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經濟日報客戶端 時間:2024-04-02 10:34
吉林油田近日傳來消息:截至3月12日,吉林油田實現累計注入二氧化碳325萬噸。
CCUS(二氧化碳捕獲、利用與封存)項目是吉林油田增儲上產、低碳發展的利器,管道總長度1290千米,覆蓋面積95.3平方公里。該項目作業危險系數高,需要建立嚴格的安全監管機制,確保安全可控。據悉,通過著力執行雙預防機制、應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加大培訓力度等,吉林油田已實現12年安全注入無泄漏。
2015年,為做大做強CCUS事業,吉林油田成立了專門的二氧化碳開發公司,致力于二氧化碳驅油與埋存技術推廣和試驗的專業化。二氧化碳開發公司成立之初,便按照有關管理體系要求,聘請專業人員,結合二氧化碳驅油埋存技術開展了全公司、全領域、全系統的風險辨識和風險評價工作,同時,根據風險評價結果,編制本單位三項重點風險防控方案,及符合現場生產實際的應急預案。
在此基礎上,為牢牢擰緊“安全鎖”,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開發公司大力開展雙重預防機制建設工作。2021年聘請專家團隊,對雙預防機制建設進行服務指導,形成了清單化、圖表化、手冊化、模板化、機制化的“五化”清單手冊。2023年,二氧化碳開發公司通過開展“雙預防”,識別風險8891項,全部逐級處理,保障了CCUS生產的安全平穩運行。
相較于水驅,二氧化碳驅油可提高單井產能1倍至3倍,采收率提高10%至30%。為提高生產效率和安全系數,吉林油田大力推進的“兩化”轉型,即數字化、智能化已進入實用階段,在CCUS生產過程中,建立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能監測與預警系統,實時監測CCUS過程中各環節的參數變化,包括二氧化碳的捕獲、運輸、利用和封存等。通過對數據的分析處理,及時發現異常情況并發出預警,以便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置。
2022年,吉林油田二氧化碳開發公司建立智能化管理平臺,將CCUS過程中的各個環節進行集成管理,實現信息的共享和協同作業。通過平臺化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和決策水平,確保CCUS過程的安全可控。截至今年3月初,首批站控系統建設完成,5個井組實現無人值守,100%井組實現計量數字化。此舉大大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水平和運行效率,減少人為操作失誤和安全隱患。
下一步,吉林油田將進一步轉變二氧化碳采出方式,倒逼生產管控模式變革。由防氣生產向控氣生產轉變,開辟自噴生產及合理流壓控制試驗區,研發智能間抽群控技術。此外,該油田還將定型井口井筒壓力控制標準和泄壓制度、控制工藝、地面氣液分輸工藝,提升自動化控制程度,為更高油氣比階段的生產方式做好準備,降低勞動強度,降低安全環保風險,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二氧化碳驅全流程的安全高效生產。(馬洪超)
責任編輯:江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