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弄放荡人妇系列AV在线网站,精品91麻豆免费免费国产在线,国产成人亚洲精品乱码在线观,色偷偷日韩精品午夜视频

X
  • 隴上孟河

  • 中電智媒IOS版

  • 中電智媒安卓版

X
您的位置 > 首頁 -> 能源頭條

透視能源上市公司三季報⑤丨儲能板塊“增收不增利”企業過半

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11-22 14:49

記者 莫非

  三季報是檢驗上市公司業績成色的重要依據,也是洞察行業變化的風向標。

  截至11月中旬,71家儲能相關上市公司公布了三季度財報。

  記者整理發現,營收凈利雙增的公司有29家,占比40.85%。實現營收和凈利雙增的企業不足半數,說明在今年以降價為主旋律的市場上,多數企業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現狀。

發展迅猛

拉動相關企業業績增長

  根據國家能源局公開數據,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萬千瓦/3580萬千瓦時。1~6月,新投運裝機規模約863萬千瓦/1772萬千瓦時,相當于此前歷年累計裝機規模的總和。

  如此迅猛的發展速度,折射出市場的火熱,與之相隨的是儲能電池出貨量的高增。

  記者統計的71家相關企業中,三季度最高營收為比亞迪1621.51億元,其能源業務同比增速73%,高于同期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近53%)。能源業務的高增長主要來源于儲能業務的放量,三季度比亞迪儲能電池出貨量121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190%,環比增長46.6%。

  除了比亞迪儲能電池出貨量高增,其他電池成分股的儲能相關上市公司也表現亮眼。江湖人稱“寧王”的寧德時代第三季度單季營收超千億元,出貨方面,寧德時代表示,公司第三季度銷量近10000萬千瓦時,環比第二季度有增長,儲能占比接近20%。

  屬于儲能電池二梯隊的億緯鋰能23年三季度實現營收125.53億元,同比增長34.2%,環比增長6.5%。在10月25日億緯鋰能業績說明會上,董秘兼財務負責人江敏透露,公司第三季度儲能電池業務出貨量環比增長,接近1700萬千瓦時,同比增長約115.68%。

  1~9月,光伏系企業業績表現亮眼,主要是儲能業務持續放量,儲能業務成為其業績增長的重要因素。

  如上能電氣以210.59%的營收增速位列第一,其歸母凈利潤2.08億元,同比增長359.04%。上能電氣表示,儲能將作為公司業績增長第二極。據悉,上能電氣上半年營收增速最快的是儲能雙向變流器及系統集成產品,上半年實現營收8.18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為37.55%,同比大增2048.15%。

  而陽光電源前三季度營收高達464.15億元,同比增長108.85%,歸母凈利潤72.23億元,同比增長250.53%;對于營收大幅增長,陽光電源表示主要系光伏逆變器、儲能業務及新能源投資開發收入增長所致。

  前三季度,天合光能實現營收811.19億元,同比增長39.38%;實現歸母凈利潤50.77億元,同比增長111.34%。報告期內,公司光伏組件、支架、分布式系統及儲能業務實現增長,主營業務收入增加。同時,公司儲能產品綜合成本持續下降,儲能業務盈利能力提升。

  國家能源局在三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表示,從投資規模來看,按當前市場價格測算,新投運新型儲能拉動直接投資超過300億元人民幣。

  “2024年,技術迭代升級將進一步加速。以磷酸鐵鋰電池儲能為例,行業將陸續推出300安時以上的大容量電芯技術、耐高溫電池技術、BMS-PACK級的氣體聯動、靜默式液冷技術、大容量級聯型儲能等技術。”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儲能應用分會秘書長劉勇表示,相關各方應堅持市場應用導向和問題導向,深入推進新型儲能電池技術、材料與工藝設計技術等迭代升級。

國內“內卷”

拓展海外新市場

  與增勢強勁的發展速度形成對比的,是儲能的價格。根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CNESA)Datalink全球儲能數據庫,前三季度,EPC和儲能系統中標均價一直呈下行態勢。其中,儲能系統到2023年9月的中標均價為993.01元/千瓦時,同比下降35%,環比下降8%,與今年初相比下降34%,最低中標價格跌破900元/千瓦時。

  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相關負責人表示,從業績披露上看,行業競爭加劇,特別是電池產業鏈相關公司,市場價格競爭激烈。

  劉勇告訴記者,2023年以來,儲能電池特別是磷酸鐵鋰電池價格下跌幅度超過30%。截至2023年10月底,1小時、2小時、4小時時長的儲能系統設備均價分別為1.12元、0.9元、0.85元。磷酸鐵鋰電芯價格目前在0.42~0.5元/瓦時左右,個別企業為緩解庫存壓力,將價格降至0.3~0.35元/瓦時左右。

  低價競爭的壓力在各企業的財報中也有體現——營收和凈利雙增的企業不足半數,許多企業面臨著“增收不增利”的尷尬處境。

  一位儲能從業人員對此持樂觀態度,他對記者表示,隨著行業的發展會產生馬太效應,各企業比拼的是性價比、創新力和品牌力,這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他認為,對頭部儲能廠商來說,未來可能會采取成本領先戰略贏得更多的銷量。

  面對國內儲能行業的瘋狂“內卷”,不少儲能企業將目光投向海外市場。

  從全球市場來看,中國、美國、歐洲目前是全球前三大儲能市場。據歐洲儲能協會測算,至2030年全球需部署20000萬千瓦左右的儲能,即每年新增1400萬千瓦;至2050年需部署60000萬千瓦儲能,即2030年后每年新增2000萬千瓦。

  面對規模巨大的“蛋糕”吸引,多家企業紛紛“出海”布局。

  今年8月,就有遠景動力、蜂巢能源、瑞浦蘭鈞、鵬輝能源、陽光電源五家儲能企業拿下海外訂單,創年內新高。從多家企業最新發布的三季報來看,收獲海外訂單的企業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如美的集團工業技術事業群旗下子公司科陸電子與美洲某知名能源企業達成合作,將向該客戶銷售集裝箱式電池儲能系統,容量合計43.7萬千瓦時。南都電源與英國某儲能公司簽署協議,將提供17.8萬千瓦時儲能鋰電池系統。欣旺達動力在近期宣布與Power-x簽署合作協議,共同開發和推進先進的儲能電池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由于歐洲戶儲整體去庫存影響,戶儲市場增速階段性放緩,產品降價出清庫存,所以一些公司出貨量下降較多,導致二三季度銷量持續不及預期。

  針對這一現狀,儲能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業內很多公司在變換姿勢積極應對。“大家開始拓展新的海外市場,如非洲、東南亞、中東等地區。”

  責任編輯:吳蘇靈

  校對: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