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11-21 09:35
劉世宇 劉強 康世崴 王雅婷
《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和《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等國家政策文件的出臺,為抽水蓄能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近年來,部分地區出現了抽水蓄能項目申報過熱等情況。抽水蓄能與其他常規電源不同,其功能作用主要是為電力系統提供調節服務,亟須根據新能源發展和電力系統運行需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有序建設,切實發揮好抽水蓄能投資效益。
時序布局有待進一步優化
一是發展進度遠超規劃。《規劃》提出,到2030年,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1.2億千瓦左右。部分地區未充分考慮系統實際需求,急于通過抽水蓄能項目落地拉動地方經濟,抽水蓄能呈現過熱、過快發展態勢。截至2023年7月底,全國已建和核準在建抽水蓄能規模約為1.9億千瓦,遠超2030年規劃預期規模。屆時,預計部分省份抽水蓄能年發電利用小時數將低于500小時,尚不足目前全國抽水蓄能平均年發電利用小時數(1077小時)的50%;中東部和南方地區新能源消納水平可基本達到95%以上,部分抽水蓄能裝機規模較高的省份,增加500萬千瓦及以上抽水蓄能,新能源綜合利用率提高不足1%,邊際效益較低,調節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此外,抽水蓄能目前還存在前期論證不夠、工作不深等問題。部分項目前期工作周期由以往的平均3~4年壓縮至1~1.5年,且存在可研、核準、開工并行推進等建設程序混亂及勘探設計深度不足、項目技術方案論證不充分等問題。
二是布局與系統需求存在錯配。結合各省預測情況,到2030年,全國新能源新增裝機規模超11億千瓦,其中超過60%布局在三北地區,將進一步加重三北地區新能源消納壓力。目前全國核準開工抽水蓄能規模約1.4億千瓦,其中新能源消納困難的三北地區占比僅不到40%,抽水蓄能布局與系統需求存在錯配問題。具體到省份,部分省份未能結合系統需求充分論證最優布點,存在布點過于集中、調節功能無法充分發揮等情況。以中東部某省為例,該省西部為大型電源基地,東部為負荷中心,目前核準及開展前期的抽水蓄能約65%布局在西部,存在與現有電源基地“搶占”存量送出通道的情況,若考慮新增通道,電網建設代價高且易形成密集通道,影響系統安全穩定運行。
三是容量電價疏導壓力較大。《關于進一步完善抽水蓄能價格形成機制的意見》明確,抽水蓄能容量電價納入輸配電價回收。按照2030年全國抽水蓄能裝機規模1.9億千瓦測算,全國輸配電價推升約0.7分/千瓦時。一些新增抽水蓄能裝機規模大、用電量小的地區,輸配電價推升幅度較為明顯。例如青海,按2030年全社會用電量1519億千瓦時、新增抽水蓄能裝機已核準規模760萬千瓦測算,將推升當地輸配電價約3.3分/千瓦時。普遍來講,輸配電價推升幅度較高的地區,也是電價承載能力較弱的地區,一定程度上將影響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堅持系統觀念推動可持續發展
一是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做好區域與省級抽水蓄能布局的協調發展。電力系統調節需求是抽水蓄能規劃建設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據,應堅持需求導向,做好區域與省級抽水蓄能發展的協調優化工作。建議壓實地方政府責任,抓緊組織開展系統調節能力需求測算,結合站址資源條件和系統電價疏導路徑,深入論證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經濟性,結合各省新能源開發時序和調節能力實際需求,在區域內統籌優化各省抽水蓄能發展規模、布局和時序。以華東區域為例,江蘇省系統調節能力需求較大,但自身站址資源稀缺;浙江、安徽省內站址資源豐富,除滿足自身發展需求外還有富余,需要以區域需求為出發點,合理分配各省抽水蓄能發展規模,通過分攤共享機制最大化發揮抽水蓄能應有調節效益。建議引入國家級咨詢機構評估機制,客觀研判系統發展需求,嚴格把關技術經濟方案,為合規推動項目核準審批、合理控制開發建設節奏提供科學支撐,促進行業良性有序發展。同時,建議投資企業確保前期工作深度,落實好外部建設條件,強化接入系統、并網運行等專題研究,為投產后抽水蓄能高效經濟運行奠定基礎。
二是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做好抽水蓄能與其他調節資源的優化配置。調節資源配置需在滿足電力電量平衡的基礎上,統籌考慮多電源品種特性、調節時間尺度等因素,結合時長效益發揮、減煤降碳趨勢等系統優化、科學研判。省級電網方面,需將抽水蓄能納入整體電源結構體系中統籌考慮,迭代優化。以北方某省為例,在規劃方案基礎上,考慮增加120萬千瓦抽水蓄能替代部分火電,既可保障電力供應需求,又可提高系統調節能力、降低短時新能源棄電。對于存在長時間連續棄電問題的某些西部地區省份,僅新增短時調節電源難以解決棄電問題,應先解決大量電量盈余問題,如增加外送規模、承接產業轉移等,再開展省內電源優化配置,合理確定抽水蓄能規模。通道配套方面,結合國家規劃的“三交九直”輸電通道,建議新增通道尤其是“沙戈荒”基地送出通道優先考慮周邊具備深度調峰能力的煤電機組,不足部分由其他儲能進行補充,目前以電化學儲能為主。抽水蓄能調節速度較快,從技術方面看,也可作為通道配套調節電源的選擇之一,但受站址條件限制、建設周期較長等問題,可能不能滿足基地建設相關要求。應結合站址條件、規模及時序的匹配性統籌論證,因地制宜明確通道配套調節電源方案。
三是堅持系統觀念,統籌做好當前與未來市場機制的有效銜接。現階段,抽水蓄能建設成本及合理收益采用直接認定方式通過容量電價予以疏導,缺乏對投資主體主動壓降投資、加強造價管控的約束,需優化抽水蓄能競爭機制,支持投資水平低、系統需求高的抽水蓄能獲得更多容量收益,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長遠來看,為進一步提高電站運行效率,引導投資主體主動融入市場、增強競爭意識,需探索建立服務大系統、大型風光基地等不同功能定位的抽水蓄能電價疏導模式,提前謀劃現有成本回收機制和市場化成本回收機制的過渡銜接,推動抽水蓄能參與市場實現成本回收并獲得收益,健全完善長效發展機制,促進行業合理有序、可持續發展。(作者單位:電力規劃設計總院)
責任編輯:江蓬新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