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4-07-24 11:23
風電場“老樹”發“新芽”
中國能源新聞網記者 邱燕超
在遼闊的戈壁沙漠中,一座老舊風場實現了鳳凰涅槃、浴火重生。
從1.5兆瓦到2.0兆瓦再到2.5兆瓦,直到首個“以大代小”更新試點項目6.25兆瓦內陸大型機組上線,國家電投中衛香山風電場記錄下了中國風電近十多年來主流機型發展變遷,更成為老舊風電場升級改造的里程碑。
一個風電場的變革,背后蘊藏著風電行業的哪些突破?老舊風電場如何實現“涅槃重生”?中衛香山風電場的“以大代小”更新試點項目作出了回答。
枯木逢春,老風場如何破繭成蝶?
中衛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風能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
中衛南部山巒綿延起伏,主峰氣勢磅礴,是為“香山”。國家電投中衛香山風電場坐落于此。
“從21世紀初起,國家電投便全力推進集中式和分布式新能源協同發展。2011年,香山風電場正式投運,成為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第一個并網發電的風電場,也是目前沙坡頭區最大的風電場。”國家電投中衛新能源副總經理伍洋告訴中能傳媒記者,該風電場總裝機148.5兆瓦,改造前運營已經超過12年。
2021年起,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延長風電場壽命,降低運維成本,香山風電場開始著手風電場提質增效的“以大代小”改造。經過項目建設者的不懈努力,2023年7月19日,寧夏首個“以大代小”試點項目——香山風電場更新試點項目實現全容量并網發電。
原本99臺1.5兆瓦的小型風機,“搖身一變”為24臺6.25兆瓦大風車。項目采用三一重能6.25兆瓦風電設備,在總容量不變的情況下,風機數量減少了四分之三,機組可利用率提升至99.7%以上。
至今,香山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試點項目運行良好整整一年。
“當年開始升級改造時,疫情還沒完全放開,機組運輸、人員行動都受到了限制,戈壁灘上更是寒風刺骨。但為了項目早日投產,我們優先排產、協調運輸、加派人手,項目現場的人員就增加了一倍。”三一重能中衛香山項目經理負責人東新峰想起當年情景還記憶猶新。
“以該項目為載體,國家電投實現了多個創新項目的落地,其中包括3個實用型專利和2個集團科研項目。”伍洋表示,中衛香山風電場以促進存量風電項目提質增效為目標,依靠“等容更新+增容”的模式,充分挖掘老舊風電場土地、風能資源價值。
據悉,該項目在等容置換后,將啟動二期建設。二期項目總裝機也是148.5兆瓦,不需要重新征地,就在原風場內進行增容,仍將采用三一重能6.25兆瓦風電機組。
“以大代小”一變二,大幅提升了發電效率和收益,在同等的風資源條件下,釋放了更多空白機位,有效節約了土地資源,機組捕風能力跨越式升級,實現用更少的風機發更多的電。
潛力無限,“以大代小”市場空間初顯
十多年前,被譽為“塞上江南”的寧夏,憑借其獨特的風光資源,成功登上中國新能源發展的快車,成為全國首個新能源綜合示范區。在這里,一座座風電場如雨后春筍般崛起,構筑起了西北地區的“綠色防線”。
十多年后,面對風電場“老齡化”的挑戰,寧夏再次成為全國改革的先鋒。
2021年,寧夏發布《關于開展寧夏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試點的通知》,成為風電場改造升級的先行者。
2023年6月,國家能源局頒布了《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填補了我國在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管理方面的政策空缺。
《管理辦法》提出,對運行時間超過15年或單臺機組容量不足1.5兆瓦的風電場進行改造升級。這一舉措預示著,在風電大基地、海上風電、鄉村風電之后,風電場升級改造將成為我國風電發展的新增長極。
根據中國風能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底,已有1200萬千瓦的風電機組運行超過15年,具備改造升級需求。預計到“十五五”期末,將有約9300萬千瓦1.5兆瓦及以下機型的風電機組面臨改造升級,市場前景廣闊。
從機組單機容量看,據統計,運行超過10年機組的單機容量主要集中在2兆瓦以下機型,運行超過15年機組的單機容量主要集中在1兆瓦以下;2025年服役期滿的風電機組多為0.5-1兆瓦機型,2030年服役期滿的風電機組多為1-2兆瓦機型。“以大代小”升級改造后,風資源優勢地區的空白機位點將釋放出更多裝機空間。
從地區風資源情況看,“以大代小”升級改造需求較為迫切的風場主要集中在內蒙古、吉林、黑龍江、遼寧、新疆、甘肅、寧夏、山西、山東、河北和江蘇等地。行業專家表示,預計到2025年年底,“三北”地區具備潛在技改需求的風電機組規模約為3800萬千瓦。
“開發商對‘以大代小’市場十分看好,但目前多處于觀望態度。主要原因是電價補貼問題,如果沒有政策明確界定,就無法估算投資收益率,也不會輕易啟動‘以大代小’。”三一重能大客戶經理劉建亭說道。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2021年新能源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2021年起,對新核準陸上風電項目,中央財政不再補貼,實行平價上網。“以大代小”適齡風場均在2021年前建成投運,全部享有國家財政補貼。如在補貼期內重建,面臨后續補貼如何清算的問題。
以國家電投中衛香山風電場升級改造項目為例,據介紹,等容更新的一期項目采用延續補貼政策直至到期(2031年),到期后按新增并網項目執行上網電價,二期增容項目將按照新增項目執行上網電價。
記者梳理發現,《管理辦法》發布以來,已有浙江、河北、甘肅、寧夏、福建等省區發布了關于2024年度風電場改造升級和退役申報的通知。其中,寧夏《關于開展寧夏老舊風電場“以大代小”更新試點的通知》明確,等容更新且補貼未到期是享受原補貼電價的兩個條件。根據不同地方政策與電價要求,中衛香山風電場升級改造通過實踐落地補貼政策,為其他地區風電場改造提供了借鑒。
隨著試點建設的推進,各地政府的支持政策正逐步細化落地。業內反饋,當前“以大代小”項目經濟效益日漸成熟,隨著電力市場和綠證綠電交易機制的逐步完善,改造后的風電場能夠獲得穩定的收益,從而刺激更多的投資和參與。
可以預見,隨著眾多風電機組步入老齡化,風電市場“以大代小”改造升級即將進入一個高峰期。
責任編輯:余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