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12-04 11:14
固鏈強鏈 海上風電才能越走越遠
——2024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發展前沿觀察
通訊員 但棣瑤 劉佳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馮聰聰
近日,在三峽集團舉辦的2024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上,全國多家風電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的代表齊聚,就海上風電未來發展進行了深入探討。中國海上風電發展將迎來怎樣的趨勢?又面臨哪些挑戰?還有哪些機遇?
深遠海與融合發展已是必然趨勢
今年初,業內專家曾預測2024年將是我國海上風電發展的大年,2024海上風電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上發布的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我國海上風電累計并網容量達3910萬千瓦,超過排名第2至第5的國家海上風電并網容量總和,持續引領全球海上風電發展。
從渤海灣到山東半島,從長三角到北部灣,我國的海上風電可開發量巨大。根據國家氣候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中國海上150米高度、離岸200公里以內且水深小于100米的風能技術可開發量約為27.8億千瓦,其中近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5.5億千瓦,深遠海風能資源技術可開發量約12.3億千瓦。
《2022全球海上風電大會倡議》提出,到“十四五”末,我國海上風電累計裝機容量需達到1億千瓦以上,到“十五五”末,累計海上風電裝機達2億千瓦以上,到2050年累計不少于10億千瓦。
“發展海上風電已成為國家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方面,考慮到近海資源的逐漸飽和等原因,結合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發出的海上合作倡議,海上風電走向深遠海是必然趨勢?!敝袊稍偕茉磳W會風能專業委員會高級顧問杜廣平表示。
據悉,目前通過對各省中長期規劃項目的分析可知,深遠海(漂浮式)項目的比例約60%,預計在2030年以后,中國絕大部分海上風電項目將位于領海線以外的專屬經濟區海域。
除了向深遠海挺進,海洋能源的開發利用也在向縱深發展。“立體融合開發”讓海洋不僅僅成為提供綠色電力的“電廠”,還能成為“牧場”“水廠”“氫能站”等資源供給站。
三峽集團上??睖y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彭亞介紹,三峽集團上??睖y設計研究院圍繞能源島開展關鍵技術和設計方案的探索,已形成四種能源島模式,未來將針對關鍵技術發力,在選址、設計、建設、運行全生命周期環節上打造能源島的樣本方案。
“依托海上風電創新技術方案,明陽集團正在實施‘海上風電+氫+氨+醇’‘風、光、儲、氫一體化’的場景創新解決方案,以減碳為目標實現綠能轉換?!泵麝栔腔勰茉醇瘓F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葉凡說。
融通共鏈與技術創新是助推器
海上風電機組包含數以千萬計的零部件,涉及眾多的專業廠家,實現產業鏈共鏈,可以大幅減少產業鏈成本,提高產業鏈資源利用率,還有利于促進風電機組型號的規范化、額定功率、風輪直徑和塔架高度的型譜化,促進風電機組零部件的標準化。
海上風電項目對施工精度要求高,針對海上風電施工領域的技術發展方向,中交第三航務工程局副總工程師時蓓玲認為,面向深遠海和大容量風機的發展趨勢,海上風電工程施工技術的創新要走量化分析之路、精準把握海上作業窗口,走數智化施工之路、確保海上施工精準控制,走運裝一體化之路、集約化施工提升效率,走精細化勘測之路、優化勘查技術與數據評價標準,走國產替代之路、實現關鍵設備與軟件自主可控。
從數字化的角度看,海上風電技術發展要向“無人值守、有人維護”推進。中國移動(上海)產業研究院副總經理喬建設認為,要對整個風機實現多維度的AI監控,結合算法對其實現快速監測和風險識別。通信公司要提供5G網絡,實現無人機實時數據回傳,另外在機艙內部可使用機器人,進一步打通技術融合和數據的回傳與存儲。
中國華能集團清潔能源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海上風電技術部主任助理張波認為,加強數字化技術是未來提高運維效率的關鍵。他介紹,2021年,華能集團已建成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智慧平臺,實現了具備資源分析、安全分析、能效分析故障診斷等的過程管控。
“未來,我們倡議共建海上風電大數據中心,建立數據要素融合流通機制,開創海上風電研發與應用的全新發展模式。構建海上風電全生命周期數字孿生數據與技術體系,促進海上風電全產業鏈技術更新迭代,進一步增強海上風電產業鏈韌性,實現自主可控?!比龒{集團科學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楊定華說。
完善現代產業鏈讓海上風電出海大有可為
2009年,國內風機廠家首次出海,歷經15年打磨,截至2024年上半年,我國整機廠家出售到國際市場的風電機組已遍布6大洲41個國家,總裝機容量約為100萬千瓦。
2023年,全球共有12家風電機組制造商安裝了1120臺海上風電機組,排名前五的制造企業中,有3家是中國企業,排名前十的企業中,有7家是中國企業。
當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生產基地,不僅擁有全球領先的風電機組制造基地,還是最大的關鍵零部件產供中心。
在風電主機設備競爭方面,國內廠商憑借整體的供應鏈優勢以及在產品創新方面取得的顯著進步和強大的工程能力,越來越獲得海外客戶的認可,未來中國風電在全球主要風電市場的份額將會逐步提升。
受國際供應鏈格局的變化、船運成本和產品質量等問題因素的影響,國際風電市場競爭局勢面臨著洗牌,一些國際頭部廠商開始進行戰略性收縮,并且在新機型開發上放慢節奏。
國際市場有著格外廣闊的發展空間,但國際市場上更加復雜多變的風險因素同樣給海外市場開發帶來挑戰。除了融資困難、國際政治波動、經濟政策差異等因素外,國際風電設計標準與國內不同,國際項目運維成本更高,這就需要整個產業鏈培養出具備更大優勢的產能能力。
“在開拓國際市場時,如果能充分挖掘企業間的協同效應,與產業鏈相關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帶動制造業產能提升,就能實現攜手出海,互利共贏?!眹峨娏H事業部主任杜玉寶在分享海外項目建設經驗時表示,我們一直認為高質量的產業鏈體系能夠保障投資的資金安全,能夠確保海外投資的持續回報,隨著中國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我們也希望越來越多的中國產業鏈元素走向海外,走得更好更遠。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