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能源中國IOS版

  • 能源中國安卓版

  • 隴上孟河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研報 | 新能源市場研報(2024年8月)

來源: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時間:2024-09-02 17:03

韓繼園

(中能傳媒能源安全新戰略研究院)

焦點月評

  大規模設備更新為新能源產業帶來多重利好

  今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指出,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將有力促進投資和消費,既利當前、更利長遠。自文件發布以來,全國企業在機械設備采購上的支出顯著增加,推動了多個行業的設備更新進程。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印發《以標準提升牽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加力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若干措施》,相關政策標準不斷完善。

  8月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能源重點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推動實施煤電機組節能改造、供熱改造和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輸配電、風電、光伏、水電等領域實現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從《實施方案》可以看出,風電、光伏電站將迎來多項變化。

  一是以大代小。在風電方面,按照《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的要求,鼓勵并網運行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小于1.5兆瓦的風電場開展改造升級。鼓勵單機容量大主流機型替代原有小容量風電機組。在光伏方面,鼓用高效光伏組件、逆變器等關鍵發電設備代替老舊低效組件。更新后,新能源電站的發電能力將得到提高。

  二是技術更先進。在風電方面,明確支持綠色低碳材料、新型高塔技術、節地型技術、高效率及智能化風電機組應用。在光伏方面,支持光伏電站構網型改造,通過電力電子技術、數字化技術、智慧化技術綜合提升電站發電效率和系統支撐能力。可以看到,更新后新能源電站的技術更先進,智能化水平更高,并網性能更好。

  三是循環利用。在風電方面,提出建立健全風電循環利用產業鏈體系,培育和壯大風電產業循環利用新業態。在光伏方面,提出推進光伏組件回收處理與再利用技術發展,支持基于物理法和化學法的光伏組件低成本綠色拆解、高價值組分高效環保分離技術和成套裝備研發。

  可以預見,《實施方案》的落地,將給新能源產業帶來多重利好。

  首先,有利于擴大內需,促進先進產能的釋放。以光伏為例,今年上半年,國內新增光伏裝機雖然繼續保持增長,但增速出現回落。光伏產業鏈價格、制造端產值市場情況不容樂觀。上半年,多晶硅、硅片價格下滑超40%,電池片、組件價格下滑超15%;同期,國內光伏制造端(不含逆變器)產值同比下降36.5%;出口總額(硅片、電池片、組件)同比下降35.4%。能源重點領域大規模設備更新勢必會擴大市場需求,而對先進產品的需求將促進先進產能的釋放,加速低端產能的退出。

  其次,有利于新能源電站提質增效,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仍以光伏為例,當前諸多光伏電站也面臨著因“年齡”帶來的低效或者不達標現狀。如十年前的首批領跑者項目,雖然集聚了當時最先進的光伏設備,但組件效率僅17%左右,組件功率最高325瓦。而當下組件最高轉換效率已至24%以上,功率更是刷新至700瓦以上。逆變器方面,隨著電網技術的不斷升級與要求日益嚴格,部分年代久遠的逆變器更是不能靈活應對低電壓穿越、高電壓穿越以及調頻改造等嚴苛要求。早期的風電光伏電站多建于資源條件較好地區,設備更新將顯著提高電站的發電能力,更好地利用風光、土地、電網等資源,實現提質增效。

  再次,有利于培育新能源領域循環利用新業態。當前,我國退役風電和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呈現規模化的新趨勢。據中國物資再生協會風光設備循環利用專業委員會預計,到2025年,我國將迎來第一批大規模退役風電機組,退役的老舊風電場規模將超過1.2吉瓦;2030—2035年,累計退役風機規模將超過100吉瓦;2036—2040年,累計退役風機規模將達到150吉瓦。與此同時,自2030年開始,我國將進入光伏組件報廢密集期,到2030年,累計待回收容量將達到90兆瓦;從2035年開始,待回收總量將呈爆發式增長;到2040年,預計累計回收量將達到254吉瓦。據預測,2025—2035年,風電和光伏設備循環利用市場總額將超過1500億元,這一領域將形成規模化發展態勢。當前我們應積極培育新能源循環利用新業態,構建覆蓋綠色設計、規范回收、高值利用、無害處置等環節的風電和光伏設備循環利用體系,補齊風電、光伏產業鏈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最后一環,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

  當然,從文件出臺到達到預期效果,還需加強政策細化和落實。在此過程中,既要發揮政策的引導作用,也要充分利用市場規則。正如《實施方案》中所強調,堅持市場為主、統籌聯動,堅持先立后破、穩步推進,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

  市場價格追蹤

  光伏產業供應鏈價格繼續持穩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新能源研究中心8月28日最新報價分析,近日光伏產業鏈各環節價格繼續持穩。

