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南方日報 時間:2021-08-18 16:19
南澳是廣東唯一的海島縣,北回歸線由此穿過,被譽為“北回歸線上的海上綠洲”。時值盛夏,記者驅車進入南澳島,沿著被譽為“廣東最美旅游公路”的環島公路行駛,全長60多公里環島馬路環繞著這座生態綠洲,青澳灣、前江灣等絕美海灣在麗日映照下熠熠發光。行走在南澳島,一幅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畫卷躍然眼前。
2018年,南澳縣啟動近零碳排放區城鎮試點。如何發展旅游,兼顧生態保護,又能實現全島近零碳排放呢?這是交給南澳縣的“考題”。產業低碳、生態固碳、設施零碳、機制減碳是該縣的“解題思路”,這道考題的最終答案是到2019年南澳縣單位GDP碳排放(不含調出風電額外減排量)比2016年降低47.6%,不僅達到“0”碳排放,更是實現了負碳排放。現在,南澳縣的零碳之路越走越寬。
經濟賬本
實施試點以來,南澳縣地區生產總值、人均可支配收入、旅游綜合收入、游客人數等指標均實現快速增長。
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五一之后南澳縣才開放旅游,但全年旅游綜合收入、旅游人數均保持正增長。
去年地區生產總值現價325724萬元,比2018年增長8%,年均增長率為3.9%;
去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8元,比2018年增長11.1%,年均增長率5.6%;
去年全年旅游接待人數780.8萬人次,比2018年增長16.5%,年均增長率8.0%;
去年全年旅游綜合收入25.2億元,比2018年增長21.6%,年均增長率10.6%。
減排經驗
景區:
汽車不進村 能源消費零碳
從南澳縣城出發,驅車沿柏油山路蜿蜒而上,約20分鐘就來到深澳鎮后花園村——南澳縣有名的生態旅游村,也是該縣近零碳排放區城鎮試點建設項目之一。
剛到村口,一村民便將記者的車輛引到一片空地停車,一輛電瓶車緩緩駛來,將記者接送至景區。
“這也是一種產業低碳的舉措。”后花園村村干部余程江告訴記者,除了規定機動車不能進村外,后花園村還在景區內公共區域、廁所等區域建設太陽能路燈、光伏發電系統等,實現景區能源消費的零碳化。
余程江透露,十幾年前,后花園村還是一個“村民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汕頭市特困村。2018年起,后花園村重點推出“圣茶林海”零碳生態旅游線路、后花園禪茶云海生態游等自然生態旅游線,先后建設了“海闊天空”觀景平臺、龍潭瀑布、百年中華楠木群等旅游景點,讓游客在近零碳環境中擁抱大自然。
如今每到周末和節假日,到后花園村游玩的游客絡繹不絕,為村集體帶來不錯的經濟收入。2019年,后花園村人均純收入18000多元,村集體收入從2018年之前的一年5萬多元到現在每年超50萬元,成為南澳縣有名的致富示范村。
牧田:
“網紅”龍須菜三千畝固碳三百噸
南澳不僅山川秀美,有天然的森林“氧吧”,還有亮麗的海岸線和豐富的海洋資源。而在減碳方面,海洋同樣發揮著重要作用。這其中,被譽為“生物凈化器”的海藻功不可沒。
汕頭大學海洋生物研究所教授級高級工程師陳偉洲,在南澳從事大型海藻生物學研究已有22年。他向記者介紹,大型海藻在進行光合作用過程中,直接吸收海水中的HCO3-離子,這有利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向海水中擴散,減少了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于是大型海藻也被稱為“海洋漁業碳匯”之一。
如今南澳大規模養殖的“網紅食品”龍須菜,是一種大型海藻。1999年,陳偉洲等專家一起將山東青島的龍須菜引入南澳島栽培試驗并成功推廣。如今,僅深澳灣的龍須菜栽種面積就有3000畝。
3000畝龍須菜能吸收多少二氧化碳?陳偉洲算了一筆賬:按每公斤龍須菜干品中含碳量30%測算,深澳灣栽培龍須菜約3000畝,在春季2個月生長期每畝平均值產量約350公斤干品,可以固碳300噸以上。
在南澳縣深澳鎮白沙灣,一個面積約300畝的“海上牧場”蔚為壯觀。“這里就是海洋藻類生態養殖示范區”,南澳縣金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松凱介紹,該項目于2019年起實施,通過大型海藻對環境中碳的吸收和利用,降低環境中碳的含量,建立一種基于生態系統的高效低(零)碳綜合養殖模式。
據了解,有別于一般的養殖場,該生態養殖區還通過開展海藻-貝類生態養殖技術研究,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引進耐高溫、抗逆性強的優質高產苗種進行培育,同時開展生態養殖和人工藻場構建標準化示范,實現海洋藻類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遠山:
成群風車山每年可減排35萬噸
站在后花園村的“海闊天空”觀景平臺,極目遠眺,向海可以看到成片的海上牧田,遠山則是成群的風車,緩緩轉動著扇葉翩翩起舞,成為南澳島一道亮麗風景線。
“南澳縣充分開發風力資源,先后共實施十三期風電開發項目,共安裝風力發電組231臺,裝機容量17萬千瓦,年可發電3.7億千瓦時。”上述負責人介紹,與火電相比,年可節約標準煤13.3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0.11萬噸,減少氮氧化物0.1萬噸。同時,南澳縣在后宅鎮、深澳鎮建設了10個扶貧光伏項目,光伏總裝機容量441.6千瓦。
在設施零碳方面,南澳縣還通過建環島景觀帶綠道網、引進共享單車、投入純電動公交及新能源客車、禁止燃油公交進島營運、建新能源汽車充電站和充電樁,公交電動化率在汕頭全市率先達100%,公園路燈也實現了太陽能化……通過這套近零碳排放的發展模式,南澳島打造了多能互補的零碳能源工業體系。
出行:
碳積分可兌換門票和酒店優惠券
此外,為了讓更多人參與低碳節能,南澳縣于2019年正式上線了“南澳零碳+”的小程序。
記者登錄該小程序發現,只要參與近零碳活動獲取相應碳積分,就可兌換酒店、景區門票優惠券。其中,低碳行為包括低碳出行(步行、共享單車、電動公交)、低碳活動(爬坡、簽到、轉發)、低碳景區(南澳島的零碳示范景區)、低碳食宿(在零碳示范酒店進行住宿)。
例如,在南澳零碳景區黃花山旅游掃碼一次,即可獲得2000碳積分,而累計6000碳積分,則可兌換9折的景區或酒店優惠券。
責任編輯:王怡然 投稿郵箱:網上投稿