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中能觀察

觀察 | 核能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支柱能源

來源:中國能源新聞網 時間:2023-11-27 16:10

記者 白宇

  “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以世界一流核安全業績,夯實中國核能現代化發展基礎。”這是第二屆中國核能高質量發展大會上發布的《中國核能現代化發展之路倡議》(以下簡稱《倡議》)中提及的內容。

  核能是我國布局和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的重要方面,也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11月15日,第二屆中國核能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召開。會議期間,與會專家圍繞核電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的角色、我國核電產業發展階段以及未來核電產業發展方向等熱點話題進行了交流研討,為新時代核能事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核能可與可再生能源等優勢互補、兼容并存

  此次會議以“中國核能現代化發展之路”為主題,由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共同主辦,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等企業聯合主辦。大會同期舉辦的深圳國際核能產業創新博覽會展商規模超600家,展出面積超60,000平方米,參展新品門類超20,000種,現場觀展人數近10萬人,各平臺線上直播觀看量突破200萬人次。

  會上,中國能源研究會理事長史玉波表示,全球范圍內核能不僅是實現“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支柱能源,更被視為能源現代化產業的工業技術集大成者。核能不但可以通過規模化替代負荷中心周邊的化石能源,促進區域清潔能源規模化替代及“雙碳”目標的實現,還可以與可再生能源等優勢互補、兼容并存,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安全高效的能源電力保障。并能利用科技創新、先進管理和全產業協同等優勢,帶動廣大能源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實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為中國能源技術創新賦能。

  國家電投集團核電運行總工程師郝宏生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他認為,實現“雙碳”目標,能源是主戰場,電力是主力軍,構建清潔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關鍵。核能作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在保障能源安全、推動能源轉型、助力“碳達峰”“碳中和”及氣候變化目標實現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廣東省能源局副局長劉文勝在會議上表示,核能是新型能源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發展核電成為廣東能源安全和低碳轉型的重要選擇。

  據劉文勝介紹,目前廣東在運在建核電裝機容量達2219萬千瓦,占全國在運在建核電總裝機的四分之一,核電為保障粵港澳大灣區和全省電力供應安全、改善環境質量、助力廣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散裂中子源、陽江核產業集群、惠州中科院核科學裝置等廣東核能與核技術產業均取得積極進展。

  除了交流研討核能發展的重要意義外,記者注意到,在此次會議上,中國能源研究會還牽頭聯合4位院士及行業龍頭企業代表等共同簽署了《倡議》,旨在匯聚行業發展共識,加快推動我國核能現代化發展。

  《倡議》承諾,要堅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以世界一流核安全業績,夯實中國核能現代化發展基礎;堅持“四個面向”,堅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持續推動我國核能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堅持政產學研用合作走深走實,共同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堅持高水平開放合作,以高質量國際合作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

發揮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的帶動效應

  中國工程院院士葉奇蓁在會上表示,核能在未來電力系統中可定位為調度電源,還可作為穩定基荷能源,成為風電與光伏的支撐與補充。

  得益于核能產業的優勢,近年來,我國核能事業發展成果豐碩,裝機規模不斷擴大

  據中國核能行業協會日前發布的《全國核電運行情況(2023年1-9月)》中公布的數據,截至今年9月,我國運行核電機組共55臺(不含臺灣地區),裝機容量為56993.34兆瓦。今年前9個月,我國運行核電機組累計發電量為3227.92億千瓦時,累計上網電量為3028.74億千瓦時,與燃煤發電相比,2023年核能發電相當于減少燃燒標準煤9234.64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4194.75萬噸、二氧化硫78.49萬噸、氮氧化物68.34萬噸。

  對此,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監事長潘躍龍表示,我國核能事業技術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壓水堆,具有四代特征的高溫氣冷堆以及小型模塊化反應堆等核電技術。同時國際合作持續深化,“華龍一號”出口巴基斯坦等項目取得重要進展。

  不過潘躍龍也認為,當前,我國能源行業處于轉型的關鍵期,要求非化石能源加速成為能源供應的主體,這種背景下核電建設亟需提速。我國的核電發電量占比僅占4.8%,國際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發達國家的三分之一,未來十年應保持每年核準建設8~10臺機組的節奏。

  在此背景下,潘躍龍也建議,要特別重視發揮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的帶動效應,加快模塊化小堆開發部署,推進鈉冷快堆等四代核電技術工程的應用,進一步優化產業整體布局,提升乏燃料后處理能力,補齊產業鏈短板。積極探索和推廣“核電+”發展新模式,促進核能與石化、鋼鐵等高耗能行業耦合發展,支撐國民經濟低碳轉型。

  中國廣核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楊長利也在會議上發出倡議,他表示,產業鏈各單位強化核安全文化建設,推進行業先進管理經驗與良好實踐的分享推廣,構建核安全共同體。同時要加大核能科技創新力度,積極探索創新合作的新模式、新途徑,全方位深化科技創新合作,加快打造核能創新聯合體,共同提升核能安全性、先進性和競爭力。并要進一步拓展核能場景應用和空間布局,加快落實核風光儲一體化核能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核能力量。

責任編輯:江蓬新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