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時間:2023-05-23 14:30
發力“水風光” 織密能源安全網
——中國能建西北電建三公司聚力新能源建設助推“雙碳”目標實現
今年以來,中國能源建設集團西北電力建設第三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北電建三公司”)加快轉型發展節奏,優化業務架構,全力推進“水”“風”“光”新能源、智慧能源等項目,聚焦“雙碳”目標與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對接“三新”目標,各業務板塊活力競相迸發,該公司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
馭“水”逐夢 開先河結碩果
在漢川腹地,麻河漁光互補發電現場,一排排光伏板整齊排列,水上發電、水下養魚,成為當地一道獨特風景線。
漢川地處漢江平原腹地,因漢江橫貫全境而得名,素有“魚米之鄉、江漢明珠”的美譽。2021年西北電建三公司中標漢川南河10萬千瓦漁光互補項目、漢川麻河20萬千瓦漁光互補項目,為該公司開拓該地區光伏領域奠定了良好的開局。
漢川麻河20萬千瓦漁光互補項目占地6300畝,是國能長源漢川市新能源百萬千瓦基地的子項目,采用漁光互補方式進行開發,項目投產后,年平均發電量約3.06億千瓦時,年產值1.27億元。每年可節約標煤9.64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3.69萬噸,節能減排效果顯著,對于地方產業發展和能源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建設期間,西北電建三公司不斷突破水上光伏施工技術難題,多方合理調配資源,從項目前期策劃到并網、從升壓站場坪建設到設備安裝、從首次打樁到并網帶電,以清單式布置、銷號式落實,推動項目管理升級,確保工程項目完美履約。
乘“風”破浪 辟蹊徑創佳績
面對國內僅次于火電和水電的第三大電力來源的風電項目,西北電建三公司緊隨國家能源產業調整步伐,順勢而為,蹚過風電“搶裝潮”的考驗,從青海共和中青5萬千瓦風電項目到重慶奉節、重慶南川、華電榆陽小壕兔、大唐胡尖山、大唐靖邊天賜灣等風電項目到如今在建的深圳能源若羌祁曼10萬千瓦風電項目、威寧風電項目,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目前,在建的深圳能源若羌祁曼10萬千瓦風電項目,總投資6.08億元,項目建成后,每年可為電網提供清潔電能約22.5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標準煤約7.65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20.36萬噸,對若羌新能源產業發展、實現“雙碳”目標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在建的威寧項目,項目建成后預計每年向電網輸送清潔電能1.15億千瓦時,年平均利用小時數達2299小時左右,每年可節約標煤3.51萬噸,減排二氧化碳約9.66萬噸,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推動和改善當地能源產業結構,促進當地經濟快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
逐“光”勇進 破瓶頸開新局
西北電建三公司深耕“光伏+”產業互補新模式,從平地集中式光伏、水上光伏、屋頂光伏、分布式光伏到山地光伏,已實現涉及漁光互補、農光互補、牧光互補等業務全覆蓋,裝機容量超過194萬千瓦,有力促進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和諧統一。
已完工的寧夏嘉澤10萬千瓦平價復合光伏項目,在建的禮泉西嶺2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項目、湖北咸寧石城方山10萬千瓦光伏項目、中核新華永昌河清灘20萬千瓦光伏項目、華能臨高10萬千瓦農林光互補項目、韓城桑樹坪10萬千瓦農光互補光伏項目等,建成后可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的排放,對能源和環境可持續發展、促進當地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光伏賦能,助力鄉村振興之路;創新發展,繪就綠色發展藍圖。西北電建三公司將繼續圍繞國家能源安全新戰略,服務“雙碳”目標,以“水”“風”“電”新能源等一批具有突破性、創新性的項目,成為推進綠色低碳的典范,用新的業績推進高質量發展。(王怡雯 侯穎娟)
責任編輯:高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