業領導干部,要帶頭履行安全責任,做到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隱患親自督促、關鍵環節親自協調。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安全責任考核制度,將安全責任履行情況納入領導干部績效考核體系,對抓安全工作不力的領導干部嚴肅問責。只有領導干部高度重視,才能帶動全體員工做好安全生產工作。
加強員工培訓,夯實安全教育基礎。員工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主體,員工安全素質的提升是企業安全生產的保障。根據員工崗位特點和工作需求,制定有針對性的安全教育培訓計劃,定期開展安全培訓,持續提高員工安全操作技能和應急處置能力。同時,鼓勵員工積極參與安全管理,對發現的安全隱患及時上報,對提出的安全建議及時采納,形成全員參與、共同管理的良好氛圍。
深化溝通協作,凝聚各方力量。國有企業安全生產工作涉及政府部門、監管機構、社會各界等多個方面,我們要加強與各方的溝通協作,形成工作合力。主動與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溝通,及時掌握相關政策法規和監管要求,認真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加強與社會各界的交流合作,借鑒先進安全管理經驗和技術,不斷提升企業安全生產水平。
總之,我們要以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引,“錨”定信念、“揚”起創新、“劃”動實干,強化管理、保持警醒、保障安全,努力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作者系桂冠電力南寧事業部總經理、黨委副書記)
責任編輯:于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