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09-14 10:54
記者 邱麗靜
歐盟正通過加大清潔能源領域的投資積極應對當前的能源危機。南歐以光伏為主,西、北歐以風電為主,尤其是英國、德國、丹麥、瑞典、挪威等國,海上風電資源豐富,是全球較為成熟的海上風電市場。IEA表示,隨著歐洲各國加緊努力尋求俄羅斯天然氣的替代品,對歐洲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的預測將提高40%。該機構稱,新安裝的太陽能和風能裝機估計在2021~2023年期間,通過取代更昂貴的化石燃料,為歐盟電力消費者節省1000億歐元。
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
歐盟“REPowerEU”計劃中提出的目標是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將從此前的40%提高至45%。德國、意大利等國也相繼提升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德國計劃在2030年實現80%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目標。意大利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提高到64%。根據意大利新修訂的氣候和能源計劃,到2030年,意大利可再生能源裝機發展目標從此前的8000萬千瓦提升至1.31億千瓦。此外葡萄牙發布的《2030年國家能源和氣候計劃》修訂版草案,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電力目標從80%提高到85%,將可再生能源在最終能源消費總量中的占比目標從47%提高到49%。
不僅如此,歐盟還在交通、工業、建筑以及供暖、制冷等領域制定了具體的可再生能源發展目標:在交通領域,2030年前可再生能源利用占比要達到29%;在工業領域,目標是每年可再生能源占比增加1.6%,到2030年工業氫消費總量中可再生能源制氫的占比應達到42%;在建筑領域,到2030年建筑能耗為49%,可再生能源消費年增長率達1.6%。
挖掘海上風電資源潛力
海上風電被認為是更經濟和穩妥的能源替代方案。目前,歐洲多國制定了海上風電發展規劃,例如,歐盟和英國分別將2030年海上風電裝機容量目標提高至6000萬千瓦以上和5000萬千瓦。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北海峰會上,比利時、丹麥、德國、荷蘭、法國、英國、愛爾蘭、挪威和盧森堡9國就開發北海海上風能簽署了《奧斯坦德宣言》,進一步提升了原有北海海上風電裝機目標?!秺W斯坦德宣言》強調,與會各國將充分利用北海地區的能源和工業潛力,到2050年將其打造成“歐洲最大的綠色能源基地”。英國計劃到2030年部署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中包括500萬千瓦漂浮式海上風電裝機。對此,英國啟動1.6億英鎊的漂浮式海上風電制造投資計劃(FLOWMIS),以提高海上漂浮式海上風電供應鏈能力,推動成本降低和海上漂浮式風電技術商業化,實現產業、區域經濟增長和社會效益提升,確保額外的電力供應,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的目標。德國修訂的《可再生能源法》提出到2030年海上風能至少達到3000萬千瓦的目標,陸上風能達到1.15億千瓦左右、每年新增約1000萬千瓦的目標。
目前,隨著海上風電項目的增多,歐洲對海上風電場的電網建設沒有完善的規劃,海底電纜也通常是點對點建設,這需要全面的海上電網部署和陸上電網增強。同時,歐洲境內現有的設備產能無法滿足其每年新建風電裝機需求,電纜、風力渦輪機外殼和其他部件的供應鏈都存在瓶頸。
加大光伏開發力度
歐盟計劃到2025年實現3.2億千瓦的太陽能光伏并網,較2020年翻番,到2030年幾乎再度翻倍至6億千瓦。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未來歐盟每年新增裝機量至少要達到4500萬千瓦。此外,歐盟還提出了一項分階段屋頂光伏立法,到2026年,所有屋頂面積大于250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和商業樓必須安裝屋頂光伏,所有符合條件的現存樓棟則需要在2027年完成安裝,2029年后所有的新建住宅樓都需要強制安裝屋頂光伏。英國決定2035年前光伏裝機增加5倍,年均增長超過500萬千瓦。而荷蘭作為溫室氣體排放最嚴重的6個歐洲國家之一,能源轉型壓力巨大。近年來,荷蘭電力結構中光伏發電比例大幅增加,從2015年的1%快速上升至2022年的14%。2022年,荷蘭光伏發電占歐盟國家總發電量的7.3%,作為歐盟國家中光伏發電占比最高的國家,荷蘭無疑是歐洲光伏發電領域新的“領頭羊”。
今年5月發布的《歐洲光伏制造:理解價值鏈以建立成功的產業政策》報告指出,重建歐盟光伏產業面臨挑戰。其中提到,多晶硅、鑄錠和晶圓生產是光伏制造的關鍵環節,也是歐盟產能的落后領域,目前仍缺乏足夠的工業制造能力和投資以建立強大的本土供應鏈;除了技術、投資和許可障礙外,還需要解決制造和運行相關的技能短缺問題;光伏制造成本競爭力主要取決于能源成本,需要解決光伏制造中從原材料生產到組件組裝等環節的運營挑戰,并支持研發和部署具有更高能效和更大產量的制造技術;歐洲大陸缺乏對光伏價值鏈的整合,需要特別關注確保整個光伏價值鏈的產能可用性。
促進綠氫規模化供應
歐盟計劃2030年綠氫產量達到1000萬噸,綠氫進口量也達到1000萬噸。今年3月,歐盟委員會在推出《凈零工業法案》的同時提出了歐洲氫能銀行的計劃。目前歐盟氫能銀行已正式啟動,按照計劃,歐盟將于今年秋季在創新基金下,啟動首批可再生氫能試點拍賣,這將是氫能銀行的第一個金融工具。通過氫能銀行,歐盟委員會希望進一步支持在歐盟內部引進綠色氫能以及從國際進口氫能。今年2月,歐盟宣布1.7億歐元資助丹麥制氫技術,支持可再生能源電解制氫及其衍生物技術。業界估計,實現歐盟“REPowerEU”計劃的2030年綠氫供應目標,需要電解槽裝機容量達到9000~10000萬千瓦,而當前容量僅為160~175萬千瓦。
德國是歐洲發展氫能最具代表性的國家。德國計劃大幅提升國內電解氫能力,計劃到2030年將國內電解氫能力的目標提高一倍,從500萬千瓦提高到至少1000萬千瓦。德國還將建立高效的氫能基礎設施,計劃在2027/2028年前改造和新建超過1800千米的氫氣管道。法國最近推出《綠色工業法案》以加快重工業脫碳進程,尤其側重于推廣無碳氫,預計將于今年年內出臺新的氫能戰略,進一步明確如何快速部署和實施綠氫生產,以期在2030年前實現650萬千瓦的綠氫產能。美國Plug Power公司今年宣布投資60億歐元,在芬蘭建設3座制氫工廠,通過一條管道向西歐供應氫氣,該項目建設的電解槽產能規模將占“REPowerEU”目標的近5%。為了促進歐盟內部出口,愛爾蘭和德國于5月31日簽署了一份聯合聲明,在綠色氫能領域進行合作。愛爾蘭政府設定了到2030年將海上風電裝機容量提高到500萬千瓦的目標,同時打算再增加200萬千瓦的海上風力發電用于生產綠氫。
責任編輯:沈馨蕊
校對:許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