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電力報》 ? 時間:2022-09-19 17:04
近年來,陜西煤業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緊盯數字化轉型新機遇,全面深化煤炭產業全價值鏈數據互聯,超前布局“智能礦井、智慧礦區”建設工作,在國內煤炭行業率先推進生產方式變革,積極構建“智能系統化、系統智能化”發展格局,使智能化建設成為“改變陜煤形象、奠定陜煤地位、保持陜煤領先”的有力保障。
“智能礦井”
實現“少人則安、無人則安”
煤礦的終極出路在智能化。陜煤集團圍繞“智能礦井、智慧礦區”建設目標,做到了從煤礦業務智能化拓展到全過程智能系統化,從單個煤礦拓展到整個礦區,打造了5個示范標桿,全面提升了煤礦安全保障能力。
截至目前,陜煤集團所屬36處生產煤礦的54個采煤工作面中,已建成48個智能化采煤工作面,智能化產能占總產能的95%;研發應用了5大類52套智能快掘系統,13類792個生產輔助系統全部實現智能集控,推廣應用5大類智能機器人166個,實現固定崗位“無人值守、智能巡檢”。7處全國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礦已通過省級驗收,張家峁煤礦建成全國首個全礦井智能化示范標桿煤礦,小保當煤礦被授予“陜西省工業互聯網標桿工廠”。預計到年底,陜煤集團將全面建成30處“智能礦井”,形成不同類型和模式的智能化示范標桿煤礦。
煤礦的智能化帶來最大的效益就是安全高效。近年來,陜煤集團在礦井數、產量、進尺全面增加,采掘接續正常的情況下,年掘進進尺由47萬米增加至53.4萬米。智能化掘進單班作業人數由15~20人減至8~10人,智能化采煤單班作業人數由12~15人減至5~7人,累計減少井下用工1.4萬余人,真正實現了“少人則安、無人則安”。
“智慧能源”
推動礦井由“黑轉綠”
綠色低碳是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陜煤集團堅持節能優先、綠色發展,以節能環保協同增效為著力點,推進能源和產業“雙轉型”,為傳統能源企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提供“陜煤方案”。
陜煤集團在煤炭板塊全面建設智慧能源管理體系,搭建能耗環境在線監測平臺,實現能耗實時動態監測和精細化管理;應用井下5G通訊技術及車輛智能調度系統,車輛運行費用下降了20%以上,企業年均能耗下降5%以上。
加大應用智能環保設施設備,大幅降低“三廢”排放量。澄合、黃陵、陜北礦區成功試點不同類型矸石充填實踐,實現矸石“零排放”;韓城、彬長等礦區實現瓦斯發電全覆蓋,大佛寺礦區建成全國首個瓦斯“零排放”示范點,彬長礦區被確定為全國首個瓦斯“零排放”建設示范礦區。據了解,近3年來,累計開展環保項目400余項,投入資金42億元。
陜煤集團全力推進智能生態體系建設,推動環境監測和修復治理更加科學高效。聯合組建了黃河流域煤炭產業生態治理技術研究院,上線運行了國內首個“陜西省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大數據平臺”,加快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步伐。對標國家綠色礦山標準,建成綠色礦山27座,入庫率達75%;黃陵、澄合、陜北等5家礦業公司實現了“綠色礦山”全覆蓋。
“現在的礦井由‘黑轉綠’,隨處可見的是平整干凈的路面、整齊劃一的車位、鳥語花香的環境,礦山變青山、礦區成景區,大家工作更有干勁了。”澄河礦務局基層職工紛紛表示。(任郭英 賀飛)
責任編輯:杜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