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4-11-19 17:54
隨著全球對清潔能源需求的持續攀升,風電產業迎來了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如何將退役的風電、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對于減少土地占用和環境污染,實現資源高效利用至關重要。
近日,在中國能源研究會主辦的“循環經濟驅動風電產業邁向零廢新時代”研討會上,政府代表、行業專家、科研機構及企業人士圍繞循環經濟政策引領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新方向、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現狀與挑戰以及循環經濟如何助力風電設備資源回收再利用等議題展開了深入交流與探討。
循環經濟為退役處理提供新思路
“風電設備退役處理不僅是環保問題,更是關乎風電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的關鍵環節。”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執行秘書長李丹在接受中能傳媒記者采訪時指出,循環經濟理念的引入為風電設備退役處理提供了思路,為行業可持續發展開辟了新路徑。
與傳統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方法相比,循環經濟為風電退役設備的處理提供了新視角。傳統的固體廢棄物處理方法主要包括垃圾焚燒處理、高溫堆肥、衛生填埋等。這些方法在處理風電退役設備這類新固體廢棄物時,存在諸多局限性和不足。在循環經濟的理念下,風電退役設備的創新處理更加多樣,涌現出材料再利用、新材料開發、部件再制造等新方式。
“循環經濟的核心是材料的高效循環利用,投入更少的資源,獲得更大的產出。循環經濟和可再生能源的結合是很好的契合點。”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英國)北京代表處項目經理陳磊指出,將循環經濟深度整合進中國的可再生能源供應鏈中,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政策理念,更是大勢所趨。
循環經濟政策引領了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新方向。
2021年,《國務院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從生產、流通、消費、基礎設施、綠色技術、法律法規政策等六個方面對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作出部署安排,為能源領域裝備退役處理提供了政策保障。
2024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提出到2025年,資源循環利用產業年產值達到5萬億元。循環利用體系建成后,市場空間前景巨大。
“風電設備退役處理面臨退役設備數量龐大、處理成本高、技術難度大等挑戰,但通過循環經濟的路徑,這些問題有望逐步得到解決。”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循環經濟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表示,循環經濟系列政策的出臺,不僅明確了退役風電設備的處理標準和要求,還鼓勵企業探索資源回收再利用的新技術和新模式。
在記者采訪中,多位嘉賓對循環經濟政策的實施效果表示肯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政策研究部主任馬麗芳表示,循環經濟政策的推廣和應用將有力推動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規范化和標準化進程。她建議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應進一步加強合作與交流,共同探索更加高效、環保的處理技術和模式。
同時,多位企業代表也表示將積極響應循環經濟政策的號召,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和市場拓展力度,為風電設備退役處理貢獻更多力量。
退役處理技術和模式仍待改進
當前,我國針對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已進入探索階段。雖然政策對退役風電設備的回收再利用已提上日程,但由于我國風電設備規模化退役即將到來,還面臨回收技術不成熟、標準缺失以及環保和經濟性壓力等多重困難和挑戰。
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主要辦法包括梯次利用、機械回收、熱解回收以及化學回收等。據了解,這些方法各有優缺點,市場上較受歡迎的是機械回收法,即將廢棄葉片破碎粉碎后,得到不同尺寸的纖維,這些纖維在后端可以用作增強材料和添加劑等。同時,隨著技術的發展,化學回收等方法也在不斷探索和完善中。
“當前退役處理的市場機制尚不完善,處理技術和模式也相對滯后。”國能龍源環保有限公司新能源固廢技術中心副主任、首席專家何發泉向記者分享了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現狀和挑戰。他指出,退役設備評估標準不統一、處理技術不成熟、市場需求不足等問題也制約了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發展。
針對這些挑戰,多位與會嘉賓提出解決方案。
北京計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朱燕嵩介紹了一種一站式系統解決方案,該方案通過全流程閉環管理,有效降低處理成本,提高資源回收利用率。龍津節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國鵬則展示了該公司在退役風電葉片資源化利用方面的成果,通過自主研發的物理法處理技術,成功將退役葉片轉化為建筑模板、塑料托盤等循環產品,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回收和再利用。
“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一方面引入國際前沿技術,提升我國風電設備退役處理水平;另一方面,依托龐大的風電市場規模和成熟的技術落地能力,中國也為全球風電設備退役處理的推廣和應用探路。”陳磊告訴記者,循環經濟的發展有助于降低風電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跡,推動風電價值鏈零廢轉型,幫助退役風電設備變廢為寶。
為了推動風電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業內普遍認為需加大技術研發力度,完善標準規范體系,并強化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合作。同時,探索既經濟又環保的循環利用先進技術和商業模式至關重要。循環經濟政策為風電設備退役處理提供了新方向,通過政策引導、技術創新及市場機制建設,將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在此驅動下,風電產業將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與前景。(邱燕超)
責任編輯:沈馨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