  表 8月28日光伏產業供應鏈價格情況

圖片

  在硅料方面,本周硅料價格依舊持穩,成本側仍在強力支撐硅料價格,多晶硅廠商在二季度現金流被大幅消耗的背景下,三、四季度供給縮量的趨勢愈加明顯,短期看,受供需兩端縮量出清的影響,多晶硅價格仍盤整運作。

  在硅片方面,本周硅片價格持穩,周內雙龍頭均出現報漲動作,二線專業化廠商均有跟進態勢,目前看,電池片廠商在硅片高庫存的預期下,接受程度有限,疊加電池片自身價格承壓及需求縮量等因素,目前硅片順價的路徑仍面臨較多淤堵點。

  在電池方面,本周主流電池價格中樞壓力持續增加,近期頭部專業化廠商出現調價跡象,而代工價格亦難言樂觀,本周電池片價格持穩,目前電池片邊際供需亦呈同步縮量,后續價格依舊盤整運作。

  在組件方面,本周各類型組件價格持穩,但后續仍有一定的內卷壓價出貨壓力,不容忽視,部分廠商因急于回款支付上游欠款,開始大幅打折出售給貿易商,導致部分低價訂單持續流出,擾動市場環境。

  7月風機中標量同比高速增長,價格持續回暖

  據中國招標投標公共平臺及華創證券分析,7月風機中標10.6吉瓦,同比增長114.1%。1—7月,風機中標61.4吉瓦,同比增長42.7%。7月海、陸風機中標價格均有所回升。據統計,7月陸上風機加權中標均價為1447元/千瓦,環比增長2.7%;海上風機加權中標均價為3460元/千瓦,環比增長17.6%。從整機商角度分析,陸上風機方面,2024年1—7月中國海裝、上海電氣單千瓦中標均價較低,分別為894元/千瓦、1225元/千瓦,聯合、三一中標均價則維持較高水平,分別為1649、1522元/千瓦,價差較大;海上風機方面,明陽中標均價較低,為2801元/千瓦,東方中標均價則高達3400元/千瓦。

圖片

  圖月度海/陸風機中標價格統計(元/千瓦)

  創新前沿

  全球海拔最高光儲項目開工建設

  8月13日,西藏山南乃東亞堆才朋100兆瓦光伏發電項目二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場址海拔在5046米至5228米區間,刷新了該項目一期工程場址最高海拔5100米的紀錄,成為全球海拔最高的在建光儲項目。項目一期工程于2023年12月30日投運,目前已累計發電超過4000萬千瓦時,有效緩解了當地季節性缺電情況。此次開工建設的二期項目計劃在2024年10月底全容量投產。項目采用最新的高效光伏組件和智能監控系統,有望在提高發電效率的同時,降低運維成本。項目投產后,將有效減少煤炭等傳統能源消耗,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為當地環境治理和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同時,項目還將帶動當地就業,促進經濟發展。該項目標志著當地在新能源發展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也為其他類似地區的能源開發提供寶貴的經驗和借鑒。

  國內首個全部采用嵌巖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全部吊裝完成

  8月19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廣西防城港海上風電示范項目A場址標段一項目主體工程全部完工,總歷時419天49臺風機終于全部矗立在北部灣海面上,為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目標打下堅實基礎。該項目是國內首個全部采用嵌巖基礎的海上風電項目。場址位于廣西防城港市南部海域,離岸12至25公里,項目全容量并網后可實現年上網電量20.57億千瓦時,可以滿足200萬個家庭基本用電,每年可節省標準煤消耗6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64萬噸。

  全球單體容量最大漂浮式風電平臺啟航出海

  8月11日,全球單體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風電平臺“明陽天成號”從廣州拖航出港,后續將前往陽江青洲四海上風電場進行安裝。“明陽天成號”實現了多項全球首創。其浮式基礎為全球首次采用抗壓能力達到115兆帕以上超高性能混凝土材料制造而成,這種混凝土材料強度達到普通混凝土的4倍左右。浮筒采用的“玻璃纖維外殼+XPS芯材+防護涂層材料”方案亦為世界首創,突破了傳統浮筒采用純鋼結構或鋼混結構的限制。此外,翼型雙塔筒、雙主機、雙風輪的設計,以及拉索系統的應用均為全球首創。

