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時間:2024-09-10 12:00
盡管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正在加速推進,但要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凈零排放的目標仍面臨較大的挑戰。在9月7日開幕的2024全球能源轉型大會上,中國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方面取得的進展得到參會嘉賓一致贊許,但考慮到各國進展不一,如何攜手應對挑戰也是參會各方關注的焦點。
全球能源轉型大會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指導,至今已經成功舉辦五屆,是能源領域在國內外較有影響力的活動,本次大會以“轉型發展綠色未來”為主題,于9月7日—12日在北京未來科學城舉辦,多位部委領導、眾多國際國內能源領域專家及企業代表參會,論壇主要包括開幕式和全體大會、九場專題會議、一場大會總結暨未來城能源周開幕式、一場展覽展示和多場“未來城能源周”活動。
成效顯著
“我國將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的引領、優化和倒逼作用,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以生態環境的高水平保護支撐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努力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會上表示。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積極推進能源結構優化調整,加快構建清潔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體系,深入開展減污降碳協同治理,取得了積極進展和明顯的成效。全國的燃煤鍋爐和工業窯爐從近50萬臺壓減到了10萬臺左右,減少燃煤使用量4億多噸;北方地區完成了農村散煤治理3700萬戶左右,減少散煤消費量7000多萬噸;建立全球規模最大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年覆蓋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了50億噸。大力推進可再生能源發展,水、電、光伏、風電裝機容量穩居世界第一。
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局長李金發透露,我國的一大批找礦成果筑牢能源轉型的發展根基,比如在三門峽盆地鉆獲高產油流;鈾礦找礦實現重大突破,鋰礦勘查重塑供應格局;西藏銅礦勘查取得重要進展;我國自主設計的“夢想號”大洋鉆探船將入列并承擔生產性試產;稀土、鈹、氫氣、氦氣等新型能源礦產調查取得積極進展;攻關鋰高效富集與分離等新型技術工藝等方面。
國際能源署瑪麗·布魯斯·沃利克指出,中國經驗展示了在正確的政策、投資和承諾下,能源轉型能夠取得快速且大規模的進展。然而,中國的成功只是全球努力的一部分,世界各國必須共同努力,強化全球政策框架,加速技術創新,并確保清潔能源的利益惠及所有人。
過去十幾年里,全球能源綠色轉型也取得了顯著進展,以“制氫”和風電為例,全球“純氫”產量7500萬噸/年,2023年底全球累計風電裝機突破1021GW,是2008年138GW的近10倍。
北京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的示范作用顯現,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稱贊為空氣治理的“北京奇跡”,本次論壇舉辦地北京市昌平區未來科學城能源谷擔負著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技術創新高地,打造北京先進能源產業高地的重要使命,具有創新集聚、要素齊全、政策完善、配套優質等特點。
北京市市長殷勇表示,北京市將錨定“雙碳”目標,加快建設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深化能源消費革命,持續推動傳統行業等節能降碳。深化能源供給革命,推進可再生能源開發,擴大外調綠電規模,增強能源調峰能力,確保首都能源安全。深化能源技術革命,推動低碳和零碳技術裝備攻關,大力發展先進能源等產業。深化能源體制革命,制定新型電力系統等地方標準,建設提升全國自愿減排交易市場。
任重道遠
經過多年發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進展迅速,但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并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世界能源投資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在清潔能源方面的投資占全球總投資的1/3,但中國以外的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清潔能源支出僅占全球總支出的約15%,最不發達國家面臨落后于全球進程的風險。
“能源是發展的核心,必須加速在全球范圍內推進公平、包容和公正的能源轉型。雖然全球電力生產中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在強勁且快速增長,但在供熱和交通領域還需要取得更多進展。”聯合國副秘書長李軍華坦言。
盡管中國在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上的進展較快,但要如期實現凈零排放的目標,中國的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國強表示,中國要形成同新質生產力更相適應的生產關系,進一步全面深化能源體制改革。一要進一步健全能源市場體系。建設準入公平、主體多元、競爭有效的高標準能源市場體系,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二要完善能源價格機制。推進石油、天然氣、電力等領域價格改革,理順價格關系,增強價格彈性,實現主要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要素價格。三要深化能源管理體制改革。創建市場與政府邊界清晰、權責明確、高效透明的能源管理體制和監管體系,推進能源領域治理能力現代化。四要健全能源法治體系。構建一套完整的能源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立法、司法、執法和依法行政的法治體制。
黃潤秋透露,生態環境部將從三個方面著力推進相關工作,一是積極培育發展綠色生產力,深入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的優化調整,全面開展多領域、多層次的減污降碳協同創新,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經濟政策,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研發和推廣應用,促進環保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二是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落實好碳達峰碳中和“1+ N”政策體系,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進一步加強碳市場建設,穩步擴大行業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和交易方式,完善全國的溫室氣體資源減排交易市場。三是積極參與全球氣候治理,建設性參與氣候變化多邊進程,積極推進氣候變化國際合作。
隆國強表示,中國高度重視國際能源合作,積極推動全球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將參與全球能源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加強標準體系研制及國際銜接互認,推動構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引領,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拓展能源多元合作新局面,構建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共贏新模式。(張一鳴)
責任編輯:許冰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