  我國西北地區海拔最高風電場首批機組投運

  8月3日,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新疆公司烏恰200兆瓦風電項目首批機組正式投運,結束了新疆南疆地區無風力發電的歷史。項目位于新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處我國最西端的帕米爾高原,場區平均海拔3100米,是我國西北地區目前投運的海拔最高的風電場。該項目總裝機容量200兆瓦,共安裝31臺單機容量5兆瓦、7臺單機容量6.5兆瓦風電機組,配套建設50兆瓦/200兆瓦時儲能系統,此次投運機組20臺,裝機容量100兆瓦。該項目以“運營數字化、生產智能化、管理智慧化”為目標,將智能化充分應用到生產、運行、監控、管理等各個環節。每臺風機布置不同功能的傳感器,可實現現場全量數據采集,并實時傳入龍源電力新能源生產數字化平臺,實現“告警”向“預警”、“被動檢修”向“預知維護”的轉變,構建集中監控、無人值守、智慧維護、安全管控的智慧電場。項目全容量并網后,每年可輸送清潔電能5.4億千瓦時,滿足當地30萬戶居民一年的用電需求,與同等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6.25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4.5萬噸、二氧化硫44.8噸、氮氧化物71.9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

  全球最高混塔風電機組吊裝成功

  8月3日,遂溪江洪樂民100兆瓦風電項目完成了首臺185米混塔風電機組吊裝,輪轂中心高度相當于60層樓。不僅刷新全球陸上風電塔筒的最高紀錄,也是全球首例在臺風頻發地區的抗臺型超高塔風電項目。遂溪項目總裝機容量達到100兆瓦,共22臺機組,全部采用了中車株洲所針對臺風頻發地區特別設計的WT4550D195H185雙饋型風力發電機組。該機組采用現澆預應力混凝土塔筒+鋼筒混塔體系,下部混凝土塔筒和上部鋼塔通過混凝土轉換段及鋼筒過渡段連接,下部預應力混凝土塔筒高85米,上部鋼塔高97米,葉輪直徑195米,葉輪掃風面積相當于4.2個標準足球場,項目單臺機組葉輪旋轉一圈可以發電約8.6千瓦時,整個項目年發電量可達3.2億千瓦時。在應用策略上,進一步優化了SCADA系統、健康體檢系統以及特殊環境適應性監測和預警設計,改進控制策略及葉片設計的同時增加了電動葉片鎖功能,確保了機組在風速風向多變的條件下平穩運行,同時能有效保證臺風來襲時的機組安全。

  東方風電首套大型分段組裝葉片成功投運

  近日,由東方風電自主研制的首套大型分段組裝葉片在風場成功并網投運,這是東方風電打造“山地風電專家”的又一重要技術突破。面對山地風資源開發的巨大潛力與道路運輸的嚴峻挑戰,東方風電自2019年起便深耕葉片分段組裝技術,旨在打破傳統長葉片運輸難題對山地風電發展的束縛。

  行業快訊

  三部門印發《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

  8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國家數據局發布《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行動方案(2024—2027年)》。其中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新能源系統友好性能提升行動與新能源行業密切相關。在大規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堅行動方面提出,要提高在運輸電通道新能源電量占比,開展新增輸電通道先進技術應用,優選一批電力規劃明確的“沙戈荒”大基地和主要流域水風光一體化基地送出通道,在保障送出通道電力供應能力的前提下,依托先進的發電、調節、控制技術,開展新型交直流輸電技術應用,有效降低配套煤電比例,實現高比例或純新能源外送。在新能源系統友好性能提升行動方面提出,打造一批系統友好型新能源電站,實施一批算力與電力協同項目,建設一批智能微電網項目。

  《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綠色電力交易專章》印發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綠色電力交易專章》,明確加強對各地綠色電力交易工作指導,按照“省內為主、跨省區為輔”的原則,推動綠色電力交易有序開展,滿足電力用戶綠色電力購買需求。《綠色電力交易專章》明確了電能量部分與綠證部分分開結算,實現了與綠證交易的有效銜接,也為綠電交易參與電力現貨偏差結算、融入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打下良好基礎。《綠色電力交易專章》明確了綠色電力交易的交易方式、價格機制、合同簽訂和結算機制等,與可再生能源消納責任、綠色電力證書核發交易、綠色電力消費證明等制度充分銜接、有機統一,提出了依托區塊鏈可靠記錄綠電交易全業務環節信息的技術要求,制度上保障了綠色電力交易的可信溯源,有助于真正形成科學、權威、系統、可信的高水平綠色電力交易市場。

  多省“綠電”消納責任大幅提升,電解鋁首次被監測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2024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及有關事項的通知》,公布2024年和2025年各省(區、市)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和重點行業綠色電力消費比例目標。與去年相比,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體系發生了顯著變化。首要變化在于,絕大多數省份的消納責任權重均有大幅度提升,普遍上浮了3個百分點以上,部分省份甚至高達7個百分點,如黑龍江、河南、海南等地,顯示出國家對推動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決心與力度。此外,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變化是,今年首次將電解鋁行業納入綠色電力消費比例考核范圍,這一舉措無疑將進一步推動高耗能行業的綠色轉型。

  國家能源局:提高配電網對分布式新能源接納、調配能力

  8月2日,國家能源局印發《配電網高質量發展行動實施方案(2024—2027年)》指出,要建設一批滿足新型主體接入的項目。結合分布式新能源的資源條件、開發布局和投產時序,有針對性加強配電網建設,提高配電網對分布式新能源的接納、配置和調控能力。重點工作包括創新探索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項目。面向大電網末端、新能源富集鄉村、高比例新能源供電園區等,探索建設一批分布式智能電網項目。

  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將風電光伏、光熱發電納入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鼓勵清單

  8月23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布《關于印發金融租賃公司業務發展鼓勵清單、負面清單和項目公司業務正面清單的通知》。其中,鼓勵清單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將農林牧漁、新能源、醫藥、船舶和海洋工程等27個產業中的農業機械、風電光伏、光熱發電、醫藥研發、船舶等重要設備和重大技術裝備納入鼓勵范圍。

  7月底我國太陽能、風電發電裝機容量達7.4億千瓦、4.7億千瓦

  8月23日,國家能源局發布1—7月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截至7月底,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約31.0億千瓦,同比增長14.0%。其中,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7.4億千瓦,同比增長49.8%;風電裝機容量約4.7億千瓦,同比增長19.8%。1—7月,全國主要發電企業電源工程完成投資4158億元,同比增長2.6%。電網工程完成投資2947億元,同比增長19.2%。太陽能裝機方面,7月新增裝機21.05吉瓦,環比上月下降9.77%;1—7則累計新增裝機123.53吉瓦。

  7月規模以上工業風電、太陽能發電同比增長0.9%、16.4%

  8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4年7月份能源生產情況。7月,規上工業發電量883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5%,增速比6月份加快0.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日均發電284.9億千瓦時。1—7月份,規上工業發電量5323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8%。分品種看,7月,規上工業火電降幅收窄,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增速回落,核電由降轉增。其中,規上工業火電同比下降4.9%,降幅比6月份收窄2.5個百分點;規上工業水電增長36.2%,增速比6月份回落8.3個百分點;規上工業核電增長4.3%,6月份為下降4.0%;規上工業風電增長0.9%,增速比6月份回落11.8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太陽能發電增長16.4%,增速比6月份放緩1.7個百分點。

  五大發電集團2024上半年新能源“成績單”出爐

  隨著2024年中工作會議的召開,五大發電集團半年度新能源“成績單”相繼出爐。作為全球最大的清潔能源發電企業,國家電投于2023年底新能源累計裝機超過1.2億千瓦。截至今年5月底,國家電投總裝機達到2.4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70.26%,意味著國家電投已提前并超額完成2025年電力總裝機2.2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比重60%的規劃目標。從2021至2023年的三年間,國家電投風電、光伏新增裝機近60吉瓦。今年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裝機沖破1億千瓦。據通報,上半年國家能源集團新能源開工1242萬千瓦、投產906萬千瓦,風電規模達到6228萬千瓦,光伏規模4213萬千瓦,力爭完成新能源全年“開工2800萬千瓦、投產2700萬千瓦”目標。緊隨其后的是中國華能和中國華電,上半年新能源裝機分別突破8000萬千瓦、6000萬千瓦。中國大唐則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突破47%。

  美國太陽能電池進口關稅配額增加到12.5吉瓦

  8月12日,美國白宮發布公告,將進口太陽能電池的關稅配額從5吉瓦提高到12.5吉瓦,關稅目前設定為14.25%。今年5月份拜登政府曾表示,如果光伏電池進口量接近5吉瓦的水平將考慮提高配額。事實上今年上半年,美國一共進口電池片約5.2吉瓦,已經達到原先的全年豁免配額。在全球能源轉型快速推進以及制造業產業格局重塑的背景下,美國政府通過《通脹削減法案》擴大本土光伏制造產能。然而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美國的光伏電池供應能力依然不足。由此,白宮不得不提高光伏電池關稅配額,以適應市場需求。

  國際能源署:風光發電可滿足75%的新增電力需求

  近日,國際能源署發布《2024全球電力報告年中更新版》(Electricity Mid-Year Update: July 2024)表示,盡管全球能源危機的影響仍在持續,但受許多地區經濟活動穩健、全球熱浪來襲以及電氣化持續推進等影響,2024年上半年全球新增電力需求依然保持強勁。報告預測,2024年全球電力需求將增長約4%,高于2023年的2.5%。如不考慮疫情后出現的異常反彈情況,這一增長率幾乎是2007年以來最高的年增長率。此外,全球電力消費的強勁增長有望持續到2025年,增長率也可能達到4%左右。可再生能源發電也將在今明兩年迅速擴大,預計在全球電力供應中所占比例將從2023年的30%上升至2025年的35%。預計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首次超過煤炭發電量。在2024年和2025年期間,預計僅太陽能光伏發電就能滿足全球新增電力需求的一半左右,太陽能和風能加在一起則能滿足四分之三以上的新增需求。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